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無問西東》中的三個精神特質:理想、善良和悲憫

電影《無問西東》中的三個精神特質:理想、善良和悲憫

《無問西東》這部影片講述了四個時空中的青春故事。和卿卿我我的愛情片不同,影片的格局從個人上升到了家國,從現實上升到了理想,從簡單的批判上升到了人性層面,其中折射出的強烈精神特質,深深觸動人心。

想有多遠?

普通人的理想,早已在買房、結婚、生子的困頓掙扎中灰飛煙滅,談什麼理想,不如來一局麻將。然而,上個世紀,有一所戰火中的大學,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沒有安靜美麗的校園,卻培養了迄今為止令人景仰的一代大師們,這所大學是西南聯大,這所大學誕生了錢鍾書、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楊振寧等大家學者。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科學家們在條件艱苦的西北地區,研製出了第一枚原子彈。在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人們貧窮卻不丟失風骨,人們臉上洋溢著看得見理想的微笑。

《無問西東》帶給人的最大震撼,不是明星陣容,也不是情節跌宕,而是高昂的理想主義,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東西,也是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流傳給我們的精神奇蹟。影片中的年輕人,都是有理想的,無論是身為富家子,本可以錦衣玉食、舒適安寧地度過一生,卻偏偏選擇了參軍、做飛行員,從飛機上為貧困飢餓的戰爭中的兒童投放食物的沈光耀;還是搶著去支邊、最後為了救別人而死在了雪山上的李想;亦或是在荒涼的西北研製核武器,一直到頭髮斑駁、面容滄桑、坐在火車上落魄到看起來不像個科學家更像個農民的陳鵬;甚至是新時期里,雖然面臨著「看到的、聽到的經常令人沮喪」,卻依然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堅持「我和他們不一樣」,救助了四個孩子,在利益糾葛的商業遊戲中堅持誠信良善的張果果,他們身上都有理想主義的氣質,正是這種稀有的理想主義光芒,讓人靈魂為之顫抖。影片告訴我們:「不談理想談銅板」,不應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籤。

但凡這個世界有了一丁點向好的變化,無一離不開理想的牽引。當人類還沒有發明飛機時,當時的人們認為「飛上天」那是痴人做夢,然而,人類做到了。當種族隔離在整個歐洲遍布,所有人都認為黑人天生就是低人一等時,馬丁·路德金站了出來,他說「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現在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中的夢想都實現了,美國擁有了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當中國處在內外交患、貧困動蕩的邊緣時,很多外國人以為中國很快要滅亡了時,中華民族毅然扛過了八年抗戰,逐步走向了經濟振興的新時代……理想,就是奇蹟,就是堅守,就是在人人都說不可能之時,依然能真實地面對自己,依然能堅信奇蹟會出現。人類發展至今,若沒有理想的燭照,或許我們早就滅亡了,或者是依然停留在野蠻、殘暴之中。

GIF

影片中那個在道德、良心與利益財富面前選擇了前者的張果果,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支援邊疆的李想,凍死在了雪山上,為科研事業奉獻了青春的陳鵬,最後形容憔悴、被火車上的小姑娘用盯著一個怪人的目光盯了許久……理想主義者們,看起來似乎都結局凄涼。那麼,在這個時代,我們要不要堅持理想?理想有多遠?答案是未知的,但我相信,如果能夠重新來過,影片中的這群理想主義者,依然會選擇同樣的路。

良有用嗎?

影片分為了四個時代,抗戰前、抗戰(西南聯大時期)、抗戰後、現代。四個時代,分別有四個時空中的人,這些人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被類似蝴蝶效應的關係聯繫起來。抗戰前在清華園因為旁聽了泰戈爾的演講,深受觸動的吳嶺瀾老師,在西南聯大的戰火堆里講詩歌,讓學生們在戰火中像聖徒一樣堅守對真理和知識的敬畏,那堆學生里有沈光耀。

沈光耀在軍營里,教練說「這個時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在這句話的影響下,他勇敢加入飛行員隊伍,從食堂的口糧中偷偷拿出一部分,從飛機上投放給中國大地上沒飯吃的孩子們。

那群孩子里,有一個孤兒陳鵬,後來成為了研究核武器的專家,他說小時候如果沒有那個從飛機上投放糖、饅頭的「晃晃」哥哥,他也許早就死了。

而生活在現代的張總(果果),如果當年不是支邊的李想救了他父母,可能也就沒有了他救助四胞胎的後續……事物之間微小聯繫和差異,會影響整個世界的發展。

蝴蝶效應,再次展現在我們的世界中,善意,總會引發善的果效,而惡,也遲早要自食其果。這個世界其實是公平的,我們的言行、生命無意中影響了很多人。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良,被傳承下來。

沈光耀對貧苦孩子的同情,愛和善意,並沒有消失,它透過一個個時空,最終傳遞到了張果果心中,他在誠信失喪、安全感匱乏的時代里,選擇了堅守人性的良善,他堅持救助四胞胎,給四胞胎的父母找工作,他堅持做了他認為對的事情。

GIF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大雨天,無腿的神父,帶領一群貧窮的、又臟又餓的孩子們唱《奇異恩典》,神父說:「孩子們,讓我們唱歌吧,唱歌就會忘記飢餓」,這個片段被很多人詬病為虛偽,然而,大雨磅礴和戰火紛飛中,那群孩子在飢餓和貧寒、困頓和艱難中的歌聲卻十分打動人心,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已經悲哀到無法想像:精神的力量,可以穿透戰火、飢餓,能夠散發出X光線般具有穿透力的光芒。

陳鵬所居住的那個村莊的農民長大後,邊唱美聲、邊干農活,很多人也詬病情節突兀,我以為,不能因為我們沒有見過農民們邊唱歌邊幹活,就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存在。

每個時空都是孤立的,卻也是相互聯結的。泰戈爾沒有想到他的演講,讓一個學生改變了命運;沈光耀沒想到他投下的食物,救活了一個研究核武器的科學家;李想沒想到他救活的那對夫婦,養出了一個善良正義的企業家……因果輪迴,善惡關聯,世間萬物,無不牽絆。善良,被傳承下來了。

沈光耀堅持做了他認為對的事情。在我們還在思考「要不要扶起倒地的老人」時,這種堅守散發著崇高而神聖的光芒,讓人相信,善良的力量,終究會如希望勝過絕望,黎明勝過黑夜一樣,勝過人性的齷齪、世界的卑劣。

GIF

得原諒嗎?

張果果說:「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當時,他是對著新出生的四胞胎說的。

我們這個時代,並不缺少一邊仇富一邊卻希望自己的兒女光宗耀祖的人,一邊指責痛罵出軌的渣男、一邊卻同時和N個人曖昧不清的男男女女。影片中李想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在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落難時不但不幫一把,反而趁機落井下石,只是為了自己支邊的名額,和黃曉明飾演的陳鵬比,簡直是個大寫的「陳世美」。然而,這部影片比較高級的地方是,不像大眾一般忙著斥責李想這個「渣男」,而是在故事的結局,為李想給出了犧牲在雪山上的結局,彌補了他「渣男」的形象,他在王敏佳墓前的懺悔,我相信,是有幾分真意在。

現實中多的是如李想一般,既有人性的齷齪,又有人性良知的人,少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晃晃)一般顏值、學識、人品具優的人,因為我們都是不完滿的人,又生存在這個不完滿的世界。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縱然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人性的齷齪,卻也都有著向善、良知的本能。

影片的最後,李想這個「渣男」,被張果果的父母當做恩人一樣懷念著。我們都一樣,不過是這個世界上殊途同歸、終將一死的可憐人,所以,我們看見了彼此的可憐,我們選擇了彼此饒恕。李想,被原諒了,被導演、被觀眾、被人生、被時間、被世界、被自己、被我們。

中國文藝評論網總編輯:周由強

作者:丁永秀青海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評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藝評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