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戰4大著名重機槍:第三挺綽號「雞脖子」,你認識嗎?

抗戰4大著名重機槍:第三挺綽號「雞脖子」,你認識嗎?

1.ZB-37重機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捷克軍隊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由於攜帶不便、機動性差、笨重不堪已經不能滿足未來戰爭的多種需求;於是聞名世界的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1937年研發出了火力旺盛(採用250發的彈鏈供彈)、射速高(500-700發/分鐘)、侵徹力大、質量較小的ZB-37重機槍。

該槍械同赫赫有名的ZB-26輕機槍一樣也是一款經典的捷克造,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曾向捷克下單購買了一千挺該機槍,由於後來捷克被德國佔領,加上日本從中阻攔,到最後只有850挺運輸到中國抗日戰場上。

2.三十八年式重機槍:眾所周知,三十八年式重機槍是日本以法國的哈其開斯1900式為藍本仿製的,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它主要配備給日軍預備役軍隊使用;其口徑為6.5毫米,槍口初速465米/秒,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槍管上有7個散熱環。據記載,東三省和廣東兵工廠曾向日本購買該槍械及其製作資料進行仿製,數量約二千挺。

3.大正三年式重機槍:該機槍是日本在三十八年式上改良優化而來,作戰性能非常出色,不但射擊準確度高,而且發射速度非常理想,達到了一分鐘五百發;為了讓槍管更好的散熱,槍身上設計了更多的散熱片,再加上該槍械射擊時的爆音連在一起非常酷似雞叫的聲音,故而在抗戰年代,常被我軍形象的稱為「雞脖子」。

據記載,在民國初期,東三省兵工廠也曾對該機槍進行仿製,但是投產量非常少,僅一百挺,為了方便以後供彈問題,口徑改為我軍常用的7.92毫米。

4.M1910式索可洛夫重機槍:該槍械是蘇聯在一戰中的制式武器,在冬季戰爭和二戰初期仍然服役於蘇聯軍隊;該槍械也是赫赫有名的馬克沁仿製品,為了增加其機動性,方便作戰攜帶,加裝了索可洛夫輪架。該機槍在抗日戰爭時,蘇聯曾援助我國一千三百挺,當時我國的鞏縣兵工廠也對M1910式重機槍進行了仿製,數量也不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最奇特槍械:第4支有10根槍管,最後一支一槍可殺傷100隻水鴨

TAG: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