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止觀是入道之樞機

止觀是入道之樞機

今天在世界上我們所熱衷實踐的禪修,是佛陀本懷的重心,人類智慧的結晶。

禪 修

在中國佛教史上,台宗的止觀有四種。

第一,是圓頓止觀,智者大師在古荊州玉泉寺講演,由門人章安大師記錄編輯成文,共十卷;

第二,是漸次止觀,在金陵瓦官寺講演,由弟子法慎記錄成冊三十卷,再經章安大師修治為十卷,現在題名為:《禪波羅密法門》;

第三,是不定止觀,即陳尚書令毛喜請大師出,有一卷,即是我們常說的《童蒙止觀·六妙法門》;

第四,小止觀,大師為俗家兄長陳針說的。

大師在為俗兄所說《六妙法門》卷首如是說:

若夫涅槃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止是伏煩惱之初門,觀是斷惑業之正要;止是愛養心識之善資,觀是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

可見,大師首重止觀,也是因為止觀是佛法的梗概,入道之樞機。

靈芝元照大師在《修習止觀禪要序》云:

若夫窮萬法之源底,考諸佛之修證,莫若止觀,智者大禪師,靈山親承,承止觀也;大蘇妙悟,悟止觀也;三昧所修,修止觀也;縱辯而說,說止觀也;九旬談妙,談止觀也!故曰己心中所行法門,則知台教宗部雖繁,要歸不出止觀。舍止觀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議天台教。故入道者,不可不學,學者不可不修。

由此可見,止觀在修習佛法之中的核心地位。 任何法門的修行,都離不開止觀的功夫,都是以止觀的定慧等持、寂照不二、明靜一如為核心前提和基礎。

云何修止觀門?

謂息滅一切戲論境界是止義,

明見因果生滅之相是觀義。

初各別修,漸次增長,

至於成就,任運雙行。

文章 | 道偉大和尚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從來沒有一句話是無緣無故的
三界唯心,非心非法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