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拿大華人孩子將來想從政,可以多倫多此人為鑒

加拿大華人孩子將來想從政,可以多倫多此人為鑒

前幾天,有個密西沙加的媽媽留言,以前本想讓自己的兒子長大了做醫生和律師,後來一看密市那麼多穆斯林從政,改了主意,想讓自己的兒子以後從政。

他的兒子才5歲,在讀幼兒園大班。

我們說,這個夢想是好的,值得鼓勵,但寶寶目前最重要是快樂玩耍,度過一個愉快的童年不是么?

快樂的童年,讓爸爸媽媽去給。我們這裡講講,華人孩子要是從政,可以下面這個小伙為榜樣。我們華人議員,也不妨學學。

我不認識他,但是最近在新聞上老看到他,覺得挺不錯,介紹一下。

他叫Neethan Shan,今年40歲,來自斯里蘭卡,是多倫多第一個泰米爾裔議員。有華人翻譯為「李崇信」,我給他翻個「單禮仁」吧。我覺得他的表現,擔當得起這幾個字。

他是NDP的。但我不支持任何黨派哈。我們只是就事論事。

單先生這兩天,總冒新聞。他指的我們華裔學習的就是,他不斷維護本族裔的利益的同時,旗幟鮮明支持各少數族裔。

多倫多市議會這兩天,連續通過兩個動議,一個是把1月29日定為「反伊斯蘭恐懼症紀念和行動日」,一個是在黑人歷史月把多倫多馬爾文的哈普菲爾德公園(Hupfield Park),改名為維爾拉戴斯蒙德公園(Viola Desmond Park)。

維爾納戴斯蒙德是誰,我們都知道了,是1946年哈利法克斯反種族隔離的黑人女性鬥士,今年她的頭像將上加拿大10元鈔票。

單先生不是穆斯林,不是黑人,但是他在為其他少數族裔發生、鼓勁兒。

多倫多的泰米爾社區

泰米爾人,在加拿大還是個小族裔。泰米爾人,主要來自印度南方的泰米爾納德邦,和斯里蘭卡北部。

在1983年以前,加拿大的泰米爾人不到150人。現在,全國不超過20萬,而大多倫多佔了16萬。多倫多是泰米爾人,在南亞以外人口最多的城市。

但是一年一度的泰米爾美食節,搞得越來越大。

單先生,1978年生於斯里蘭卡,16歲時作為難民來到加拿大。2001年畢業於多大,獲得科學學士,2003年獲得教育學學士,2012年獲得教育學碩士。

也是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單先生作為泰米爾僑領的從政之路,14年選了10次敗了7次!

和不少華人議員不同,單先生是通過服務本族裔社區上來的。他的從政之路,可以給我們華裔二代一個引導和激勵。

2001年22歲,多大一畢業,就到士嘉保的一家社區機構泰米爾年輕人發展中心工作。接著做了馬爾文家庭資源中心青少年部部長。

他是從黑人同胞聚集的馬爾文開始起步的。無獨有偶,加拿大移民部長海珊,是從多倫多貧民窟Regent Park起步的。

起於微末之中。

很多人從政,都是從選教委開始。單先生也是,2003年,才24歲,在萬錦市參選約克區教委,失敗(1)。2006年捲土重來,當上了約克區教委,成功(1)。

2007年,作為安省NDP候選人,參選士嘉堡-吉爾伍德選區省議員,失敗(2)。

2010年,參選士嘉堡-胭脂河選區多倫多市議員, 失敗(3)。

2011年,參選士嘉堡-胭脂河選區安省省議員,失敗(4)。

2012年,當選安省NDP總裁,成功(2)。

2014年 再次參選士嘉堡-胭脂河選區安省省議員,失敗(5)。

2014年 再次參選士嘉堡-胭脂河選區多倫多市議員,失敗(6)。

2016年 參選多倫多教育局士嘉堡-胭脂河選區教委,成功(3)。

2016年 參加士嘉堡-胭脂河選區安省省議員補選,失敗(7)

2017年 參加士嘉堡胭脂河選區多倫多市議員補選,終於成功(4)!

看看,一共選了10次,只成功了兩次教委。一直到第10次,才成功當選為議員。第一個泰米爾多倫多市議員。

精神可嘉。

積極推動泰米爾社區

我們華人議員有個誤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是總是不好意思幫華人自己發聲。

但單先生,就是為泰米爾社區服務做起來的。2007年做了南亞服務機構議會的執行主任。2009年推動建立了泰米爾歷史月,加拿大每年一月是泰米爾歷史月,他是泰米爾歷史月協會主任。他也是加拿大泰米爾人國家議會的副主席。

每年泰米爾歷史月,都穿上民族服裝,積極推動。

其實,既要尊重加拿大多元文化,有平等、尊重、多元的價值觀,同時對自己族裔身份認同,並積極推動本社區,維護本族裔社區利益,才能真正獲得歐裔和別的族裔尊重。

我感覺他非常積極。

每個族裔都維護和推動自己的社區,支持其他族裔和社區的合理訴求,並且包容、融入整個加拿大社會,才是真正多元的、健康的。

我們華裔的孩子要想從政,以此為鑒。

-------------

註: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倫多媽媽網 的精彩文章:

二月歷史月來了,看黑人在加拿大不容易的400年

TAG:多倫多媽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