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打擊敘利亞庫爾德,為什麼土耳其軍隊表現如此糟糕?

打擊敘利亞庫爾德,為什麼土耳其軍隊表現如此糟糕?

原標題:打擊敘利亞庫爾德,為什麼土耳其軍隊表現如此糟糕?


1月20日,土耳其軍隊正式對盤踞在敘利亞西北部阿夫林地區的庫爾德武裝發起攻擊。


戰爭開始之初,很多人都預測,土耳其可能會很快結束戰鬥。畢竟這場戰爭的強弱之比實在太過懸殊。土耳其大軍無論是在兵力、裝備、建制以及後勤保障等各方面,都對當地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形成碾壓級優勢。


可現在,戰爭已經過了半個月,形勢卻多少有點讓人意外。雖然戰場上,土耳其依然佔據明顯優勢,但戰局卻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態勢。面對敘庫的阻擊,土耳其大軍推進的並不順暢,直到現在,依然沒能實現對小小的阿夫林地區的控制,將當地敘庫武裝剪除。


這對土耳其來說,其實是很危險的。在之前的《海外風云:強攻庫爾德——土耳其這真是要跟美國翻臉了?》一文中,雲石君分析過,敘庫現在實際上是美國的盟友,而且華盛頓對敘庫的力挺和扶植也是不加掩飾。土耳其這次強攻敘庫,其實是擔了很大政治風險,所以它必須速戰速決,造成既成事實,讓美國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選擇妥協。


所以,土耳其這次的軍事行動,本質上就是一場冒險。並且其風險的大小,是隨著戰鬥時間的增長而攀升的。從這個邏輯看,慢慢打絕不是土耳其的意圖,主觀上,其絕對是想儘快結束戰爭。至於進展不如預期,則完全是客觀原因導致。

那麼,是什麼客觀原因,阻礙了土耳其的大計呢?


是庫爾德武裝太強?固然,這幾年與敘利亞政府以及IS的征戰中,敘庫武裝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論戰鬥意志、單兵戰鬥技能而言,土耳其軍隊未必是它的對手。但即便如此,依然不能改變敘庫武裝作為一支烏合之眾的本質——他們人數較少、武器裝備、後勤保障嚴重不足,也沒有經過正規的整編和訓練,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能力。這種勢力,面對已經被嚴重削弱的敘利亞、伊拉克政府軍,或者同樣是烏合之眾的IS來說尚可一戰,但面對現代化的經制之師時,按理說是完全沒有還手之力的。



而土耳其軍隊,至少對敘庫來說,絕對是一直不折不扣的現代化軍隊。土耳其軍隊號稱僅次於美國的北約第二大軍事武裝——雖然這個老二,僅僅是就規模而言,論先進程度,比歐系國家依然差了老遠,但在當下的中東伊斯蘭世界,它已經足夠傲視群雄了。


而在綜合國力方面,放眼中東列強,埃及沒落,伊拉克、敘利亞內亂、伊朗元氣未復、沙特純粹就是個繡花枕頭,土耳其成為中東伊斯蘭世界碩果僅存的區域大國。

無論是國力還是軍力,土耳其都對敘庫成碾壓級優勢,這次戰爭的決心和軍事準備又十分充分,為什麼到頭來,卻依然顯得有些步履蹣跚呢?


說到底,這還是土耳其軍隊內部出了問題。而這種問題的產生,又與土耳其的政治密切相關。


最直接的誘因,是2016年年中那場未遂的軍事政變。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爆發軍事政變,軍隊上街,試圖罷免總統埃爾多安。

兵變失敗後,埃爾多安旋即開始了大清洗。大批軍官被逮捕入獄,軍隊內部也經歷了強力整肅。


經過這次清洗,埃爾多安對軍隊的控制力大大增強。但負面效應也很明顯——這種以政治立場為標準的清洗,使得大批擁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將校被貶謫,新上任者或是缺乏相應經驗的下級軍官,或是執政者的擁躉——雖然政治上更加可靠,但軍事素養未必達到標準。


歷史上,這種大清洗一旦發生,都會對軍隊戰鬥力構成嚴重損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紀30年代的蘇聯大清洗。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清洗過程中,大批擁有豐富戰鬥經驗和軍事素質的優秀紅軍指戰員,或被貶謫,或遭槍斃,蘇聯紅軍元氣大傷。以至於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儘管擁有不遜於德軍的軍力規模與裝備,又坐擁主場之利,卻被納粹閃電戰打的一潰千里,幾乎瀕臨崩潰。


埃爾多安的這次清洗,雖然規模和程度遠不如當年的斯大林,但依然對土耳其軍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現在,距離政變不過一年半的時間,清洗餘波遠沒有過去,這時候就匆忙發動戰爭,土軍內部指揮系統的問題自然會爆發出來,進而影響到其軍事實力的發揮。

這是從政變的直接影響角度來說的。而實際上,這次政變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對土耳其軍隊造成的傷害更大,更事關根本。


這是怎麼說?這得從土耳其軍隊為什麼要政變說起。


土耳其軍隊之所以反對埃爾多安與正發黨,其實是與埃爾多安的伊斯蘭化國策有關。


上世紀20年代,土耳其爆發凱末爾革命,奧斯曼帝國被推翻,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革命後,為推動土耳其的現代化轉型,將「脫亞入歐」定為國策,整個國家開始世俗化轉型。


但土耳其畢竟是傳統的伊斯蘭國家,在過去數百年里又是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和遜尼派宗主。在這樣一個宗教氛圍濃郁的國家大力推行世俗化,甚至搞脫亞入歐,難度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凱末爾大幅提升了軍隊的地位,以軍隊作為土耳其世俗化政府的保障。


基於這樣的國策,現代土耳其形成了軍人干政的傳統,軍事政變在現代土耳其也屢次發生。而且縱觀土耳其歷次軍事政變,好幾次都與政府的伊斯蘭化傾向有關,一旦政府的伊斯蘭化傾向被軍方認定為過火,他們便會以世俗化捍衛者的身份出手干涉。


而埃爾多安與正發黨,正是一個積極推動伊斯蘭化的政治勢力。而這就不可避免的與傳統軍方勢力發生衝突。


埃爾多安與軍方的較量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角逐,堅持世俗化的傳統軍方勢力逐漸式微,2016年兵變後,再經埃爾多安清洗,基本上已很難再翻起大浪。



只不過,埃爾多安雖然對軍方進行了清洗,但清洗畢竟不是推到重來——具體來說,這種清洗只可能是針對中高級將校,至於中低級的軍官乃至士兵,埃爾多安不可能連他們都換掉換。


這就有了問題。埃爾多安是積極推動伊斯蘭化的,而土耳其軍隊百年來,都是世俗化,脫亞入歐的堅定捍衛者。這種日經月累的灌輸,早已成為土耳其軍隊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根基。


如果埃爾多安的清洗僅限於簡單的高層政治換血,那對普通軍人來說影響其實並不太大,甚至說不定他們沒準還會發自內心的支持——畢竟軍隊上下級之間,難免有諸多矛盾。除非將領本人非常有威望,否則沒幾個普通軍人會真的關心上級的死活。但埃爾多安的這種政治清洗,實際上也是伊斯蘭化對世俗化的顛覆和打壓,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在思想上對軍隊構成衝擊。


軍隊作為世俗化最大的堡壘,現在卻被崇尚伊斯蘭化的政治勢力把控。這當然會讓軍心動蕩。


當然,通常來說,只要控制了上層,經過從上而下的灌輸,假以時日,也可以實現對軍隊的思想改造。但這畢竟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而現在距離埃爾多安徹底清洗軍隊才僅僅過了一年半,這麼短的時間,無疑遠不足以支撐對軍隊的文化重塑。這時候出兵敘利亞,土耳其軍人的鬥志自然高不起來。


將校難當大任,基層軍心不穩,現在的土軍,正處於嚴重的陣痛和動蕩期,缺乏足夠的戰鬥意識和意願。雖然其在規模和裝備上擁有絕對優勢,但軍隊自身的問題,導致土軍無法發揮應有的潛力,以至於這場本應該是速戰速決的閃電戰,在開戰十多天後,依然未能達到目標。


當然,憑著自家的硬實力,土耳其雖然沒有一戰而下,但依然佔據著明顯的優勢。但這種戰場上的優勢,卻並不能讓土耳其和埃爾多安感到安心。


如果對敘庫的戰事拖延日久,不僅美國有可能看穿土耳其色厲內荏的本質,進而直接干預;就連暗中默許甚至支持土耳其的俄羅斯,為了防止美國藉此機會對敘庫進行全方面滲透,也有可能改變立場,逼土耳其趕緊收手。


一旦這種局面發生,不僅土耳其將四面楚歌;埃爾多安本人,也會因這種政治冒險的失敗,進而在民眾心中威望大損。尤其是,在軍隊本就與埃爾多安多有芥蒂的情況下,如果此戰的灰頭土臉,不排出本已式微的傳統軍方勢力鹹魚翻身。而在美國避難的土耳其最大反對勢力——居蘭運動領袖法士拉.居蘭,也勢必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治反攻。軍政民三股勢力如果真的趁機並起,埃爾多安與正發黨,就危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子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威震歐陸的大法國,為何會慘遭鄰居蹂躪500年?

TAG:浪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