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獨居半地下廢棄水窖50年 4隻流浪狗做伴

老人獨居半地下廢棄水窖50年 4隻流浪狗做伴

記者 王鴿 實習生 田夏

71歲的孫煥春覺得自己是有家的,儘管他的「家」只是燕塞湖景區附近路邊一個廢棄的半地下儲水窖。

這個「家」里除了他,還有4隻流浪狗。老孫一個人在這裡住了50多年。

前不久,一個愛心志願者團隊發現了孫煥春,給他送來了些生活用品,老孫幾十年獨自生活的狀態才被撞破。

獨居野外廢棄水窖50年

1月29日上午,燕塞湖路兩邊的群山被陽光下的野草「裝扮」成統一的金黃色。路南側突然出現的一排發黑的木柵欄顯得有些扎眼。

在離這兒幾公里外開了一家超市的林向東站在柵欄外喊了幾聲:「老孫啊,老孫——」一個瘦削的老人從柵欄後的土坡下面走了過來。「他就是孫煥春。」林向東告訴記者。

幾年前,林向東散步時偶然發現老孫從柵欄里走出來,才知道居然有人住在這兒。孫煥春很少跟人說話,因為總碰上林向東,倆人漸漸會聊上幾句。最近,老孫打開柵欄上的鎖,讓林向東進去看了一眼他的「家」。

出來後,林向東心裡挺沉重,「日子過得不像個樣。」他把自己參加的愛心團隊成員喊來,給老孫送來了些生活用品。

29日,林向東帶著記者找到孫煥春。走進柵欄,翻過小土坡,一個只有一面磚牆的半地下洞出現在眼前。打開門,「屋」里的空間十分狹窄,一個灶台連著土炕,剩下的地方勉強能站3個人。

「我19歲從北戴河陸庄跟著公社派的隊伍來修燕塞湖的水壩,後來就住在這裡了。」孫煥春頭髮已經全白了,「原來這間是放水桶的儲水窖,壩修完後才住人。我住了50年了。」他張開巴掌比劃。

孫煥春說,自己一直單身一人,沒有過伴侶和子女,跟陸庄的親戚也早不來往了,不過每月會回去領300元的低保金。說話時,屋外拴著的4隻小狗一直朝老孫撒歡地叫,「撿的流浪狗,互相做個伴兒。」他指著四隻模樣差不多的白色小狗,喊出名字,「這個叫了了,那個是笨笨……」

一年發現報告了7起山火

孫煥春家裡的物件兒掰著一隻手的指頭就能數過來——一個老式自行車、一床發黑的被子、一口大鍋和一個沒地方掛的掛表。

「水從井裡打,煮飯、喝、洗個涼水澡都不錯。沒有電,天黑點蠟。」老孫潦草地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又有點兒驕傲地拿出個翻蓋手機,「我還有一個電話。」

不過,孫煥春手機的作用有點兒與眾不同——平時他從不開機,除非看到山裡哪兒冒起了濃煙。「我離得近,發現得早,看到山火就開機打電話報告。」老孫說,7年前,他第一次用這個手機給派出所撥了一個電話,報告他看到的一起山火,「馬上就有人來把火滅了。」說到這兒,老人褪去了拘謹的表情,顯得有些得意。

從那以後,孫煥春把報告山火當成了最重要的事。因為住處沒有電,他隔幾個星期會騎上自行車去找提供公共電源的地方給手機充充電。

「今年我就報告了7次,都是剛冒煙就來人撲滅了,他們還給我發了這個。」孫煥春指指炕中間,那裡放了一個亮黃色的袖箍,上面寫著「防火檢查」。老孫說,這是林業部門發給他的,「這是我的工作,但是我不要錢,給集體再作點兒貢獻。」

不願離開「家」

「很難想像,到晚上,四下都是野地,漆黑一片,他點根蠟燭那麼點兒光是咋過來的。」林向東拿著炕上一個小碗里的半截蠟說,又瞅了瞅孫煥春身上皮革面已經完全脫落,只剩下里襯的「皮夾克」,問他:「上次大伙兒給拿的棉衣咋不穿呢?」「等過年的,我掃完房再穿。」孫煥春回答。

其實,這是帶著志願者們送完生活用品後,林向東頭一次看到老孫,這幾天,老孫一直很少在家。「山海關城裡有跳舞的,還有下棋的,我去看來著。」孫煥春告訴林向東,他不會跳也不跟人搭話,就默默地看看。林向東聽得直嘆氣:「他過去的經歷都問不出來。總覺得他一個人太孤獨,也不是辦法。」

隨後,記者聯繫了北戴河公安分局西山派出所,核實到老人的確是陸庄村人,但年輕時就離開了,因為沒有兒女,是村裡散養的五保戶。他幾乎不跟親屬聯繫,都是來領完低保金就走了,也沒有選擇集體供養。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林向東再次詢問老人是否願意住到敬老院,孫煥春表示不回去。「挨著山也住習慣了,自己的這個『家』湊合了。」

孫煥春的回答讓林向東很無奈,「只能我隔三差五去看看他。如果哪天他身體不行了,希望還是能到有人照顧的地方去,別一個人被忘在這裡。」

(攝影:記者楊寬 見習記者程學水)

轉載自:秦皇島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燕網邢台站 的精彩文章:

邢台發生嚴重車禍,一人疑似當場死亡

TAG:騰訊大燕網邢台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