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剖普拉提原則系列之核心

解剖普拉提原則系列之核心

Centering-中心,核心

--普拉提運動原則之核心

文:王毅靜

本文為原創內容

關於核心

不僅是普拉提,核心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辭彙,幾乎所有運動都會強調它的重要性。但是在不同的體系里,核心的位置界定,核心的技術運用,都有差異。

代表性的觀點包括:

1. 認為核心力量強化是指腰椎穩定性訓練,則核心為腰段脊柱區域;

2. 認為軀體核心是指腰-骨盆-髖構成的複合體的肌肉訓練;

3. 還有認為軀體核心是骨盆-肋廓-腰椎形成的穩定的腹內壓。等等。

鑒於運動和功能解剖日新月異的研究和文獻出台,我們非常必須非常謹慎去給任何技術和認知做唯一認定,所以列出一些不同的概念。

普拉提中的核心

現在說普拉提運動中的核心概念。

從肌肉層面來看,多裂肌、橫突間內側肌、棘肌,迴旋肌這一類局部肌位於深層,長度較短,發揮控制腰椎節段間運動的作用的小肌肉,也被稱為局部穩定肌,由於局部穩定肌含有豐富的肌梭,可以感知局部椎體的位移,很好地控制椎體的平移旋轉和側彎,表層的肌肉則像是這些小肌肉的放大器,一層層放大出去,動作也是如此,良好的動作模式是關節分節動作首先產生力的方向,然後再由表層肌肉推進,放大或者加速或者承重。

在普拉提運動中,我們評估健康的運動模式時候,不僅是評估肌肉的大小多維度的平衡,非常重要的是評估動作協調性。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障礙不僅體現在肌肉的控制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肌肉收縮的時間點。比如健康的身體運動的時候,屬於局部穩定肌的腹橫肌、脊柱多裂肌的收縮均早於表層的跨關節大肌肉(例如走路跑步時候腹橫肌和脊柱穩定肌應早於下肢肌肉激活),但是有下背疼痛癥狀或者隱患的動者,會出現局部穩定肌延遲收縮,這樣一來表層的肌肉就會出現既要穩定關節又要負責動作,而出現代償性的過度緊張。

所以,在普拉提訓練中,核心訓練不僅是目標肌肉的分離訓練(關節的分節訓練,大小肌群的分離訓練),還包括動作的協調性,通過啟動的機制,動作發生的時間點都可以看出力量的傳遞是否流暢,來判讀是否高效省力環保地使用身體。

所以中心和核心是個相對概念,當我們只做頭頸動作的時候,頸椎是核心,一個整合全身的動作的時候,每個關節都是不同區域的核心。我們在常規課程中關注骨盆區域核心會比較多,是因為那裡承上啟下。但在實際的私人課程中,可能對於每個人來說神經控制障礙都不一樣,就要區分來解決。

另外,中心區也可以是指身體重力的中心,而每個人身材比例和重量在身體分配的不同,中心區也會不一樣,這樣的因素在動作中都會因人而異地形成不同的難易程度。

實際上我們談到普拉提動作時候,呼吸,核心,控制,專註,精確,流暢,每一條原則都無法忽略,幾乎都可以作為核心技術來看待,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是無法分離的。

這也是我想分享和強調原則的原因,如果是看動作的表象,普拉提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原則里的每個單詞,都是一篇巨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之屋 的精彩文章:

TAG:樹之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