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來草自青:中國美術學院封治國老師

春來草自青:中國美術學院封治國老師

近期,

【導師風采】欄目隆重回歸!

我們將繼續展示我大國美碩導、博導們的風采,

敬請關注!

今天,掌聲有請封治國老師!

封治國

1

個人簡歷

1977年9月生於江西南豐

1995年考入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1999年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9年考取本院油畫研究生

200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2008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

2011年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2014年調入中國美術學院

現任職務

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油畫學會會員

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副秘書長

老師在創作

2

重要展覽與獲獎

2017年 油畫《古竹調查》系列四幅參加「形象的鏈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雙年展」(上海.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2016年 油畫《吳閶雅集——明代書畫藝術》入選「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並被收藏,同年發表於《美術》(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6年 油畫《一代風範——首屆浙江籍中央研究院院士》獲「百年追夢——浙江美術創作精品工程」銀獎,並被收藏 (杭州.浙江美術館)

2016年 油畫《五夫日記——守廟老頭》被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北京.中國國家畫院)

2016年 油畫《特列恰科夫的課堂》被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5年 油畫《維亞爾的午餐》等五幅參加「繪畫的品格——中國寫實油畫邀請展」(北京.宋庄藝術中心)

2015年 《有涯之生——封治國作品展》(南昌·699美術館)

2014年 油畫《子睿》參加「我們在繪畫中——中國油畫國美之路」作品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4年 油畫《北漂者》、《之間系列——曾經師生》入選「首屆青島國際雙年展」 (山東.青島當代藝術中心)

2014年 油畫《畫室的望境》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杭州.浙江美術館)

2014年 水彩《莫理循的下午》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武漢.武漢美術館)

2013年 油畫《子睿》、《之間系列一》、《之間系列二》、《余國昇像》、《靜坐——與羅斯科》、《有涯之生——青年藝術史學者》六幅參加「最繪畫——中國新青年油畫家邀請展」 (上海.中華藝術宮)

2013年 油畫《極》入選「繪畫的品格——2013中國油畫展」,並被收藏 (北京.大都美術館)

2013年 油畫《有涯之生——惑》等二幅參加「潛行造境——中國青年油畫家發展規劃第一展」 (杭州.美和院藝術館)

2012年 油畫《有涯之生——向維米爾致敬》入選「第二屆中國造型藝術新人展」,同年發表於《美術》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12年 油畫《有涯之生——青年雕塑家夏學兵》入選「最繪畫——中國青年油畫作品展」,並被收藏 (北京.中國美術館,全國巡迴展)

2012年 油畫《靜坐——與任渭長》入選「可見之詩——第二屆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獲優秀獎,並被收藏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11年 油畫《有涯之生——青年雕塑家X君》入選「吾土吾民——人文江南油畫展」 (杭州.浙江美術館)

2010年 油畫《有涯之生——青年藝術史學者》入選「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並被收藏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9年 油畫《前塵夢影》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武漢.武漢美術館)

2009年 水彩《穿藍色長袍的國度》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遼寧.盤錦美術館)

2009年 油畫《身體敘事》三幅參加「前進中的中國當代藝術」 (北京.798千年時間畫廊)

2004年 油畫《晚晴——弘一法師與馬一浮》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江西展區優秀獎

2005年 油畫《深度溺水》系列參加王林主持「手繪的權利——江西油畫七人展」 (南昌)

2004年 油畫《關於記憶的幾個片斷》獲「首屆江西油畫大展」銀獎 (南昌)

2003年 油畫《逝》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2年 「封治國油畫作品展」 (南昌)

大學一年級在課堂 1996年

作品主要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油畫學會、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大都美術館、寧波華茂美術館、北京合藝典藏有限公司及廣州、上海多家專業畫廊及私人

作品主要發表:《美術》、《美術檔案》、《中國油畫》、《中國油畫家》等

同時致力於藝術史研究,主要學術論文發表於《美術》 《新美術》 《藝術史研究》 《美術史與觀念史》 《廣州美術學院學報》 《榮寶齋》《中國畫學》等學術刊物,並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清華大學國學文摘》全文轉載。著作《與古同游——項元汴書畫鑒藏研究》獲「浙江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4年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

2017年與崔小冬、常青、鄔大勇等老師及學生合影

3

歷史與主題性繪畫

《吳閶雅集——明代書畫藝術》 270×440 cm 2016年

《吳閶雅集——明代書畫藝術》(局部)270×440 cm 2016年

《一代風範——浙江籍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310×420cm 2016年

《一代風範——浙江籍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局部)310×420cm 2016年

《孤山證印——西泠印社的先賢》250×230cm 2017年

《孤山證印——西泠印社的先賢》(局部)250×230cm 2017年

在師從范景中先生的日子裡,我有機會進入到藝術史某些領域的深處,在那裡,我找到了一個充滿魅力的精神家園。《吳閶雅集》是我藝術史學習的某種延續,我第一次用圖像詮釋了我對明代文人的理解,而《一代風範》則代表了我對那些漸行漸遠學術大師的深深景仰,作品原名「遠去的大師」,實際上正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體驗,也是我選擇這一題材的真正動因。

我近期對清末民初的歷史較為關注,因此,《孤山證印》也契合了我的學術興趣點。不過,這一選題卻是全山石先生鼓勵的結果。在完成兩件大型歷史畫創作後,那種高強度的工作令我感到體力的透支和身心的疲倦,我希望畢業創作能走出歷史畫的束縛,在更為自由的狀態下延續以往創作的軌道。但全老看完小稿之後並不滿意,他明確表示我應該選擇更具有分量的題材,於是,我主動提出西泠印社的選題並得到他的首肯。關於西泠印社的創作並不算少,但具有歷史肖像畫意義的作品則不多見,因而,全老給我的定位是——削弱傳統歷史畫的情節特徵,強化作品的肖像感和歷史感。

對於宏大精深的印學,我其實完全是一個外行。不過,對吳昌碩、丁輔之、王福庵等碩學鴻儒,我並不陌生。懸掛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門楣的「與古為徒」四字,為吳昌碩親筆,那其實也是他個人精神生活的生動詮釋,這一理解也就構成了我作品創作的情緒與基調。但在小稿的經營過程中,全老始終認為情節性太強,歷史肖像畫的感覺不夠,他建議情節應以潛台詞的方式表現,人物動作的設計不能幅度太大,但又要避免照相式的排列。這一要求看似簡單,但真要做到很不容易,經過多次的推敲及反覆打磨,畫面開始呈現出一定的意味。

——節選自: 封治國 (自述)

2017年4月19日

與范景中、張鑒瑞二位老師在進賢看毛筆 2013年

與鄔大勇及學生合影

4

寫生小記

《古竹調查——劉添富像》100×100cm 2017年

《古竹調查——老劉頭》100×100cm 2017年

《古竹調查——斷指的劉長仔》250×150cm 2017年

《五夫日記——看廟老頭》100×100cm 2017年

《五夫日記一一廟前劉文書》100×100cm 2016年

《五夫日記一一倔老頭》100×100cm 2016年

《黃良軍像》100×100cm 2016年

我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用兩至三年的時間,選擇一個村莊,以繪畫的方式做深入的田野調查。我堅信只要視野足夠的開闊、思維足夠的敏銳,便一定能畫出有深度和厚度的作品。以上有幾件作品僅僅是小開端,更艱苦、更富意義的工作還在後面。我希望自己能儘早實施這一想法。

——封治國

古竹調查 2017年

南豐寫生 2014年

5

藝術評價

作為油畫家,封治國對油畫語言的把握十分出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厚重有力,色彩飽滿,畫得紮實又大膽,既沒有晦澀的觀念,也不用政治和性的隱喻來迎合觀眾,一眼看去就明白,這個畫家不打算把自己的藝術搭載在文字媒介上借道而行,而是單刀直入地憑油畫語言本身說話。

油畫語言雖然可以從多方面去理解,但它首先表示一種和技法、材料密相聯繫的整體效果。色彩、筆觸,連同顏料的肌理和形式猶如豐富的交響樂一般在畫面上迴響,產生畫家們稱作「油畫感」的那種美感。藝術史家曹意強在一次閑談中曾生動地打比方,好的油畫那種色彩和油的質感,讓你恨不得「挖下一塊來吃掉」。封治國追求的正是這種感覺,他正確地稱它為「不僅僅是被描繪物象的質地感,還包括油畫自身所呈現的物質美感。」這是油畫作為一種媒介的獨特的視覺經驗,是油畫的精髓所在。技法不是無關緊要的「卡車」,運載著觀念、內容、思想、精神等更重要的東西,技法和畫面總是作為一個整體發出聲音——社會學家塗爾干說的好:「語言並不是某種外衣,從外面把思想包起來……我們在處理語詞,處理語言的時候,也就是在以某種直接的方式處理思想。」不論是小說家還是油畫家,他們的工作無時不在與各自所用的媒介進行搏鬥,認為可以迴避這種困難的搏鬥,放棄媒介和語言本身而依然能夠成為藝術家的想法,只是一種哲學上的錯覺。在藝術的領地里,不存在凌跨於媒介之上的價值和觀念。

——節選自:萬木春:《畫自有言》

6

部分作品欣賞

《白衣肖像》40×50cm 2018年

《書齋學者》200×100cm 2017年

《孤山證印習作》100×100cm 2017年

《特列恰科夫的課堂》60×80cm 2015年

《維亞爾的午餐》 80×80cm 2015年

《門采爾像》80×80cm 2015年

《俄羅斯老人像》60×80cm 2015年

《出神者》160×50cm 2015年

《北漂者》150×65cm 2014年

《極》180×140cm 2013年

《虞夢思像》160×50cm 2013年

《余國升像》 2013年

《子睿肖像》80×80cm 2013年

《龍友像》200×100cm 2013年

《曾經師生》200×100cm 2012年

《有涯之生——青年雕塑家夏學兵》190×130cm 2011年

《有涯之生——青年藝術史學者》180×120cm 2009年

《遺迹》系列一 60×80cm 2016年

《遺迹》系列二 60×80cm 2016年

《遺迹》系列三 60×80cm 2016年

《托萊多風景系列》60×80cm 2016年

《村口》60×80cm 2016年

《五夫廳堂》60×80cm 2016年

《文昌里》60×80cm 2016年

《盱江遠眺》60×80cm 2016年

《故鄉風景》60×80cm 2016年

《故鄉風景》系列 60×80cm 2016年

《窯場》80×80cm 2015年

全山石、靳尚誼、詹建俊先生來工作室

與王羽天、何紅舟、何立在蒼南 2016年

與萬木春、蘇米、夏學兵在美院美術館 2012年

--END--

責任編輯:吳雨晴

責任審核:陶非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研究生——許立群
筆非蒙養不靈,墨非生活不神:中國美術學院胡壽榮教授

TAG: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