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埃及授予官員職位的儀式如何

古埃及授予官員職位的儀式如何

既替法老解夢,又給法老實際建議,法老和他的臣僕都心服這位天主聖神充滿的人。因此,法老在與廷臣商議後,即任命若瑟為官,按規矩給予授職的儀式,且坐王的副車巡遊京都。法老又頒下聖旨,要全國人民聽命於若瑟,且給他改了個很有意義的埃及名字「匝斐納特帕乃亞」,並將翁城的司祭頗提斐辣的女兒阿斯納特給他為妻。這一切安排就序後,若瑟開始出巡全國,進行他的治理工作了。

根據傳統,一般認為若瑟位居埃及首相,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宰相。

根據聖經記載,「你要掌管我的朝廷,我的人民都要聽從你的號令;只在寶座上我比你大。……看,我立你統治全埃及國。」(創41:40-41)這是法老實施若瑟的建議的第一步,就是揀選這位被天主聖神充滿的人做那「有智慧」的「治理埃及」的大員。按法老的這話,若瑟將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統治全埃及的人。因此,他在被賣到埃及之初,在主人家裡作家宰(39:2-6),以及在監獄裡於司獄之下管治一切的囚犯(39:21-23)的事,便成為他治全埃及地的預兆。

那麼,古代及授予一個人官職的儀式是怎樣的呢?回到聖經上看。

「你要掌管我的朝廷……」(創41:40)這是授職的儀式的說話,以下就是授職禮儀的主要部分。

「遂由自己手上取下列印的戒指,戴在若瑟手上,」(創41:42)這手上列印的戒指,並不同於38章18節那以帶子系在身上的印章,列印的戒指代表國王的權柄,雖然不只一位高級官吏獲此授權;歷史告訴我們,下埃及(埃及分上下兩部)的宰相是手戴王帝的戒指,代理王帝行使治理職權的。因此,若瑟的故事雖然是小說的體裁,而兩種文獻又有差別的記述,其歷史核心的事實卻是確切可靠的。

「給他穿上細麻長袍,」(創41:42)細麻衣是朝廷的服飾。身穿細麻衣是表示尊貴(參看編上15:27;艾8:15等)。古代一般的埃及人(尤其是平民),是赤著上身的。

「將金鏈戴在他的頸項上,」(創41:42)這也是表示尊貴的含義(參看達5:7,29;則16:11)。金鏈(或項圈)自古就是一種皇家寵信的傳統標誌:它常是對過去服務的獎賞,但在塞提一世(Seti/Sethos I)統治時(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大約西元前1337-1304年之間),它亦是授職時的一項細目。有人指出,後代碑文(墳墓上的繪畫)對若瑟的故事可帶來不少亮光,但其價值卻引起爭議,因為那場合是在約四百年之後。

「又使他坐在自己的第二部御車上,人們在他前面喊說:「跪下!」法郎就這樣立他管理全埃及國。」(創41:43)前面是在王宮中的授職儀式。這儀式只有王帝和大臣參與。現在是要叫百姓都知道若瑟做了宰相,故此要榮耀的在京城遊行(參閱艾8:15)。副車所指的,乃是王的車之外為最好的,也是王出巡時緊跟王車的那架車輛。跪下的原文 ~abrek ,是從埃及文音譯的。原義可能是一種「眾心歸你!」的歡呼,或是「注意!」或「迴避!」的喝道。

詳述於此的工作範圍和授職典禮,顯示約瑟的職任相當於「大維齊爾」、「總理大臣」(Grand Vizier,即首相)(參閱列上16:9;依22:15,19-21)。

上述稱號在埃及典籍中出現過。這種職位從職銜的頒布,到法老將衣袍和戒指授給受任之人,都詳細描繪在埃及的古墓壁畫中。若瑟的職務大致與「上下埃及糧倉總監」相同。如此官位授與非埃及人,在較多閃族人任職於埃及的希克索斯時代(Hyksos,主前1750~1550年,從亞洲入侵埃及的游牧民族,後統治埃及)以前,十分罕見。有一個古墓是奧克恆納坦(Akhenaten,古埃及法老)在 阿瑪爾那(Amarna)執政時期,屬於閃族官員圖圖(Tutu)的;這人被任命為「全國最高之口」,地位權力相當於約瑟。

埃及古墓中的傳記和文學,如《辛奴亥的故事》等,為法老臣屬的生涯,提供了充分的詳細參考資料。其中從低微地位被擢升到掌握大權之人,有為數不少的例子。辛奴亥的故事描述他逃離朝廷,過了很多年的放逐生活,最後歸回而得尊榮。故此,若瑟高升得榮的描寫,從埃及當代的背景來看,可說是典型的例證。

不過,少數聖經學者認為,不少埃及貴胄都可以說自己僅次於法老。好幾個職銜都表示有此地位。碑文中曾經提及的兩個是:「兩地之主最寵愛者」和「他的侍官之首」。君王和王室的執政官員,都是用印章戒指來處理公務文件。這種戒指十分獨特,並且刻有王的名號(埃及君主名字外面皆圈以橢圓形徽飾〔cartouche〕)。故此,使用者就是以王的名義行事(參閱戶31:50;得3:10;多1:20;加上6:15)。細麻衣和金鏈是在授職典禮中賜下的裝飾,來表明他的地位、階級、職權。若瑟其他的尊榮,或可視為只是部門首長的象徵。不過,根據相關歷史資料及聖經創世紀後面的記載,就知道若瑟的職位應該不止是部門首長了,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給若瑟另起埃及名字的用意,是完成授職典禮的轉變過程。將若瑟埃及化之後,就更能夠在朝廷和埃及全地為人所接受(《辛奴亥的故事》中,辛奴亥回到埃及後將自己的蠻族服裝交給sand crawlers[埃及的一種官職])。給予外國人埃及名字的作風已有充分證據,法老麥倫普塔赫(Merenptah;主前1224~1208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四位法老)在位之時,也有更改閃族官員名字的慣例。若瑟埃及名字的含義,可能是「神藉著他說話」的意思,也可能是「曉得神旨意之人」的意思。這是按埃及文的解釋,也是後期埃及很通用的名字。但有些新教聖經學者,卻以若瑟能解夢,或因他以儲糧救了許多人,而揣測為「奧秘的啟迪者」或「世界的救主」等義。

為若瑟安排的婚姻,使他得與埃及最舉足輕重的祭司家族之一聯姻,提高他的身份地位。阿斯納特和頗提斐辣波可以辨出為埃及名字,意思分別是「她屬於(或願她屬於)尼斯(Neith──女神)」,及「他是拉(Re)所賜予的」,拉是太陽神,為翁(On)城的人所崇拜,日後希臘人稱此地為赫里奧波里斯(Heliopolis),意為太陽城。在主前1600至1100年間,惟有孟斐斯城(Memphis)蒲他神的祭司,才比他們更具影響力。所有主要節期都由翁城的祭司主持,他們還負責監督地位較低、在廟城赫里奧波利斯(位於開羅東北十里)事奉太陽神拉(Re)的其他祭司。

「若瑟便出去巡行埃及全國。」(創41:45)前面43節是說到若瑟就職禮的在京城巡行,現在是他工作開始的巡視。這句話並不在七十士譯本中出現,現代有的中文譯本亦省譯此句。有些學者則不認為若瑟實際出去,而是名聲傳遍埃及全地。但這種譯法並無根據。

如何關注

1.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會出現「添加朋友」,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天主教龍岩堂區」或「龍岩天主教」,即可找到。

2.點擊文章頂端藍字「天主教龍岩堂區」,關注。

3.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主教龍岩堂區 的精彩文章:

教會中常見的標記之IHS,JHS and Chi-Rho

TAG:天主教龍岩堂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