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北京故宮的養心殿,在整個故宮古建築群中有著十分突出的地位,。兩年前,故宮養心殿為期五年「研究性保護項目」即修繕活動正式展開。養心殿----這座故宮中的神秘場所,再次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

根據史料記載得知,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16年(1537年),其名「養心」,取義於《孟子·盡心篇》的養心莫善於寡慾。

養心殿位於皇宮內廷乾清宮西側,別看它在故宮建築群里並不宏偉壯觀,但它卻承載了清朝從順治帝起8個皇帝的歷史,包括晚清太后的「垂簾聽政」也與養心殿密不可分。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從雍正皇朝開始到宣統皇朝為止,清代共有八個皇帝居住於養心殿。而且順治、乾隆和同治三個皇帝還先後駕崩於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7間,通面闊36米,進深3間,通進深12米。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清代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

史載第一個在養心殿辦公的人竟是明代的著名奸宦魏忠賢。《明宮史》寫道:「養心殿…殿門內向北者則司禮監掌印秉筆之值房也。其後層尚有大房一連,緊靠隆道閣後,祖制宮中膳房也。魏忠賢移膳房於怡神殿,將此房改為秉筆值房。」

由此可見,養心殿在明熹宗時期,被當做司禮監的秉筆值房。而魏忠賢正是在出任司禮秉筆太監後,受到明熹宗寵信,開始專斷國政,被稱為「九千九百歲」。

滿清入主北京後,據《國朝宮史》載:養心殿是「皇上宵吁寢興之所也···。」

順治皇帝最先居乾清宮,後居位育宮(保和殿),再後乾清宮修建完畢再入住乾清宮,有時也住在養心殿,24歲時於養心殿崩逝。

康熙皇帝在乾清宮住了一生,他把養心殿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在這裡接見過羅馬教皇使臣嘉樂,親自接過嘉樂所進的教皇表章,並賜給嘉樂若干衣物用具等。

雍正登基後,以養心殿為「倚廬」,為父皇守孝三年。當時他就住在殿內東暖閣。守孝期滿後,覺得這裡起居和辦公都很方便,索性就留了下來,從此這裡就一直成了清代皇帝的寢宮。據說雍正皇帝繼位後提倡節儉,入住當時陳設樸素的養心殿,是想為天下人做表率。

但雍正節儉,未能保證他的後代也節儉。養心殿變成皇帝寢宮,從乾隆開始的陳設也越來越奢華。到了晚清,殿內陳設品已有七百八十多件。

有人說,養心殿本身就是一個縮小的紫禁城,雖然它只是皇帝的寢宮,但是仍然保持著「前殿後寢」的形制,工作生活兩不誤。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裡進行日常活動,這一時期的軍國大事,無不與養心殿有關:

雍正七年(1729)雍正皇帝胤禛創設軍機處,作為輔助朝廷決策與行政的機構。地點在隆宗門內北側。軍機處職能原為承名擬旨,參與軍務,後逐漸演變為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指揮中心。

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使養心殿成為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禮佛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

1839年,道光皇帝就是在這裡與林則徐一起籌劃禁除鴉片的方案。

太平天國戰爭後期,兩宮太后在這裡與軍機大臣日夜值守,布防、籌剿太平軍,並最終等到了「紅旗捷報」。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死後,慈禧施展計謀除掉了輔政八大臣,從而得以控制皇權。在同治和光緒皇帝年幼時,養心殿前殿的東暖閣,曾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現在這裡的陳設,就是光緒皇帝年幼時期,太后垂簾聽政時的場景。

當時慈安太后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臨朝時,小皇帝坐於東暖閣的前座,慈禧太后坐於後座。兩座之間由一道黃色紗簾隔開。所有的決策就由黃色紗簾後的太后作出。慈禧太后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統治清朝達四十八年之久。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養心殿懸掛的「中正仁和」匾,為雍正帝御題,屏風上「保泰常欽若、調元益懋哉」聯為乾隆帝御題。

史料介紹,歷史上,養心殿的東暖閣還是皇帝舉行「明窗開筆」儀式的場所。每年大年初一的子時,皇帝都要在東暖閣明窗設案,放置寓意「大清疆土政權永固」的金甌永固杯,斟上屠蘇酒,點上玉燭,執刻有「萬年青管」、「萬年枝」的專用筆,寫下對新一年的希望與祝福。寫好的吉字要放入專門的黃匣內封存,並要求子孫不許開看。

雍正元年,第一次舉行「明窗開筆」儀式,雍正帝揮毫寫下:一入新年,萬事如意,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民安樂業,邊塵永息,大吉大吉等美好願望。

因為康熙帝晚年對西北的用兵一直處於僵持狀態,沒有完全解決邊疆問題,因此到雍正朝「邊塵永息」成了他心頭最大的掛礙。

當國家大問題都得到解決之後,皇帝的「明窗開筆」就和平常百姓寫的吉祥話沒什麼區別了。

乾隆帝在位時,他祖父、父親沒有解決的重大難題,比如邊疆地區的叛亂,他都基本解決了,難免有些自得自滿,所以新年寄語更多就是儀式了。到他的兒子嘉慶也一樣,只是守著既定局面,沒有更多的作為。而且乾隆的「明窗開筆」每年會寫三篇,到晚清皇帝就寫一篇,純粹是應景了。

發生在養心殿離我們最近的大事件,當是滿清王朝的落幕。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攜宣統皇帝溥儀在這裡召開了清朝最後的御前會議,宣讀了《退位詔書》,宣布統治中國268年之久的大清王朝退出政治舞台,同時也宣告了中國封建帝制時代的結束。

故宮裡最重要的大殿當屬這座 幾乎整個清朝的歷史與其有關

辛亥革命後,雖然宣統皇帝溥儀在1912年宣布退位,但依舊享有民國政府提供的皇室優待,住在紫禁城,享受錦衣玉食的待遇。1924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曹錕政權垮台,同時勒令溥儀等清廷皇室離開紫禁城。這年11月5日下午,溥儀交出皇帝印璽,收拾私物,遣散太監和宮女,永遠離開了皇宮紫禁城,養心殿也從此關閉了歷史之門。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穩定皇姑屯事件後帥府亂局 張作霖五夫人假戲演得逼真
一百年前的1918 有哪些事值得回憶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