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何周杰倫、蕭敬騰等娛樂明星扎堆投資電競?

為何周杰倫、蕭敬騰等娛樂明星扎堆投資電競?

導語:明星扎堆投資電競,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在國內,為何與電競有著天然聯繫的體育明星並沒有蹭電競的熱度呢?

作者丨張賓

圖片丨來自網路

又一個娛樂明星一頭扎進了電競領域。

台灣媒體報道稱,「雨神」蕭敬騰將與香港中國數碼文化共同成立The Jams電競俱樂部。該電競俱樂部從事的相關遊戲項目尚未公布。坊間猜測,The Jams電競俱樂部極有可能率先成立絕地求生戰隊,加入到吃雞大軍之中。

蕭敬騰並不是第一個試水電競的娛樂明星。周杰倫、林俊傑、余文樂都有自己的電競俱樂部,陳赫等大陸明星也開始涉獵電競領域。

娛樂明星扎推電競是因為這個項目正在成為朝陽產業。這是最淺顯的道理,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在國內,為何與電競有著天然聯繫的體育明星並沒有蹭電競的熱度呢?

娛樂明星扎堆電競

周杰倫身上的電競屬性非常強,他本人就是《英雄聯盟》的忠實擁躉。去年在鳥巢舉行的英雄聯盟S7總決賽,周杰倫獻唱了《英雄》。早在2015年,周杰倫就成為了《英雄聯盟》中國區的代言人。

周杰倫旗下還有J Team電競俱樂部。目前在英雄聯盟LMS聯盟中,J Team戰隊成績顯赫。這個賽季,J Team目標直指S8系列賽。在吃雞火爆全球的今天,J Team也有吃雞戰隊。線下,周杰倫也開始進軍電競館。

去年年底,周杰倫在LMS聯盟迎來了一個勁敵。余文樂宣布成立MAD Team,並收購了台灣AHQ俱樂部旗下英雄聯盟分部二隊。經歷了老闆更迭之後,在今年的春季賽中,MAD Tea雖遜色於J Team戰隊,但戰績也算不俗。

娛樂圈,林俊傑是另一個電競死忠粉。他成立了SMG電競俱樂部。不過,這支電競俱樂部首先瞄準的並不是DOTA2這個項目。林俊傑的粉絲都知道他是DOTA2的狂熱追隨者。SMG電競俱樂部參與的是MOBA遊戲「傳說對決」(王者榮耀台灣版本)。

大陸明星中,陳赫、林更新等人都是吃雞的狂熱愛好者。目前,陳赫投資了Snake電子競技俱樂部的吃雞分部,並將這支戰隊命名為「天才Snake」。

現在,蕭敬騰也加入進來。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多的一線明星步周杰倫、林俊傑等人後塵,在電競領域攪個天翻地覆。

資本是背後的真正推手

為何明星扎堆電競領域?當然是電競火爆了。這是一座待開採的金礦。不用動腦子,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將2017年定義為電競元年並不誇張。

但,原因絕不這麼簡單。這些娛樂明星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屬性,就是對電競非常著迷。80後的明星在娛樂圈已成頂樑柱,而90後明星地位逐漸鞏固。

這兩個群體的明星可以稱之為電競一代。電競陪伴著他們走過了青蔥歲月,現在商業版圖趨於成熟,投資個人興趣也是人之常情。比如周杰倫、陳赫、林更新等人,都與王思聰交往過密,耳濡目染,對於電競的前景會有更清晰的判斷。

當然,這裡面也有資本的助力。在周杰倫、林俊傑、蕭敬騰戰隊背後,都站著香港中國數碼文化這個「巨人」。

其實是資本的力量藉助娛樂明星的人氣共同運營電競俱樂部。資本推手,與明星的愛好找到了一個契合點。從香港中國數碼文化繼續牽手蕭敬騰可以看出,他們之前與周杰倫、林俊傑的合作達到了預期。

現在,隨著吃雞急劇升溫,可以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投身其中。一方面,很多娛樂明星都是吃雞迷,而吃雞職業化剛剛起步,組建一個職業戰隊耗資遠低於打造一支英雄聯盟戰隊。

體育明星為何與電競聯繫不緊密?

體育明星與電競的聯姻,也並非沒有先例。只不過,相對娛樂明星扎推組建電競俱樂部,體育明星涉足電競相對較少。

林書豪名下就有一支DOTA2戰隊,名為VGJ戰隊。巧合的是,VGJ戰隊的背景同樣是香港中國數碼文化。後者已經將「明星+專業戰隊」模式運營得爐火純青,觸角遍及英雄聯盟、DOTA2、傳說對決等遊戲。

而大陸體育明星,似乎對電競並不感冒。其實,體育明星中不乏電競迷,丁俊暉就是DOTA2高手,王濛對於英雄聯盟也有很深的了解。

但為什麼體育明星並沒有像娛樂明星那樣投身電競創業大潮呢?當然,大陸沒有像香港中國數碼這樣的資本大鱷出手打造「明星+專業戰隊」的模式。

但,即便有這樣的資本助力,它們首選也會是娛樂明星,並不是體育明星。這裡面的原因絕不僅僅是體育明星不熱愛電競,或者體育明星影響力不及娛樂明星。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體育明星社交面有限,與資本市場、電競領域缺乏聯繫。林更新、陳赫等人經常與王思聰一起吃雞。並沒有聽說過體育明星與電競領域的大咖交往密切。張繼科等人都是王者榮耀的愛好者,但也僅限於愛好者的程度。向電競領域滲透不多,體育明星很難對這個新領域有深入了解。

其次,體育明星屬性過於單一。除了姚明這種特例,大多數體育明星及其經紀團隊並沒有在投資領域涉獵過多。簡單說,國內體育明星的經紀公司並不涉及商業疆域的拓展,明星退役後的規劃乃至投資更是無從談起。當然,體育明星的商業價值有限也是重要原因。

以2016年《體壇周報》公布的中國體壇財富榜為例,孫楊的收入是6900萬,張繼科為6000萬。他們的收入不少,這些收入如何增值、保值卻並不清晰。李娜、劉翔等退役巨星亦然。林丹推出過內褲品牌,現在生意黃了,變成了《吐槽大會》中他被開涮的段子。

在運動員商業規劃方面,姚之隊是比較專業的。姚明沒退役之前,他們就投資音樂網站、紅酒、餐廳、籃球俱樂部等業務。如今曜為資本更是在體育產業領域縱橫捭闔。不過頗令人意外的是曜為資本投資的動因體育正身陷侵權官司之中,其前身「宏遠時代」被廣東宏遠集團訴至法庭。

回歸正題,娛樂明星扎堆電競,並不意味體育明星也應該亦步亦趨。但從這個事情還是可以給體育產業帶來思索。未來的體育明星經紀,合作方式不應該是傻瓜式的。對於頂級IP,經紀公司在明星價值挖掘上需要下更多功夫,應該包括退役之後的轉型、商業版圖開拓等內容。不能明星一退役,經紀公司與明星的合作就一拍兩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敬騰 的精彩文章:

蕭敬騰拿起獎盃豎起拇指無人能敵, 釀下的苦酒, 陶喆一飲而盡!
蕭敬騰零度拍CK告白挑釁10年來最大「露肌」標準

TAG:蕭敬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