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黃帝內經》:人的壽命與分寸有關

《黃帝內經》:人的壽命與分寸有關

請點上面

藍色字 

 

免費訂閱!


編輯:liusuyunshuo(劉素雲)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槍。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槍,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拚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里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ID:rufengdajia)


《黃帝內經》開篇指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

人的壽命與分寸、度有關。


黃帝問他的老師歧伯:


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靈敏;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就衰弱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


上古的人懂得養生之道,能夠取法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既不過度操勞,又不過度縱慾,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所以能頤養天年。


岐伯對比上古之人與後來的人,又說:


現在的人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慾,而使陰精竭絕。


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


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可見在岐伯眼裡,人只有在有節度的生活中才能頤養天年。分寸和節度,是養生的第一妙法。


人的生活要是失去了分寸和節度,只靠藥物和補藥養生,那就真是捨本逐末了。


所以《黃帝內經》一開始就指出這一點,就是要人明白,任何藥物、任何醫術都不能代替有節奏、有分寸的生活。



人生好在適度。

適度的飲食才能滋養身體,過了對身體就是有害的。說話做事也無不如此。


對什麼樣人,就要說什麼話。《增廣賢文》有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朋友之間,可以開開玩笑,說些私密的話題,但也要掌握分寸。對陌生人,則不能過多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免中了別人的圈套。


《周易》中說,聖人「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要學會韜光養晦,蓄積力量。在飛黃騰達的時候,要懂得適可而止,以免樂極生悲。

《周易》認為,高明的人做事,沒有一定的章法,唯一的一點就是要不斷變化,根據事情的形勢,不斷變化,掌握一定的分寸。


高明的人知道什麼時候前進、什麼時候退守,這就是聖人的做法;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


歷史上,因為不懂得掌握分寸而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范蠡和文種是幫助勾踐滅吳的兩大功臣。


勾踐滅了吳國,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

這時候,范蠡已經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


范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


「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不信,依然享受高位,結果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他悔恨萬分,最後自刎而死。


反觀之,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把握分寸,掌握火候的高手,如郭子儀、曾國藩等等。

可見,分寸與節度對人生的重要性。


小編提示:

轉發分享本文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素雲 的精彩文章:

【01.18】每日一禪:心有慈悲,沒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沒有看不慣的事
【01.22】每日一禪:心有慈悲,沒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沒有看不慣的事

TAG:劉素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