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節氣寓意

立春又稱打春、立春節,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時間一般為每年2月3日或4日。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因此總是寓意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許。老樹曾作「風來傳消息,枝頭晾春衣。江河水乍暖,靜心待花期。」立春來了,繁花似錦還會遠嗎?

《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立春時節,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據氣象局發布:5日之前,影響我國的空氣活動仍比較頻繁,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低1~3℃;東北地區東部、江南東部、華南東部、雲貴高原等地的部分地區偏低4~5℃;6日起,氣溫開始緩慢回升。西南地區東部多陰雨雪天氣,累積降水量有3~15毫米;我國其餘大部地區降水稀少或無降水。

節氣風俗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對「立春」極為重視。而台灣地區則將立春定為農民節。

立春時節主要有迎春、春遊、鞭春牛、咬春等風俗,其中迎春的風俗,業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節氣三候

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一候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說的是: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三候說的是: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節氣飲食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表現。

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要吃「春餅」。春餅又叫荷葉餅,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拼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用來卷菜吃。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菜、雞蛋。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的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衚衕里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卷的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麵皮卷裹餡心,成長條狀,然後下鍋炸至金黃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

立春時台灣的基隆和彰化外海都可以捕獲到豐富的黑鯧魚和白帶魚。

節氣養生

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中醫認為,洋蔥、姜、蒜、芹菜這些帶味食物,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不過,兒童可能會對這類食物有些抵觸,這時可把芹菜、薑末做餃子餡吃,也可以用碎洋蔥來炒飯。此外,將洋蔥、蒜、芹菜等加熱時間長一些可減少氣味,但烹飪時間越長,氣味兒中的健康物質保留越少。

立春之後依然比較乾燥,喝花茶可以幫助驅散冬季聚積在人體內的寒氣和邪氣。性溫的食用花草主要包括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藏紅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銀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歡花、玉米須、芙蓉花、薰衣草等。在搭配時,那些藥性溫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

節氣詩詞

立春

宋 王鎡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立春

唐 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天凈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過去的一年裡縱使滿身污穢,也請撣乾淨身上的塵土,以立春為界開啟新的征程吧!

關注「國家地理影像經典」

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這組「鳥圖」顛覆了我對「雁過無痕」這個成語的認知!
如果時間被凝結:一張照片覽盡一日美景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