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曹操會在三十歲後選擇歸隱?那麼這歸隱的五年里曹操做了什麼事?

為何曹操會在三十歲後選擇歸隱?那麼這歸隱的五年里曹操做了什麼事?

曹操的一生沒有選擇稱帝,算得上漢室的輔國重臣,但是一直被後人作為奸臣的形象流傳於世,小編覺得曹操挺不值的,倘若再給曹操五年的時間耗死劉備,用曹操剩下的兩年壽命,定會乘著蜀吳國力衰弱,再次重創兩國,為曹丕以後的南征西伐做好鋪墊,那麼等到了曹叡這一代就可以守江山了!

在《魏略》中記載著「光和末,權臣專朝,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干忤,恐為家禍,常託疾病,輒高歸鄉里;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戈獵,以自娛樂。」曹操的家庭背景大家都知道,高幹子弟出身,這時的曹操有將近三十歲,還在鎮壓黃巾軍時候立功,應該說這樣的身份地位又年輕正是追求的建功立業的時候,為何曹操會在這個時候停下腳步,把人生最為珍貴的黃金五年選擇退隱江湖?

難道真的是曹操怕皇親貴族專橫欺壓?可要知道曹操在二十幾歲時,還親手弄死了一個靠權力專橫的貴族。那麼曹操到底是為了什麼才選擇隱退五年?按到當時的背景,漢靈帝已經鎮壓不住各地的叛亂,同時朝廷上與曹操有交際的地方大臣已經與曹操密謀想改立劉虞為新皇帝。俗話說人走的太快了,容易摔跟斗,而這一跟斗便是致命,曹操在三十歲還不具備成為一方霸主的能力,加上曹操心裡認為「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自己又是漢臣豈能夠做逼君之臣?

因此選擇歸隱,但歸隱的這段時期也是曹操人生中最為矛盾的一刻,他所認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該當流芳百世的忠臣,還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如何當好忠臣?)因此曹操選擇歸隱熟讀兵書,等待著一個時機,以退為進。

後來董卓進京,曹操又重新被命為「典軍校尉」,此時的曹阿瞞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意氣用事的青年了,刺殺董卓後,曹操也明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個忠奸難辨的曹操出現在世人眼中

所以說曹操的那歸隱的五年其實是為他以後的統領百萬之師,做下來理論性的基礎,也是一種已退為進的策略。小編也很佩服曹操,就憑他作為三國亂世的第一大梟雄能夠安穩的死在病榻之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怪咖 的精彩文章:

三國第一美男子是誰?為何說趙雲剛剛上榜,周瑜只能排第二?
趙雲和呂布誰才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武將?三國演義里說的可不算!

TAG:歷史怪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