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CG舉辦研討會熱議特朗普首份國情咨文: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

CCG舉辦研討會熱議特朗普首份國情咨文: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美國東部時間1月30日晚(北京時間1月31日上午)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說。這是特朗普就任後的首次國情咨文,演說內容涵蓋特朗普任期第一年的政績回顧及未來美國經濟和政治工作重點,並就重大的政策議題,如基礎設施、移民、社會改革等方面都有所闡述。

1月31日下午,全球化智庫(CCG)舉辦「從特朗普國情咨文看中美政治經濟走向」研討會,不僅對最新的國情咨文進行深度剖析,還結合不久前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日益升溫的美中貿易摩擦、特朗普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展示的美國願景等方面交流分析,並就2018年美國政治和中美關係走向、此舉對動蕩中的全球化產生影響、中國應對之策等熱點問題進行評估和預判。

CCG高級研究員、原中國駐美公使何寧,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美中貿易委員會(USCBC)副會長Jacob Parker(彭捷寧),KPM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博士、CCG研究部人才研究組副總監楊靖旼出席研討。研討會由CCG副秘書長唐蓓潔博士主持,CCG執行秘書長李衛鋒博士致辭。

美國優先是核心 對華措辭出現重要變化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表示,特朗普的首次國情咨文確實可圈可點,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特朗普的執政風格在回歸建制派。而這個演講可以用六個一來形容,即美國第一、總統第一、中國(作為競爭對手)第一、少數族裔第一、中產階級第一和企業第一。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第一這一部分,把中國作為戰略對手意味著美國正在進行冷戰以後最大一次的戰略重心轉移。

此外,特朗普在國情咨文中指出,朝鮮可能很快就有能力對美國領土構成威脅。針對這個問題,滕建群表示,可以看出,美國對朝鮮核能力的判斷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是因為朝鮮現在已經初步具備了能夠危及美國本土的能力,這個是對美國最大的威脅。但是,美國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還是中國和俄羅斯,因為中俄才具備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能力,朝鮮和伊朗必然是做不到的。

「特朗普的第一個國情咨文符合傳統國情咨文本身的特點,即宣傳過去一年的成績,但是政策上不會有實質性東西」,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分析。他認為,其中與以往不同的是特朗普表述的美國夢,特朗普的美國夢強調的是自豪感,他的自豪感不是是來自於美國人民的富強和自由,而是強調的是美國人作為整體的自豪感。這體現了如今美國社會的文化理念發生變化,從個人主義偏向國家導向的價值觀。自由和民主這些過去主要支撐美國的核心概念已然被放棄,這反映出世界秩序背後的美國力量正在消退。

KPM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從經濟方面分析了此次國情咨文,他表示,特朗普在演講中把經濟上的改善歸功於自己。其實美國經濟在2010年開始復甦,美國經濟的復甦和世界經濟的復甦是相關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字來看, 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同步復甦,120個國家2017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比2016年快,這是七年來第一次出現。世界經濟的復甦不僅是對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也是有好處的。

CCG高級研究員、原中國駐美公使何寧表示,特朗普總統的國情咨文當然基於美國國內政治的考慮。特朗普一年來得到的評價反差較大,有高有低,很矛盾。特朗普第一年主要是解決國內政治的問題,特別是其2019年能否連任、年底中期選舉等問題,所以其國情咨文更多筆墨是講國內的事,更多是給自己「臉上貼金」,關於移民、稅改講了很多,但這主要是他趕上了經濟增長的好時候。在貿易方面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也不能作為成績,所以只簡要提了幾句。

移民問題是特朗普上任以後的關鍵政策議題之一,在此次演講中也被重點提及。CCG研究部人才研究組副總監楊靖旼分析道,特朗普嚴苛政策確實降低了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數量,但是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拖累了經濟增長,如果沒有接受低端移民,短期內低端產業工人讓美國人就業,如果工資提高的話肯定會增加企業的工資成本,導致企業又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降低整體社會的福利。同時,營造出的不友好移民氛圍,還會導致美國對創新人才吸引力的下降。雖然他說非法移民不增加國家的財政福利負擔,但執法成本和行政成本反而是上升的。

多邊貿易體制仍是重要規則 中美難啟貿易戰

多邊體制的規則是中美關係保持穩定的基礎。何寧認為,特朗普在達沃斯論壇提出重返TPP,但重返TPP無論是一對一進行談判,還是與TPP十一國集體談判,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將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且美國重回後的TPP已經不再是原來的TPP。儘管特朗普不願意在多邊貿易系統,更關注雙邊,但其想完全拋開多邊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美國法律體系上在多邊體制有國際義務來約束。多邊貿易體制規則下儘管會出現問題和爭端,但大家都沒有「出圈」,並且是保持使中美雙邊經貿關係穩定的基礎。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依然打不起來,因為有多邊貿易機制的規則在保護。而且貿易戰並非簡單的反傾銷、反補貼、增加懲罰性關稅等。

壽慧生用兩個詞概括了中美經貿關係的總體形勢:一方面,「行穩難求」,另一方面,「致遠可期」。從積極方面看,以傳統關稅為主的大規模貿易衝突發生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會是以非關稅壁壘為形式的貿易衝突。但此類衝突相比而言較為靈活,妥協空間較大。而且此類衝突是當前國際貿易摩擦的常態,因此難以超越WTO的治理範圍,破壞現有的貿易秩序。從消極方面看,基於過去一年多的事態發展,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走向已經非常明顯:兩國經貿關係會摩擦不斷,突發性事件頻發,而且呈常態化趨勢。為此中國需要有足夠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不能被表面的友好外交蒙蔽。2017年7月第一次中美經貿會談之前中國國內媒體渲染的所謂「蜜月期」,以及特朗普訪華之後到國安報告出台之間國內媒體的歡欣鼓舞,都是教訓。每一次歌舞昇平都是衝突緊隨其後,但國內媒體總是措手不及,顯示出對特朗普的決策缺乏根本了解。

美中貿易委員會(USCBC)副會長彭捷寧就目前社會上比較關注的公共、互惠(對等)的貿易和投資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確定性對商業來說至關重要。目前,跨國公司面臨明確的罰金相關政策的缺失情況,此時若再宣布新政策的變動,其擔心的不確定性將被進一步加深。綜上所述,從商業界的角度來看,希望新政策的推出能充分平衡中美貿易的互惠關係。

實際上,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不僅僅是在貿易領域,還涉及「一帶一路」、國際治理體系、國際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崛起等方面,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強調。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絕對不會允許美元的地位受到任何挑戰。不過,未來中美關係的主戰場仍然是貿易領域。其實,中美兩國摩擦加劇的同時雙方合作的依賴性也在加強。現在不是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的問題,建制派當前關心是要維護美國現在社會和當今世界的影響力和主導權的問題。所以說美國不會退出當今全球經濟治理,反而會適當加強或以不同的形式來維護這一切。中美核心還是要管控,在不衝突不對抗情況下實行有效的合作,不同層面的合作,不同層面的溝通都可能會發揮作用。

「國情咨文」是美國總統向國會發表的闡述時政方針的年度報告。CCG副秘書長唐蓓潔博士認為此次國情咨文 「四平八穩、中規中矩」,其主要目的是對總統上任以來政績的回顧與評價、對未來重要議程的展望。其中一個非常鮮明的主題是 America first(美國第一),充斥了整個演講,符合特朗普的綱舉和主張。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演講從頭到尾只提到了一句關於中國的話語,就是把提到把中國作為Rival(對手)。

CCG長期致力於中美關係、中美經貿的研究,曾發布《CCG赴美調研報告:尋求穩定、均衡和共贏的中美關係》《特朗普時代的挑戰、機遇與中國應對》、《中美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前景廣闊,為中美關係提供新機遇》等報告,提出特朗普時代未來中美關係將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可行性政策建議,並在特朗普上任前後舉辦二十餘次研討會,就百日計劃、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美國發起貿易調查、中美人文外交新機制等議題進行研討,為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發揮智庫的積極作用。

CCG 縱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化智庫CCG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TAG:全球化智庫C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