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不死的韓國是怎麼混成戰國七雄的?

打不死的韓國是怎麼混成戰國七雄的?

戰國前期,三家分晉,新興國家韓趙魏並稱三晉,與春秋遺留傳統強國的齊楚秦以及戰國後期崛起的燕被後世合稱為「戰國七雄」。雖說統稱為「七雄」,但七國崛起的時間、國力和影響力卻是不同的。

戰國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等人進行社會變革,魏國迅速崛起成為獨霸中原80年的霸主,魏國列入「七雄」實至名歸。吳起奔楚變法,雖失敗,但由於楚本身的體量龐大,在戰國中期更是與秦齊爭雄,成為「七雄」是實力使然。前356年,齊威王任用鄒忌改革,齊國強大,並先後在桂陵、馬陵擊敗霸主魏國,將魏國拉下神壇,齊宣王即位後,更是一度滅燕,至齊湣王,齊國更是如日中天,多次擊敗秦國。至於趙國,終戰國之世,崛起了兩次,武靈王改革後,更是成為秦統一最大的對手。商鞅變法,秦國崛起,並最終統一,立「七雄」大勢所趨。即使是燕國,也曾有過燕昭王的復興,並最終擊敗齊國,結束了秦齊爭霸割據。相比與其他六國,韓國在整個戰國時期卻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那麼,韓國又是怎麼混成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墨雨君總結如下:

首先,韓國雖弱小,但卻改變了戰國歷史

前403年,三家分晉,韓趙魏獨立成國,戰國的歷史由此開始。前375年,韓滅鄭,至此春秋時期的南北緩衝國消失,爭霸進一步白熱化。前344年,魏惠王稱王,韓不從魏,魏攻韓,由此引發了戰國歷史上的劃時代一戰——馬陵之戰,結果魏國慘敗,丟掉了長達百年的中原霸業,與此同時,韓國長達十五年的申不害變法成果毀於一旦,韓國、魏國的同時衰落使得秦國東出的成本大大降低。前262年,秦攻韓,韓割上黨於秦,但上黨軍民卻主投降趙,於是戰國歷史上的最大規模圍殲戰——長平之戰爆發,結果是趙國慘敗,從此失去了單獨抗秦之實力,也直接宣告了六國的滅亡進入了倒計時。

其次,硬性指標——變法和鐵制工業

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主流國家相繼變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等等。與此同時,韓國申不害也開啟了一場變法,經過申不害的變法後,韓國的君主權得到加強,韓國也逐步強大起來。韓國的冶鐵技術非常先進,蘇秦曾經說過:「天下之強弓、勁弩、利劍皆從韓出。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正是因為鐵的廣泛應用,韓國的手工業和兵器製造業大發展,整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得到提升。

最後,一直活到戰國後期,外交靈活

終戰國200年,中途消亡的國家有中山國、宋國、越國等,而韓國卻活到了戰國最後,主要原因就是外交手段的靈活。韓國外交主動,除了燕國後,先後依附於其他五國,總之,誰強跟誰混。怎麼打都打不死,有時候還挺橫,這就是韓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錢幣博物館之古錢幣(四)—先秦錢
【漢化轉載】東方戰國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