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商隱最有哲理性的一首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

李商隱最有哲理性的一首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

《夕陽樓》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作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蕭澣被貶,詩人登夕陽樓(此樓為蕭澣在鄭州刺史任上所建),觸景傷情,感慨萬千,寫下這首情致深婉的小詩。

夕陽樓

唐代: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釋義:人的一生總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讓人興起無限愁緒,就像儘力登上很高的城樓才發現更高的樓還在前方。

仰望天空,萬里寂寥,只有一隻孤雁在夕陽餘光的映照下孑然飛去,

但到了這時候,忽然才頓悟自己的身世原來也和這秋日的孤雁一樣孑然無助。

此詩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依稀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樓獨立、孤鴻飛翔的畫面,以藝術的手法來詮釋心中的愁緒和感慨。尤其是後二句,蘊含著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劇,讓全詩達到凄惋入神的境界,體現出無限的詩意。

此詩大約作於大和九年(835)秋。據作者自注可知,蕭澣正在遂州。夕陽樓是大和七年(833)蕭澣在鄭州任刺史時所建。李商隱昔曾投靠蕭澣為其幕僚,因為才華過人深得蕭澣賞識,可以說有知遇之誼,故稱「所知」。大和九年六月,鄭注、李訓專權,蕭澣被貶為遂州刺史,再貶為司馬。九月,李商隱過滎陽,聞知交遠謫,而獨上夕陽樓,撫今追昔,乃有孤鴻零落,前程未卜之嘆。詩以孤鴻喻人,至於所喻何人,前人解說不同。或雲自喻,或雲喻蕭。

這首詩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藝術的手法來詮釋心中的愁緒和感慨,讀起來沉鬱真摯,依稀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樓獨立、孤鴻飛翔的畫面。李商隱用他生動的筆墨,既寫出了夕陽樓的真實風景,也盡情傾訴了他的心事和渴望。真切地表達了一種特殊人生體驗:一個同情別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識到他自己原來正是亟須人們同情的不幸者;而當他一旦忽然意識到這一點時,竟發現連給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此詩體現了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的特點。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絕美古詩五十首,總有一款打動你
悅讀|江南的雪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