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傳統節日,你絕對想不到的來歷!

原創‖傳統節日,你絕對想不到的來歷!

原創‖傳統節日,你絕對想不到的來歷

孫孟亭

中國的傳統節日歷史久遠,細究起來,大多與遠古的宗教祭祀活動有關。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節日被後人附加了很多時代內容,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人文主義思想興起,神話宗教色彩逐漸變淡。

中國傳統節日有「七重」的說法,即: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中國古人崇拜數字,多認為日與月同數字的情況巧妙暗示了神秘的吉祥。其實,往遠古推究,四月四和八月八也有類似情況。

弄清這些節日的最初含義,對我們學習古代文化,發揚優良傳統很有意義,可惜,由於史料缺乏,只能做一番盡量合理的猜測了。

一月一:應是祭祀上天(上帝)的。我國古代有「改正朔」之說,對年頭的安置幾經變易,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古人對年頭很在意,正說明祭祀的神不同一般。誰有權力掌握王朝的命運?當然是上天!在中國遠古時代,上天是和祖宗在一起的,祖宗死後都要「賓天」,祭天同時就是祭祖,所以,中國人傳統上要在除夕夜祭祖。魯迅在小說《祝福》中就有相關的文學描寫。

二月二:二月二,龍抬頭,萬物復甦,有生命之物開始活動。這是祭祀生命之神的,中國傳統上沒有抽象出一個生命之神,但祭祀的對象包括龍(動物之神)、百花神(植物之神),社稷之神。這樣的習俗直到近代還常見。

三月三:是祭祀的生育之神的。它又稱上巳節,習俗很多,但大都與祭祀生育之神相關。通過祭高禖、祓禊、畔浴、蘭湯沐浴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後來又附加踏青游春、曲水流觴等活動。中國有些地方和日本甚至稱之為」女兒節「、「桃花節」、「雛祭」等,相比七夕,它更有理由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四月四:應是祭祀火神的。遠古時,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火神,去舊火,起新火,古代取火不易,一般火種一年不滅,重啟新火可以消除火患,這一天火種有間斷,所以,又稱「寒食節」。介子推因火而死,被尊為新的火神,所以後人只以為這天是紀念介子推的,而忘了它的原本含義。

五月五:是祭祀水神的。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都與「水」密切相關,粽子最初應是投到水中祭祀水神的,這個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但民間卻說它是「至陰至寒」之日,應該是有所本的。後來人們把屈原和伍子胥和這個節日聯繫起來,其內在的關聯應該就是這兩人都的死都和水有關:屈原投水而死,伍子胥死後漂水而葬。他們都是人們心中新的水神。

六月六:應是祭祀山神的。這個是受後世影響干擾最大的,很多習俗都是從其他節日借用而來,特別是宋代設立「天貺節」後,原來祭祀山神的習俗完全被遮蔽了。只有我國布依族還保留著這一天祭祀山神、躲山、分祭品的習俗。

七月七:本是祭祀星辰的節日。牛郎織女的故事明顯是從星象演繹來的,再後才會有「乞巧」等習俗,此外,還從北斗里的」魁星「演繹出「奪魁」「曬書」等勵志故事。

八月八:這一天漢族沒有節日,可能是因為距離「中秋節」太近的緣故,是不是和「中秋節」有某種關聯?還是後人把祭祀月神的日子延後到月圓之日?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九月九:應是祭祀「大火」星神的節日。「大火」星在遠古時代非常重要,是中國古人制定曆法的參照,「大火」星在九月隱退意味著長冬的到來,人們要慶祝一年的收成,準備度過寒冬。現在有些地方還有「曬秋」習俗,就是古代的遺留。(還有一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就是這個節日可能與祭祀山神有關,有待考證。)

今天是臘八節,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始有臘八節,這一天本來是年終大祭,是用冬日打獵的勝利品做臘肉,以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慶祝豐收、以報天地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才不會把青春只留在校服里呢」
校長王思聰「撒幣」,今天你 「沖頂」了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