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泉州古城傳統歷史建築「家底」摸清 669幢建築建檔

泉州古城傳統歷史建築「家底」摸清 669幢建築建檔

中山路騎樓建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 (陳曉東 攝)

台海網2月1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泉州古城傳統歷史建築造型優美、紅磚朱瓦、雕樑畫棟,富有地方特色。今年市兩會上,「掛牌保護669幢傳統歷史建築」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彰顯我市保護傳統歷史建築的決心。

記者近日從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獲悉,當前泉州市已完成669幢古城範圍內傳統歷史建築的普查和數據入庫工作,下一步將邀請專家共同梳理歸納古城歷史風貌體系和特徵,做好掛牌前期工作。

分五大類 669幢建築均建檔造冊

據了解,此次普查從2016年7月開始,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委託東南大學建築系專業師生團隊,圍繞古城範圍內的669幢傳統歷史建築開展地毯式踏勘與遴選,並逐一登記摸清「家底」。調查內容包括建築物的年代、層數、結構、屋頂形式、風貌、風格等,並對普查基礎資料進行價值評估,同時結合現狀測繪,整合工作成果,為每處歷史建築建檔造冊,建立完善的電子檔案及資料庫。

據悉,古城傳統歷史建築分為五大類:官式大厝、街屋民居、洋樓、騎樓、一般民居建築。官式大厝又名「皇宮起」,前埕後厝,坐北朝南,三或五開間加雙護厝,紅磚白石牆體,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如通政巷3號即為三落大厝。街屋民居為傳統民居形式的變體,始於五代,其平面布局沒有前埕和護厝建築,主要有手巾寮和「一條龍」兩種形式。洋樓產生於清末民初,是由旅居東南亞的華僑將當地的西洋建築風格帶回泉州,並融合本地建築樣式而形成的民居類型,如究史巷2號。騎樓即沿街柱廊式建築,既結合泉州民居傳統特色,又融入海絲文化的建築精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泉州中山路可以說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聯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空服員過勞訴求 台灣長榮:延長休息無過勞
快來廈門市博物館 賞明清德化白瓷

TAG: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