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那些在單位里「等死」的人

那些在單位里「等死」的人




01




張存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這樣的:




早上7:00起床,8:00到單位食堂就餐,8:30打卡,然後到辦公室開始收拾辦公桌,這擦擦、那擦擦的功夫一杯綠茶正好晾成溫水,小抿一口,坐下和同事開啟聊天模式,領導安排活兒了,就忙會兒工作。




就這樣,11:30左右,開始盤算中午吃什麼,有人約了就去外面吃,沒人約了就還在食堂吃。



吃完午飯,在辦公室休息一會,14:00打卡,然後複製上午的生活,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17:30,下班。




張存是我的同學,他說,小舟,我這工作啊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今天和昨天一樣,明天和今天一樣,明年還是今年這樣,真是沒一點意思,

有時候吧,真希望單位儘快改革,要麼把我辭退,要麼讓我就地重生,

這半死不活的,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那一天,真是煩透了,和等死差不多啊!




我說,是你不願意改變吧?他問,此話怎講?



我說,第一,你可以利用工作的閑暇給自己充電,我有一個同學是教師,她用三年的時間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現在可以發展第二職業了;第二,你可以跳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與其在這等死,不如跟這種生活說拜拜。




張存搖搖頭說,辭職,我也不是沒想過,家人都極力反對,我也不知道能做點什麼生意,再說萬一創業失敗了怎麼辦?就那麼點本錢,還要家用呢!在單位,好歹旱澇保收,退休了也餓不著。




看來,張存是在這種清閑的環境裡面適應了,這已經讓他失去了自我生髮的能力,他也只能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慢慢熬了。



像張存這樣在單位的溫床上趴著的人,我們身邊不計其數,

這些人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改變。每天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個月工資到賬的簡訊提醒都驚不起心裡的任何漣漪。







02




秦兵,和我同齡,人好,業務能力強,是某局的骨幹,評先年年有他,業務能手彷彿都這樣——單位大事小事似乎都離不開他,領導說,這件事你去辦了吧,秦兵說,好;領導說,這個文案你來做吧,秦兵還是,好!




這傢伙送走了好幾任局長,每個局長都說他幹得好,說有機會就提拔他,可是他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快20年了,還是大頭兵一個。




年過40了,秦兵似乎明白了,單位水深,別人都精明地看著他在表演,只有他一個人任勞任怨、孜孜不倦,和他一起上班的老朱早已經是副局了,可他還在辦公室一線,日復一日地埋頭做策劃寫總結。



秦兵還是知道學習的,只是他學習的範圍太窄,僅僅局限於公文寫作,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些公文和總結,都有固定的模式,基本上全部是套用,最多是學習一下新精神,把這些內容都揉進去就可以。




我問秦兵,你有什麼愛好或是夢想沒有?




他說,我喜歡畫畫,喜歡旅遊,

可是,時間不允許啊,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幾乎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




我又問,你天天埋頭寫公文,寫總結,寫領導的講話稿,是你喜歡的嗎?




他罵了一聲,誰想寫啊,但是,又不能甩手不幹吧,我不寫了,誰寫?其他人都寫不成啊。




我又問,那你就打算寫一輩子公文?就不曾想去實現一下自己的夢想嗎?



秦兵苦笑了一下說,

慢慢寫吧,等到真寫不動了再說,至於夢想,早已經是支離破碎啦。




這就是秦兵們,他們積極努力,踏實肯干,毫無怨言,默默奉獻,職級待遇與他們根本不沾邊,雖然他們比那些混日子的張存們要強些,但他們,其實也和在「等死」差不多。 






03




前幾天,在劉禹錫公園散步,碰見了老馮。




老馮是我們單位的前任副局長,5年前退休了,前兩年在家幫忙照看孫子,現在孫子上學了,生活更是百無聊賴。




我看見老馮的時候,他正茫然若失地坐在公園湖邊的長凳上發獃,那些被歲月切割過、橫七豎八的皺紋鋪在他飽經滄桑的臉上,他看起來老多了。




我坐下,和老馮聊了幾句,他說很後悔以前在單位只知道吃喝玩樂,擺架子,耍威風,現在呢,從高位上退了下來,才發現其實自己什麼都不會,原來在位時候那些稱兄道弟的朋友,都一溜煙地散去了,現在連一個陪自己散步的人都沒有,孤寂的很。




我說,老馮啊,你沒事可以去畫個畫啊,練個毛筆字啊?




老馮長嘆了一聲,哎,老咯,老咯,什麼都提不起勁了,就這吧,不折騰了,還能再活幾年。說完,老馮還是拿出他當局長的氣勢,哈哈哈大笑了起來。




在位的時候,是「等死」;不在位的時候,還是「等死」。這就是老馮們的心態,現在和過去沒有什麼區別,不願意改變,就這樣吧。




年輕的時候選擇了怎樣的生活,年老以後就會有怎樣的結果。




現在的你,那些在單位混日子的你,那些還在單位里「等死」的你,是時候重生了,而不是就這樣不死不活的混著。




改變,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不改變,老馮們的今天就是那些張存、秦兵們的明天。




拿死工資並不可怕,怕的是拿著這份死工資一直在「等死」。




來源:天湖小舟(ID:tianhuxiaozhou),內文人物為化名。作者:天湖小舟,公益人,獨立作者,出版小說集《此去經年》等

推薦閱讀




給女孩底線教育,給男孩陽光教育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百億身家,卻一分錢不留給兒子!原因竟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文摘 的精彩文章:

父母,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騙子」
林清玄:不讓孩子第一名

TAG:每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