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方/顧欣:新春喜慶開爐錢

老方/顧欣:新春喜慶開爐錢

原標題:老方/顧欣:新春喜慶開爐錢


方稱宇(老方)簡介


方稱宇,號紫金山人,又號紫金閣主人。自幼好古,喜金石。後從事西方語言學研究,任職英倫多年。現移居香港,執教於大學。2008年召開首次中國花錢國際研討會,並舉行首次中國花錢公開展。2012年任英國大英博物館羅賓遜勛爵研究員,著有《中國花錢與傳統文化》(2008北京商務出版社),並與法國錢幣學家蒂埃里合編《中國花錢的語言與造像》(2016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他在語言文字領域所著甚豐,是世界標準化組織的中國代表,也是中國術語與語言內容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


顧欣(無名小卒)簡介


顧欣(無名小卒)上海人士,九十年代初期師從滬上藏泉名家余榴梁先生,在余師引路下,喜好中國民族錢幣收藏。集藏中國歷代制錢,各地解放區區票,舊上海銀章等一些舊物,對一些泉品有個人獨道的見解。


新春喜慶開爐錢


老方/顧欣


古時新帝登基後,首要大事即為頒布和發行新錢,以向天下昭示新紀元的開始。各地錢局在按中央頒布的樣錢開鑄行用錢時,會特別鑄制帶有吉祥文字和圖案的錢幣,以表達迎祥納福、祛邪避殃的意願。這種吉祥錢幣稱作「開爐錢」,傳統上屬於「正用」範疇,所以有史料價值,因而收錄於行用錢譜,廣受錢幣學家的器重。


這些錢的形制有大有小,大者如當五十大錢般厚重,小者和折一錢相差無幾。但不論大小,它們均帶有吉祥文字或圖案,且存世珍罕,所以又是花錢中的上品,為錢幣愛好者視若拱璧而珍藏。除外觀和內容外,開爐錢的鑄制也可謂十分喜慶。台灣錢幣學家蔡養吾先生說:


歷代錢局,在鼓鑄之先,必舉行隆重的祭祀,執行人員,叩拜祈禱之後,才燃火冶煉。等到灌范時,還要奏樂鳴炮,大吹大擂,直到錢成出范而止。。。新錢磨洗清潔,即由主官捧赴神前,供於案上,而後大小員工一齊禮謝神靈,而後大吃大喝,大樂一陣。第二天才正式開工。開爐時所鑄之錢,即所謂『開爐錢』。一定是式樣精緻,雕刻美好,銅料優良。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相信它是吉利之物,得到它即可迎祥納泰。所以稱為雅俗共賞的珍品,重視為精美別緻的開爐錢。


雖然開爐錢比較稀罕,迄今仍可見到一些錢幣實物。傳世可見一種清代錢幣,面文即為「試鑄大吉」。該錢小平大小,或素背,或背文,坊間已有數見。圖1即為一例。該品直徑26.6毫米,素背闊緣,書法率意,極富明錢風範,但通常認為是康熙時的鑄幣。2017年,該錢由上海泛華有限公司拍賣。



圖1 清·試鑄大吉錢,直徑26.6毫米,2017年上海泛華拍賣有限公司


除素背外,試鑄大吉錢也有背星版(圖2),2011年出現於北京嘉德拍賣會。該品為日本藏家平尾贊平舊藏,錢背穿右有星。


圖2 清·試鑄大吉背星錢,27.5毫米,平尾贊平舊藏,2011北京嘉德拍賣有限公司


2015年秋,北京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出另外一版(圖3)。該版面文對讀「試鑄大吉」,背橫讀滿漢文「寧」,直徑27.9毫米。



圖3 清·試鑄大吉背滿漢寧錢,直徑27.9毫米,2015北京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另外一種名見經傳的開爐錢,面文對讀「太平重寶」四字,背文對讀「寶陝錢局」四字,當五十大小,估計為清代咸豐年間所鑄。民國古錢家丁福保在《歷代古錢圖說》一書中注其為「咸豐開爐錢」。此錢傳世頗少。圖4這枚為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舊藏,直徑52.9毫米,收錄於馬老巨著《咸豐泉匯》。2012年秋,該錢由嘉德有限公司拍賣。



圖4 清·太平通寶背寶陝錢局,直徑52.9毫米,上海馬定祥舊藏,2012北京嘉德拍賣有限公司


開爐錢起源於何時,可能是個無法考證的問題,估計最遲漢代就已經出現了。有喜慶吉祥文字或圖飾的開爐錢在唐代出現的比較多。唐肅宗鑄行的乾元重寶有一特別版,面文對讀「乾元重寶」四字,其間鑄有四星;背為重輪,地章亦鑄有四星,故稱「乾元八星錢」。當代錢幣學家華光普註:「寓八星高照之意,開爐特鑄吉祥錢」。圖5即為一例,傳世品,錢體熟美,形制精整,錢文八星均挺拔清晰。該錢直徑35.3毫米,2015年由朵雲軒拍賣。


圖5 唐·乾元重寶面四星背重輪四星,直徑35.3毫米,2015朵雲四季八期拍賣會


除星月紋外,唐代文化中還常見雲紋和雀紋,以表示吉祥。乾元重寶就有背雲、背雀或背雲雀等版別。錢幣學家對這些紋飾的性質有不同的看法。郭若愚先生認為是一種吉祥錢,而孫仲匯先生則認為是爐別標誌。


不過,如果雲紋與雀紋同時出現,可能就不是爐別標誌,而是帶有吉祥意味了,具有開爐紀念的意義。圖6這枚直徑30毫米,面文對讀「乾元重寶」四字,錢背穿上飾有如意結,左右各飾雲頭一朵,穿下鑄有瑞雀,極其喜慶,有可能為開爐錢。



圖6 唐·乾元重寶折十背如意祥雲瑞雀錢,直徑30毫米,2017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


雲紋也見於開元通寶錢。圖7這枚錢面文對讀「開元通寶」四字,背飾三朵如意雲頭,華麗精美,十足大唐氣象。錢文八分,含有楷、篆、隸三種書體,為書法家歐陽詢手書,極可玩賞。該錢為小平形制,徑24毫米,形制規整,銹色朱綠交映,品相極佳。



圖7 唐·開元通寶背三雲錢,直徑24毫米,2017香港皇室貴族拍賣有限公司拍賣


唐代節度使、突厥人史思明建大燕國,自稱「應天皇帝」,並鑄順天元寶。傳世可見一枚僅見品,外緣飾有水波紋,面有四星,背有雙鳳祥雲,可謂精緻絕倫。此錢為張叔馴舊藏,現藏上海博物館,是唐代錢幣的大名譽品,不少錢譜均有收錄。圖8為此錢的彩圖,發表於《中國古錢大系》,錢徑等數據不明,估計在39毫米左右。《中國古錢大集》標註為「開爐吉祥錢或宮廷慶典錢性質」。


圖8 唐·順天元寶水波紋面四星背雙鳳祥雲錢,直徑約39毫米


宋代錢幣文化發達,錢文多由皇帝或名臣書寫,如太宗、真宗、徽宗、蔡京等均有手書錢文錢傳世。此時的鑄錢工藝亦十分精湛,代表作包括大觀通寶,極具美感。這一時期的幣制也複雜,版別繁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對宋代的母錢、樣錢、慶典錢等特殊性質的錢幣一直眾說紛紜。


傳世有光背皇宋通寶小平錢一種,鑄於北宋寶元二年至皇祐年間,錢文對讀,以宋代特有的九疊篆書就。圖9這枚直徑25毫米,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一般認為是置樣錢或開爐錢,不用於流通。





圖9 宋·九疊篆皇宋通寶錢,直徑25毫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10面文為「崇寧重寶」四字對讀,書法篆隸合體,錢背鑄有雙升雲龍,是典型的宋代龍紋。此錢並不少見,但多為傳世品,磨損甚重。


2009年北京中拍國際拍賣了一枚,直徑34.7毫米,生坑,錢文清晰,龍紋深峻,銹色紅綠相間,可謂極美品相,成交價為3136元。從價格來看,藏界還是將此錢當錢文花錢對待的。錢幣學家孫仲匯先生認為是宋代的厭勝錢,「傳世極少」。


圖10 宋·崇寧重寶背雙龍錢,直徑34.7毫米,2009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錢幣學家余榴梁先生藏有宋代珍錢一枚(圖11)。該錢小平大小,面文對讀「大宋河山」四字,素背。錢體斑駁,鏽蝕入骨,為典型江浙宋錢的生坑品相。從錢文書法判斷,當為南宋風格,可能是宋廷偏安杭州時期的鑄品。從各方面來看,此錢路數高,是珍稀慶典錢,有可能為開爐時鑄制。




圖11 宋·大宋河山素背錢,直徑不詳,上海余榴梁藏品


英國方稱宇先生著有《中國花錢與傳統文化》一書,第127頁刊有泰和重寶背四兔錢一枚(圖12)。該錢直徑44毫米,經余榴梁先生考證,為泰和兔年開爐官方紀念幣,即丁卯年(公元1207年)鑄幣。據《中國珍稀錢幣圖典-古錢卷》的評價,該錢鑄制精美,背兔高浮雕,形象優美,為僅見品。




圖12 金·泰和重寶背四兔,直徑44毫米,英國方稱宇藏品


元代最為出名的,當數大元國寶開爐錢。該錢面文為玉箸篆「大元國寶」四字,背為雲龍戲珠紋,火珠上隱約可見篆書「至元」二字,因此可知為元朝至元年間(公元1308-1311)的鑄品。該錢美觀精緻,位列古錢五十名珍,深受藏家追捧。2010年,北京華夏藏珍拍賣公司曾拍賣一枚,直徑47毫米,硃砂綠銹相間,端莊大氣。見圖13。


圖13 元·大元國寶背至元錢,直徑47毫米,2010北京華夏藏珍拍賣公司


「大元國寶」開爐錢有版別數種,比如說,可分素背版、有字火珠版、無字火珠版等。存世另有一種,背直讀「至大」二字,左右飾雙龍紋,龍身纖細,隱約已是螭龍的樣子。該錢直徑51毫米,2008年北京嘉德拍賣。見圖14。



圖14 元·大元國寶背至大錢,直徑51毫米,2008北京嘉德拍賣有限公司


明代天啟年間鑄折十大錢,種類頗多,開創明代鑄幣新河。其中背有吉祥圖案者時有發現,如圖15的背十一兩錢,2011年出現於北京錢幣拍賣會,頗受買家追捧,得價48300元。該錢直徑46毫米,背面另外鑄有北斗七星,形制規範,錢文美好,錢徑足大,是官鑄品,有可能為開爐錢。




圖15 明·天啟通寶背十一兩七星錢,直徑46毫米,2011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


2012年西泠錢幣拍賣會上見天啟通寶背十一兩錢一枚(圖16),直徑達50毫米,為超大型,背鑄星月紋,可與圖15之北斗七星錢配為一套。《中國古錢大集》錄有另一枚天啟通寶背星月錢一枚,直徑46毫米,為遼寧那明發藏品。


圖16 明·天啟通寶背十一兩星月錢,直徑50毫米,2012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


無獨有偶,2012西泠拍賣會上另有天啟通寶異錢一枚(圖17)。該錢直徑46毫米,背穿上下左右鑄月孕星四組,其間另有四月,呈四星八月圖案,十分稀罕,傳為湖州陳達農嫡孫陳棋所藏。



圖17 明·天啟通寶背四星八月錢,直徑46毫米,湖州陳棋藏品,2012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


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曾藏天啟通寶錢一枚(圖18)。該錢面文對讀「天啟通寶」四字,背對讀「天下太平」四字,直徑45.5mm。馬老在《歷代古錢圖說》第一百六十四頁批註中說:「天啟大錢背天下太平者,開爐錢,僅見。」其珍稀程度不言而喻。該錢於2016年由上海朵雲軒拍賣。




圖18 明·天啟通寶背天下太平錢,直徑45.5毫米,馬定祥舊藏,2016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 加拿大陳鳴藏品


明末崇禎年間鑄有異錢一些,但性質不明。《中國古錢大集》第1094頁刊有一枚特大崇禎錢(圖19),直徑達89毫米。該錢面文對讀「崇禎重寶」四字,背鑄有雙龍。華光普先生標註為開爐大錢。



圖19 明·崇禎重寶背雙龍錢拓圖,直徑89毫米,2004華光普《中國古錢大集》


清代的錢幣文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存世各類特殊性質的錢幣實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湖州高大銘先生藏有一枚鎏金滿漢文天下太平錢(見圖20),十分珍罕。此錢為鑄制,估計為當十大小,錢體厚重。從圖來看,滿漢文皆對讀,書體拙率,形制粗曠。整體氣息有草原風範,估計為後金太祖天命年間(公元1616-1626)鑄制,可以算是清朝最早的慶典鑄幣,可能有開爐紀念性質。




圖20 清·滿漢文鎏金天下太平錢,湖州高大銘藏品


清代開爐錢中,最有顯赫地位的莫過於康熙重寶背龍鳳錢和乾隆通寶背龍鳳錢。清代古錢學家鮑康在《大錢圖錄》中說:「康熙重寶錢,幕文一作雙龍,一作龍鳳,皆有寶泉二字,局呼『龍鳳錢』,康熙朝所鑄,至乾嘉時間亦仿鑄。」馬定祥先生認為是開爐錢,曾在《歷代古錢圖說》中批註說:「另有康熙背滿文寶泉、漢文寶泉兩字及背有龍鳳紋、雙龍紋之開爐大錢」。



圖21 清·康熙重寶背龍鳳紋錢,直徑60.5毫米,2010北京華夏藏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以上為康熙重寶背龍鳳錢之一例(圖21)。該錢面文對讀「康熙重寶」四字,書體凝重大氣; 錢背飾有龍鳳紋,龍居穿右,乘雲而升,鳳居穿左,御風而翔; 錢背另直讀「寶泉」二字,並以珠圈飾之,祥瑞富貴之氣盎然錢上。此錢直徑達60毫米強,錢體厚重精整,字口清晰,圖案深峻,一望而知為官局特製。該2010年在北京拍賣。



圖22 清·乾隆通寶背寶泉龍鳳紋錢,直徑56.5毫米,2009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乾隆通寶背龍鳳錢的基本格局與康熙開爐錢一致(圖22)。另一例為圖23,錢面對讀「乾隆通寶」四字,錢背鑄有龍鳳紋,但無「寶泉」二字,估計非京局所出。根據整體氣息判斷,該版似為浙爐風格。該枚為母錢,直徑61毫米,2017年由西泠拍賣公司上拍。



圖23 清·乾隆通寶背龍鳳紋錢母錢,直徑61毫米,2017西泠拍賣有限公司 台灣陳鴻禧原藏


此錢另有其他版式。圖24這枚直徑60毫米,重61克強,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24 清·乾隆通寶背龍鳳紋錢,直徑60毫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嘉慶時期的慶典鑄幣甚多,其中有嘉慶通寶背福壽康寧一套四枚。圖25為王蔭嘉先生所藏之拓圖。根據王蔭嘉先生邊注,此嘉慶套錢極有可能為鑄制新錢的開爐紀念:


福、壽、康、寧、四種全。嘉慶通寶背左滿文寶字,右楷書福壽康寧四種不易齊全。別有易嘉慶為太平兩字者,背文亦如此四種。又有面為嘉慶通寶或太平通寶,背文左草右楷,置桂、貴、福、壽、康、寧者,各自成套,均嘉慶年間鑄。殷公稱之為祝爐錢。



圖25 清·嘉慶通寶背福壽康寧開爐錢拓圖,直徑27毫米,《王蔭嘉品泉續錄》


此錢如今集成一套也十分不易。北京劉春生先生主編的《中國錢幣大辭典-厭勝錢編》第66頁收錄有成都李亮藏品一套的拓圖。圖26為英國方稱宇先生收藏的一套。



圖26 清·嘉慶通寶福壽康寧套錢,直徑27毫米,英國方稱宇藏品


文宗咸豐時代的鑄幣文化特別發達,為錢幣研究和收藏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寶庫,迄今有待進一步發掘和研究。2005年,上海孫仲匯先生在其著作中發表咸豐重寶雕母一枚(圖27),背左升龍右降鳳,金口未開。



圖27 清·咸豐重寶背龍鳳紋手雕錢,約56毫米,2005孫仲匯發表


2017年,北京嘉德秋季拍賣會推出一對銅雕錢,面文均為「咸豐通寶」四字對讀,錢穿均為金口未開樣。一枚背為雙龍圖案(圖28),直徑72.1毫米;另一枚背為龍鳳圖案(圖29),直徑72.6毫米。這一對雕錢初為陳鐵卿先生舊藏,後經津門邱思達、台灣陳吉茂、加拿大李共青等藏家遞藏,為僅見品。從形制、書法和整體氣息來看,這對龍鳳錢有寶福局特徵。



圖28 清·咸豐通寶背雙龍紋手雕錢,72.1毫米,中國嘉德2017秋季拍賣會



圖29 清·咸豐通寶背龍鳳紋手雕錢,72.6毫米,中國嘉德2017秋季拍賣會


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也曾收藏一枚咸豐重寶雙龍錢。如圖30所示,該錢面文對讀「咸豐重寶」四字,錢背左右滿文「寶蘇」二字,穿上下「當五十」三字。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雙龍圖案鑄於錢面外緣之上。該錢上世紀八十年代轉藏上海郭若愚先生,現為加拿大陳鳴先生藏品。根據圖31中美國馬傳德先生所示,此錢原照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馬定祥中國錢幣研究中心。




圖30 清·咸豐重寶面緣鑄雙龍搶珠背滿文寶蘇當五十錢,上海馬定祥舊藏



圖31 馬定祥藏稀世古錢集影一楨,馬定祥舊藏,《咸豐泉匯》《中國花錢》著錄之原物


清末光緒年間鑄有套錢共十枚,錢面為隸書吉語(圖32),錢背為篆書「寶泉」二字(圖33)。各吉語自一至九,第十枚則始以「萬」,現列舉如下:


一道同風,二南雅化;


三星拱照,四海昇平;


五穀豐登,六府孔修;


七政齊衡,八音克諧;


九功惟敘,萬國來朝。


錢幣學家余榴梁先生著有《為十全(泉)十美補白》一文,專門探討此套錢。其中強調,該套錢的用意不在於「全」「泉」的諧音,而在於光緒皇帝發行光緒通寶的開爐紀念,寓意「九九歸一」,「一統天下」。另據該文記載,此套錢為錢樹形狀,整枝高約350毫米,寬約150毫米。



圖32 清·十全吉語背寶泉套錢正面,直徑27.3毫米,浙江袁華惠藏品



33 清·十全吉語背寶泉套錢背面,直徑27.3毫米,浙江袁華惠藏品


最後,圖34可能是最為舉足輕重的開爐錢。該品為太平天國鎏金龍鳳紋大花錢,20世紀50年代,由湖南省文管會從株洲廢銅交接站倉庫選購,後撥交湖南省博物館入藏。該錢面背除外緣和內緣外,錢肉部分如古代銅鏡被分為內外二區。正面外區為二龍戲珠,內區當中為仿宋體「太平天國」四字;背面外區為佛家八寶紋飾,內區直書「聖寶」二字,亦為仿宋體,左右另飾有雙鳳紋。


遺憾的是,該錢幣現已殘缺不全,僅餘一半,面文只見「太」、「天」二字,背文只見「聖」字。馬定祥前輩認為:「從殘損程度和邊道上留有利刃斫痕來看,有可能是太平軍在退出湖南前夕,株洲或衡陽的鑄錢局出於奉命而特意擊碎,以免落入敵手。」也有可能太平天國失敗後,該錢為清軍繳獲,作為違禁物品被惡意損毀。




圖34 清·太平天國鎏金龍鳳紋大花錢,直徑335毫米,厚8毫米,重2170克,湖南省博物館藏品


從文物的角度來看,該錢是研究太平天國貨幣制度以及相關史實的重要實物資料,殊為難得。據計算,該錢幣如為整體,全重將達九斤之多。從直徑、厚度和重量來看,這枚錢幣可以說是中國鑄造的最大方孔圓錢,在錢幣學中有著非凡的意義。


根據現有類似存世品來看,此類太平天國花錢可分特大、大、中、小四種,面文「太平天國」,背文「聖寶」,宋體,雙重緣,中間有兩條五爪龍戲珠和立水紋,背後中央是飛鳳。邊緣飾有佛家八寶傳統吉祥紋樣,計有寶蓋、法輪、金魚、寶傘、妙蓮、寶瓶、法螺、盤腸。


它們布局美觀,工藝精湛,以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成為太平天國錢幣中的頂級珍品。從形制來看,此大花錢體質重大,鑄造精美,花紋繁細,其特殊性一望可知,是具有紀念性質的特殊錢幣。此錢一說為太平天國「開爐錢」,另一說為當時特命鑄造用以賜贈的禮幣。


禮幣說源自太平天國文獻一則,為官員李明成1861年致英國外交官福禮賜氏的一封信函。該信原件現藏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清楚說明龍鳳紋大花錢曾是太平天國政府用於外交賜贈的禮品。馬定祥前輩認為此錢除禮贈性質外,也還具有開爐錢性質,即具有特別紀念意義和開爐錢的雙重性質,不僅是研究太平天國的重要歷史資料,而且是中國錢幣文化中的巨珍。


至此,我們對開爐錢的粗淺羅列和介紹告一段落,希望讀者在新春到來之際,從中感受到中國錢幣文化中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吉祥喜慶思想。我們也藉此機會祝大家新春快樂、收藏日豐!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古意碑帖金石: 韓天衡美術館《蘭室長物—歷代文房具特展》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