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曲蘭花草 最是「味無味」

一曲蘭花草 最是「味無味」

《希望》

作者: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胡適先生這首詩寫於1921年10月4日,是年夏天他從西山帶回友人送的蘭花草,興喜之中種下,期待早日花開,儘管他每天寫作之餘細心呵護蘭花草,可等到秋天連花苞都沒看到,這樣略帶失落的心境促使他寫下這首詩。晚年時他到了台灣,後來這首詩被改編為台灣校園歌曲,傳唱至今。歌曲由歌手劉文正吉他彈唱,節奏輕快入人心,深為青年人們喜愛。

很喜歡這首歌,不過更觸動我內心的不是歌曲美妙動聽的旋律,而是詩歌字裡行間帶來的感觸,先生「有心栽花花不開」,付出和收穫大相徑庭,頗有一枕黃粱之勢。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你學習很勤奮,卻總是考不好、你工作很努力,卻不見成效、你對孩子付出很多心血,孩子卻不爭氣、你愛一個人甚至超過愛自己,最終他竟然離你而去……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的期望值最終降低為失望值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情,一開始大多是信心十足、很有激情,或者認為很容易達到目標,於是期望值無形中被架高,當結果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時候,內心必然受到重創。老子說過:「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怍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於無難。」這段話表達的意思是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去作為,以不攪擾的方式去作事,以恬淡無味的感覺當作味。對付困難要從容易的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入手,天下的難事,必然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然從細微的做起。聖人始終不自以為大,所以能成大事。輕易允諾的,必定信用不足,把事情看得過分容易,必定遭遇困難更多。聖人遇事總多考慮,寧可把它看得艱難些,所以他最終沒有艱難了。在這裡,老子首先點明他是要「為」的,只不過是要以「終不為大」的動機達到「能成其大」的最終效果。前文我從胡適先生培養蘭花草的事引出期望值往往最終降低為失望值,那麼,假如我們一開始能按照老子的思想去作為每一件事,我想,無論是為事的過程和結果的好壞對我們來說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也就是過程順其自然為之,結果淡定視之。

事情沒做成的時候我們都會有憂患,有了結果的時候,結果的好壞也會制約心情,老子教導弟子「味無味」,這是很高的思想境界,可從古到今,能做到「味無味」的人其實不多,大多數人慾求過高,甚至不滿居於平庸,又或者總是覺得自己不幸,自愧不如他人,憤憤不平者眾。這樣的心理不足為奇,人皆本能追求完美,而世間本無完美之事,自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忍經》宣揚憂患當明理順受,其思想為:「人生世間,自有知識以來,即有憂患不如意事。小兒號叫,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自壯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雖大富貴之人,天下之所以仰慕以為神仙,而其不如意事處,各自有之,與貧賤人無特異,所憂患之事異耳,故謂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間無足心滿意者,能達此理而順受之,則可少安矣。」,《忍經》里提到小孩哭鬧因為感到不如意,在這裡很直觀地告訴我們,不如意的狀態對於孩童都不例外,何況成熟的壯年人?無論老幼還是貧富之人,不如意始終貫穿於整個人生中,它是和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一樣的必然存在的,能夠理解這個道理,也就可以接受任何事情帶來的不同結果了。

當我們能夠接納不同的結果和局面的時候,意味著思想獲得革命的成功,也算是看破紅塵、看淡得失了。這裡我想接著談談得失,人的一生或重於泰山,或輕若鴻毛,或富貴滿堂,或家徒四壁,平庸的人羨慕非凡的人,窮苦的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富有,社會的不平等加劇人的欲求度高漲,也導致在滿足慾望的過程中出現兩種分化,其一造就了一些人通過自身努力發奮圖強到達彼岸,其二也刺激那些坐享其成的人不擇手段企圖走捷徑達到目的,「路漫漫其修遠兮」,有終修正果者,亦有犯事觸刑者,可謂悲喜兩處閑愁!

提及人的欲求,當屬金錢的誘惑力最大,錢自古以來都是維繫生存的必備,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錢萬萬不能,這讓我想起唐代詩人聶夷中的《詠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這首詩道盡民生疾苦,反應唐朝末年農民遭受嚴重剝削,沒錢貧苦不堪,我們從詩句中感受到作者對貧苦大眾的同情與關懷,同時更深刻認識到貧窮帶來的悲慘之境,也再次詮釋金錢乃生存之根本,當今的我們無論發奮圖強讀書還是兢兢業業工作,說得平俗些其實就是為了將來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沒錢確實萬萬不能。所以,人生在世,需努力掙錢。

能掙到錢都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但是,凡事不以過為恰到好處,我們身邊一些人沒有知足的心態,過度地追求錢財,甚至有把金錢的地位擺在身體健康和生命之上,從而得到錢財而喪失了健康與生命!子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揭露的是俗人多輕身而求名利,貪得財務而不顧危亡,老子在這裡喚醒世人要貴身重己不要為名利而丟了性命。不只是老子的思想千百年來教育引導著後人,在《四書五經》也有相關精神記載「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為富。」這句話的意思是,儒者不把金玉當作寶貝,卻把忠信當作寶貝。不求有土地,卻把義當作土地,不求有財富,而把多學詩書等作為財富。《四書五經》這段文字是更高尚的一種精神境界了,也是我們思想修行的最高層次。

今日茶餘飯後書房靜聽一曲《蘭花草》想到胡適先生的詩歌《希望》,回憶先生「有心栽花花不開」想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如意之事林林種種,又想到貧富差距當屬不如意之首,三言兩語重溫老子教導之餘告誡身邊的人看淡得失、不過度追求名利和錢財,平凡人生乃「味無味」也!若能如太白先生《將進酒》字句「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之境界,不枉此生!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梁媛媛

———————————————————

關於作者:

--------------------------------------------------

聲明:本公眾號所有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同意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重大疾病險理賠第一篇
細數當前C圈的幾個問題和理解誤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