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ank Review 馬特·桑德斯

Tank Review 馬特·桑德斯

展覽名稱: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

展期:2017年9月8日至2018年1月21日

2017年9月8日,美國藝術家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中國首次個展在喬空間與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同時開幕,展出了藝術家標誌性的攝影作品、套色版畫和根據展覽空間定製的多屏影像裝置,為觀者帶去了有關繪畫、攝影、影像媒介的全新體驗和啟發性思考。本次展覽由喬空間(QIAO SPACE)與瑪麗安·古德曼畫廊(Marian Goodman Gallery)合作呈現。

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喬空間 展覽現場

GIF

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 展覽現場

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 展覽現場

桑德斯對於「繪畫」的定義是寬泛的——凡是帶有手作印記的圖像創造對他來說都可以被納入繪畫的範疇。他因此以「畫家(painter)」自稱,並發展出獨特的「作畫」方式和「繪畫」語言。桑德斯用油彩在聚酯薄膜或厚帆布上繪畫,得到一張手工「負片」,之後通過暗房中的長時間曝光,在感光紙上沖洗出「正片」。觀者因而可以從最後的圖像中感受到「手作」的痕迹與溫度:一張帶有筆觸、肌理、畫框綳布和編織麻線細節的「照片」——攝影由此被推回到繪畫。可以說,桑德斯是一位「不用相機的攝影師,不用畫筆的畫家」。

Matt Saunders 在工作室中展示他獨特的創作過程

Tank (Shanghai) #5,2017

C print

180 x 126 cm

「我沖印時間的流逝。」

電影是桑德斯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之一。此次展出的「繪畫-攝影」作品中,許多人物形象都取材自藝術家鍾愛的電影。H.F.系列作品中斂目回首的白衣女子,正是在香港導演胡金銓(King Hu) 1970年拍攝的電影《俠女》(A Touch of Zen)中飾演女主角的台灣著名女星徐楓(Feng Hsu)。

H.F. #3,2017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127 x 107cm

徐楓,1950年出生,台灣著名女演員

在多部古裝武俠片中塑造了經典的俠女形象

在桑德斯蘊含了偶然性的創作過程中,並置的五個俠女雖由同一幅畫作曝光得來,細看之下卻充滿微妙的差異,帶給觀者不盡相同的情感體驗。

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喬空間 展覽現場

「我常常創作成系列的作品,也希望觀者可以在作品序列中穿梭,

來回編織自己的觀展體驗。」

同樣取材自這部影片的,還有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展出的Zen Forest(2017)。這片由6張明膠鹵化銀照片拼組而成的黑白森林,如展開的水墨長卷,霧氣氤氳,縱深層疊,反映出桑德斯對胡金銓電影中飽含東方意蘊的風景與空間的濃厚興趣。

Zen Forest,2017

6 parts; silver gelatin print

300 x 672 cm

《俠女》(A Touch of Zen)電影截圖

圖片來源:douban.com

項目空間中還展出了一系列以女性形象為主題的近作,包括受電影《馬利納》(1991)啟發創作的同名套色版畫Malina(該片導演為沃納·施羅德 Werner Schroeter,女主角為伊莎貝爾·於佩爾 Isabelle Huppert); 以及電影《鍥而不捨的雷妮·派克特》(1970)中 Leni Peickert 模糊神秘的面容。這些帶有幽靈氣質的「肖像」發展了繪畫與攝影之間的語彙,同時裹挾著電影中的時間感,不斷消解著觀者對於媒介的預設。(桑德斯還表示,新作中出現的女性形象亦受到了當今世界政壇多位女性領袖崛起的影響。)在暗房創作時,桑德斯幾乎是閉著眼的。在「目盲」的狀態中,他通過觸摸來定點陣圖像,通過感覺去繪畫,如同一位「黑暗中的舞者」。

Malina #3,2016

5 color lithograph

60 x 83.5 cm

Leni Peickert (Red),2017

C print

174 x 125 cm

Gaze (#2), 2017

C print

174 x 120 cm

我的工作室曾遭遇桑迪颶風,一些作品被浸泡,留下了水漬,

卻因此產生了異常美麗的效果。」

「流動」或「漫衍」 是桑德斯創作的又一線索。在有限的空間中,觀者沉浸於光線、色彩、情緒無限的漫衍(Flooding)中。藝術家根據展廳定製了不同材質,透光性各異的屏幕,並精心調整其位置角度,投影儀射出的光線穿過它們,或打亮其後的另一些屏幕,或在地面留下斑斕閃動的框線,或渲染了牆上的其他作品。桑德斯表示:「空間中的影像使其他攝影作品生動起來,而攝影作品則提示出影像的材料和內容。」

GIF

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 展覽現場

通過將數萬幀手繪圖像串聯起來,桑德斯創造出糅合了曖昧敘事與純粹抽象的視覺景觀,也開啟了移動影像和靜態圖像之間的多重對話。在靜默的空間里,稍縱即逝的光線與色彩維持著流動的平衡(fluid balance),在觀者的潛意識裡奏響了樂章。

觀眾在馬特·桑德斯的影像裝置前

攝影:李葉萌

論壇與講座

Everything suddenly honks: it is 12:40 of a Thursday.

Neon in daylight is a great pleasure,

as Edwin Denby would write,

as are light bulbs in daylight.

——Frank O』Hara,

「A Step Away from Them」 from Lunch Poems.

2017年9月4日,展覽開幕前夕,桑德斯在中央美術學院與UCCA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進行了題為「日光中的霓虹燈(Neon in Daylight)」的對談。「日光中的霓虹燈」引自美國詩人、MoMA策展人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午餐詩歌》(Lunch Poems)中的一首。詩歌描寫了奧哈拉在午餐休息時走出美術館,遊走於紐約街頭的所見所聞。桑德斯認為「霓虹燈」與「日光」這本不應共存的意象的相遇,意味著過分的充盈和某種愉悅,也表達了他對此次展覽的感受。

馬特·桑德斯 與 UCCA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

在中央美術學院 講座現場

9月6日,桑德斯在上海衡山·和集(The Mix-Place)舉辦了「漫過Tank」講座,重點闡述了自己的創作方式和理念。

衡山·和集 講座現場

嘉賓來訪

展覽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藏家、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和媒體前來。

馬特·桑德斯在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 接受媒體採訪

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 創始人 Iwan and Manuela Wirth 及團隊

白立方畫廊 (White Cube Gallery) 創始人 Jay Jopling

佳士得(Christie"s)團隊

左起:藝術家蔣鵬亦、油罐藝術中心創始人 喬志兵

藝術家 楊福東、馬特·桑德斯

藝術家 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

左起:香格納畫廊 創始人 何浦林 (Lorenz Helbling)、喬志兵

馬特·桑德斯、藝術家 安東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

油罐藝術中心 項目空間 開幕現場

公共教育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藝術中心由喬志兵先生創辦,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於2018年11月整體開放。藝術中心包括五個罐體和一個項目空間,整體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將是一個集合各式各樣的展覽空間、公園綠地、廣場、書店、教育中心和餐廳等功能於一體的藝術中心。

GIF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Tank Shanghai

上海龍騰大道2350號

2350 Longteng Ave, Shanghai

喬空間

喬空間是收藏家喬志兵先生的私?展示空間,通過呈現國內外重要當代藝術家的展覽,拓展公眾視野。我們相信,這個時代的藝術,與任何時代的藝術同樣偉大。

喬空間

Qiao Space

上海龍騰大道2555-5號

2555-5 Longteng Ave, Shangha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空間QIAOSPACE 的精彩文章:

TAG:喬空間QIAO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