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科學院:低調的不像實力派

中國科學院:低調的不像實力派

最熱乎的都在這兒

1月29日的中國科學院,聚集了中關村企業的半壁江山。由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發起,近百位企業家及企業代表到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參觀,大佬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切身體會那些只在新聞聯播里見過的中國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想必又勾起了不少人兒時的「科學家夢」。

大家都知道中國科學院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但卻不了那麼了解它的累累碩果。用現在的話說,它是中國最牛的科技明星孵化基地,只是它太低調了。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太空探索為人類提供了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同時也孕育出一系列新技術。墨子、天眼,悟空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項目都是由中科院獨立完成。

2016年,科學院在世界上首次發射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雙向量子糾纏的分發。專業的名詞很生澀難懂,它的難度在哪裡呢?用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先生的話說:地面上有一個小儲錢罐在高速地轉,從一千公里以外丟硬幣丟到罐里。就是如此令人窒息的操作。

同年,在貴州落成的「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僅僅在試運營階段就發現了9顆脈衝星。這口「大鍋」也是企業家們頗為關注的科研項目,它為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發展和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領先的創新平台。

去年11月,《自然》雜誌在線發布了中科院的一項探測成果:「悟空」衛星的科研人員成功獲得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這部「真經」上取得重大突破。大家會記住「悟空」衛星。因為中國科學家已經從自然科學前沿重大發現和理論的學習者、繼承者、圍觀者,逐漸走到了舞台中央。

國民經濟,重中之重

如果說上天入海離你我生活還有些「遠」的話,醫療和能源則是關乎國民切身利益的重中之重。

中科院研發出系列醫療診斷裝置、重離子治癌設備,在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大新葯創製方面也取得了突破:中科院首創的阿爾茨海默(老年痴呆)症治療藥物預計在今年六七月份就會上市。有效地降低百姓看病成本,提升治癒率,是中科院一直堅持的信念。

2017年,電動車的風潮席捲全球,潮流背後是所有人對能源危機的思考。能源是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物質保障,中國科學院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在化石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節能技術等領域系統布局,特別是圍繞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未來先進核能等方面開展了全鏈條創新,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點煤成「金」的神華寧煤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於2016年12月21日一次試車成功,這是目前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具有重大意義。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如果科技不能轉化成生產力,那再多的科研成果都只是徒勞。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成立,這70多年,他們一直秉承「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理念,不斷的實現重大產出,重大成果,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做貢獻。

中科院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是800多家院所投資企業的股東。

十八大以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7萬億元、利稅2289億元。院所投資企業營業收入1.7萬億元,上繳稅金450多億元。而「十三五」期間的目標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和院所投資企業新增銷售收入累計超過4.8萬億元,利稅48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

正如此次活動的主題「率先行動,砥礪奮進」一樣,中國科學院始終走在中國甚至世界科研的最前線,但它又離你我如此之近,低調的、不動聲色的用一項項科研成果提高祖國競爭力,改善國民生活質量。歷史的大潮翻湧不斷,在磨鍊中奮勇前進的中科院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留下時代的印記。

作者:小黃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還有一單賺95萬億美元的專業!
4K版《帝國時代》2月正式上線,國區版售價堪稱業界良心

TAG:互聯網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