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容齋茶話 立春

容齋茶話 立春

容齋 發現美好 收藏精彩

漢宮春·立春

南宋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立春

"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立春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叫 " 打春 "。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 " 九 " 開始,所以有 " 春打六九頭 " 之說。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時節會看到微微的綠色。正是「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立春後天氣開始回暖,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太陽暖和多了,所以民間有"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的說法。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此時節,雖然寒意猶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擋。

從天文學上來看,立春預示著美好春天的到來,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雖然並不意味著馬上進入春天,但畢竟白晝變長、天氣變暖已成大勢所趨,萬物復甦、春回大地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立春三候

立春三侯古人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一候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東方屬木,木為火之母,火氣溫,由此"凍痕銷水中","波起輕搖綠"。

二候蜇立春蟲始振: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蟄蟲,是冬藏之蟲,此時被驚醒,動而未出。

三候魚陟負冰:陟是升的意思,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因為水底氣暖,感知陽氣而上升,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食俗

「立春」不僅是個重要節氣,也是重要民俗節日,為了迎春,我國民間在這一天有「咬春」「鞭春」等民俗活動。

吃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蘿蔔,謂之「咬春」,寓意迎新納吉,祈福來年風調雨順、春風得意。

吃蘿蔔

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過去「咬春」就是買個蘿蔔來吃,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現在「咬春」多是吃春餅和春卷。

春餅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

唐初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因與五辛盤有淵源,也叫辛盤,宋時改叫春餅,現也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

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春卷(春蠶)

《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你準備好迎接春天了嗎?

立春習俗

打春

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二月中下旬開始,春耕春播春管工作將從我國最南端開啟,再逐漸向北有序開展,直到五月初,東北才正式進入耕種季節。

鞭春

「鞭春」,又稱鬧春牛,祭春牛,意思是喚醒冬閑的耕牛,以備春耕,更是寄託著對豐收的期盼。體現了古人對春天、對農業的重視,也寄託了先民對人勤春早的信心與嚮往。

最初是用泥土捏成一個象徵農事的耕牛,肚子里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後來各地有不同演化。

用鞭子鞭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蘊含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祈願。

春遊

民間要踏春,婦女戴春勝。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戴春雞

我國民間有在農曆「立春」之日給小孩佩戴「春雞」的習俗,寓意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平安。

立春時分,民間藝人總會用棉花、彩色棉布以及綵線縫製「春雞」在街頭售賣,栩栩如生的「春雞」,寓意著來年大吉大利,深受民間喜愛。

搶春水

每到立春,貴州遵義一帶的仡佬族有「搶春水」的習俗。立春這天,「搶春水」的人悄悄起床,帶著裝水的工具,摸黑走到水邊,不出聲,也不能響動,否則會驚動「春水」,然後用碗輕輕舀水,舀完以後就開口大叫一聲「搶春水了!」接著點燃鞭炮,誰家的鞭炮先響,就說明那家搶著「頭水」,那家的人便勤快。

為了圖吉利,摸黑起床,民間對於立春這一節氣的重視可見一斑。

立春養生

"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立春時節,春氣尚弱。

立春的到來代表了春天的開始,雖然有春的意思,但是此時乍暖還寒,不宜過早減衣服,仍要"春捂"。民諺云:春凍骨頭秋凍肉。因為春天的冷是來自冬天陰寒的基礎,而秋天的涼則來自夏季的溫熱。

立春前後氣候乾燥,傳染性疾病高發,另外春季也是肝膽疾病、脾胃病的高發時段。

立春之後陽氣萌動,萬物復甦,人體的代謝機能開始活躍。此時應晚睡早起,早晨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散步運動,以舒展形體。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以及並不劇烈的球類運動。若運動過於激烈,可能損耗陽氣,對養生不利。室內要注意通風保濕。情緒上要保持心情愉悅。

GIF

立春飲食

飲食要多甘少酸。「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立春後陽氣初生,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多吃山藥,春筍、韭菜等。戒燥戒怒,忌心氣抑鬱,保持暢達樂觀。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韭菜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但提醒胃不好的人應少吃。

紅棗

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可以適當吃甜食。

春芽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蜂蜜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立春養生小常識

早起早睡以養肝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防止舊病複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春之後陽氣萌動,萬物復甦,人體的代謝機能開始活躍。此時應晚睡早起,早晨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散步運動,以舒展形體。

品質容齋 品位容齋

------

本文由 容齋 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收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中國風原創內容/產品/工藝/健康/ 交流與合作

微博 @容齋茶話 或訪問 m.fxzgf.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蘭一茶一知己——現代畫家趙海旭作品賞析
自製食材飲品:茶米茶超贊的刮油妙方!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