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之一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之一

《九成宮醴泉銘》,文章作者魏徵(魏徵)(580—643),書寫者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人。(關於二人的介紹很多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九成宮醴泉銘》, 唐貞觀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復隋文帝之仁壽宮,改名九成宮。第二年,即貞觀六年(632) 太宗帝避暑來到九成宮,在遊覽宮中台觀時,偶然發現有一清泉。太宗帝萬分欣喜,便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而立一石碑。

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額陽文篆「九成宮醴泉銘」六字。 現存書法的宋拓本以故宮博物院李褀藏本與藏於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的拓本最為知名。兩件拓本,前者筆墨豐厚,後者風姿瘦勁,可謂同曲異調,各具神彩。(本文所用圖片參照李祺本)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七十六歲所寫書法,渾厚沉勁,意態飽滿,寫撇、捺常用圓筆,顯得圓融流暢,寫彎鉤用轉法,曲圓較長,夠成全字有力的支撐,這些表現了溶隸於楷的特點。此銘是其代表之作。自古以來,此銘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

(以上整理自網路)

碑文(1)

九成宮醴(殘缺)泉銘

秘書監檢挍

侍中鉅鹿郡

公臣魏徵奉

九成宮:隋文帝之仁壽宮,唐改名九成宮。

醴:甜酒,甜美的泉水。

(見本帖:1、24、28、29、30、31、43)

書: 簡化字「書」。

(見本帖:1、35、38、48)

監: 簡化字「監」。【書法】上部右側原是人型簡化而來,應該是一點,魏碑寫作兩點,大概是將古字中「皿」上做指示的短橫移上來的緣故,歐陽詢楷書用此寫法。(歐楷很多不同於標準楷書的寫法,大多借鑒魏碑。)

秘(缺損)書監:秘書監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政府設置的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工作的機構和官名。

挍:同「校」。【書法】唐楷多採用此寫法。

檢挍:勾稽查核之意,加於官名之上。非正式官職。

侍中:文武大臣加上侍中名號可入禁中受事。西漢武帝以後,地位漸高,等級直超過侍郎。魏晉至唐,侍中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鉅鹿(巨鹿):郡名。 秦設置。

徴:同「徵」, 簡化合併字「征」。【書法】「徵」和「征」古字不同,「徵」意徵招(讀zhǐ,五音之一)書法多寫作「徴」,中間沒有橫。「征」意討伐,征討。

碑文(2)

勑撰

維貞觀六(殘缺)年孟

夏之月

皇帝避暑乎九

勑:同勅、敕,帝王的詔書、命令。

(見本帖:2、48)

撰:寫作。

維:文言助詞。

觀:簡化字「觀」。

(見本帖:2、6、18、22、30)

貞觀六(缺損)年:公元632年。

年:【書法】隸書書寫時,有左橫右點的寫法,上禾下千的寫法源於金文和小篆。

(見本帖拓片:2、9、11、31)

孟夏之月:農曆一年四季中的每個季節都有「孟」、「仲」、「季」的排列。農曆夏季的三個月即四、五、六月,分別對應稱為「孟夏」「仲夏」「季夏」。孟夏之月,即農曆四月。

皇帝:【書法】皇帝為尊名,故空數格或起行首。

碑文(3)

成之宮,此則隨

之仁壽宮也。冠

山抗殿,絕壑為

池,跨水架楹,分

隨:同「隋」。

(見本帖:3、15)

另有「隨」為本意(見本帖:23、41、44)

冠:覆蓋。

抗:舉興,興建。

絕:截堵。【書法】按文字演變一般規律,「巳」內無短豎或「己」加短豎,唐楷開始演變成「巳」內加短豎。

(見本帖:3、37)

為: 簡化字「為」。【書法】以草書體為簡化字。

(見本帖拓片:3、12、15、16、19、24、33、45)

壑:山谷。

池:指宮外之護城河。

跨:【書法】文字書法資料太少,演變過程待考,可參考「虧」字書寫。此寫法見於顏真卿《東方畫贊碑》

楹:柱,指橋柱。

分:開闢

碑文(4)

岩竦闕,高閣周

建,長廊四起。棟

宇膠葛,台榭參

差。仰視則迢遞

巖:同岩。【書法】出於結字考慮,將「山」寫於左。魏碑還有其他借位變化。

竦:通「聳」。

闕: 指宮門外高台,及台上樓觀。因為沒有建築相連,稱「闕」,有缺的意思。【書法】此字寫法形態,接近篆書,顏真卿寫法,同今 「闕 」字結構。

(見本帖:4、10、25、28)

髙: 簡化字「高」。古時指台觀類建築。【書法】上面的「口」本不是「口」字,隸書字體變扁,兩豎變短,演變成口。魏碑唐楷依古。

(見本帖拓片:4、23、37、46)

棟宇:棟,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棟宇,泛指房屋。

膠(缺損)::簡化字「膠」。【書法】可參考歐陽詢的皇甫誕碑

膠葛:錯雜貌。

台榭: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台,台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台榭。

參: 【書法】基本保持了造字形態,下面根須狀,被簡化成「小」,對比甲骨文三撇更恰當。

遰:簡化字「遞」。

迢遰 :同迢遞。遙遠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乙自學堂 的精彩文章:

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

TAG:小乙自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