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文良:新春之際閑話「福」

袁文良:新春之際閑話「福」

作者:袁文良

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人們在大街小巷、居民樓院都可以見到倒貼著的大紅「福」字,使人感受到「迎春接福」和「福到了」的濃厚氣息。

那麼,人們為什麼要把「福」字倒貼呢?又應該如何理解「福」字呢?

說起「福」字倒貼,在民間流傳有三種有趣的傳說:

第一種是恭王府說。清咸豐年間的一個新年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的妻子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恭親王的妻子怪罪下來連累自身,慌忙跪倒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字貼倒了,說明恭親王的大福真的倒(到)了,這不是吉祥之兆嗎?」恭親王的妻子一聽,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後來,倒貼「福」字之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貼過後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們念叨幾句「福倒了」,以圖吉利。

第二種是慈禧太后說。我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誰知,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當看到這個倒貼的「福」字時,一臉怒色。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見狀,還未等太后發怒,便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您想呀,這『福』字倒貼,不就是『福』倒了嗎?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第三種是朱元璋、馬皇后說。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南京後,命心腹悄悄在曾經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將門上沒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賊殺掉。好心的馬皇后得知這一情況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連夜在各自門上貼一個「福」字。於是各家各戶都遵懿旨照辦,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還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軍把沒貼「福」字的人家滿門抄斬。不料不一會兒御林軍頭目回稟,全城家家都貼有「福」字。朱元璋氣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軍頭目又說,有一家人把「福」字倒著貼在了門上。朱元璋聽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人一個不留全部殺掉。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一聽有道理,便消除了殺人的念頭,一場大禍從而避免了。從此以後有些人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對於「福」字的解釋,現在指「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不過講得最為透徹的要數《書經》中的論述了。《書·洪範》論「九疇」中,提出了治理天下的九種方法,其第九種即為「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這裡除「壽」和「考終命」算是屬於自然規律的東西之外,其餘三福,都與人的因素有關,而且是關係密切,互為作用,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

「五福」之說把「富」列為「福」之本,實為高見。本來「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使物質財富增加,生活不斷改善,否則,窮困潦倒,何以言福?不過,這「富」還得與「德」結合起來,要靠勤勞致富,守法致富,文明致富。倘若「為富不仁」,見利忘義,違法悖理,那這「富」就實為「禍」之根,決非「福」之源了。更有意義的是,「五福」中還包含了「康寧」。即幸福不僅意味著有健康的體魄,而且表現為安寧的社會生活。「安居」才能「樂業」,這一道理恐怕是人人皆知的。 如此,把「富」「修好德」「康寧」有機地結合一起,再加上「壽」和「考終命」,就構成了「福」的完整概念。

編輯:王小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尺巷 的精彩文章:

張洪泉:高速路驚現幽靈車 夜路走多常遇鬼

TAG:三尺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