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鄉鎮平的民間藝術

家鄉鎮平的民間藝術

家鄉鎮平的民間藝術

家鄉鎮平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的「民間藝術之鄉」。其藝術形式多樣,主要有鼓兒哼、踩高蹺、旱船、打獅子(舞獅)、鑼鼓、嗩吶等,表演藝術獨具特色。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唱著鎮平的民謠,聽著鎮平的鑼鼓嗩吶長大,因此,對鎮平的民間藝術有種割捨不斷的感情。

據八十多歲的爺爺介紹,他小的時候幾乎我們村裡都有戲班子。爺爺沒讀過書,但記性好、樂感好,由於被大弦的音律所吸引,就想學拉大弦。那時也沒培訓班,就跟在樂隊里聽,記著調子之後就拿著大弦自己摸索著拉了起來,然後再找老師指導。幾十年過去了,中間歷經了戰亂、文革,又迎來了改革開放,爺爺的大弦丟了幾十年,樂隊也解散了幾十年。前些年,他又拾起了老本行,花了150塊人民幣買了一個舊的大弦,閑暇之餘自娛自樂。每當春節全家人聚集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總讓爺爺秀秀他的才藝。他邊拉大弦,邊笑得合不攏嘴。

大概是七八十年代,每個村都開始組織有宣傳隊。那時的我年齡尚小,女青年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頭上挽著髮髻,插著各色各樣用布製作的花,嘴裡哼著《編花籃》的旋律,從身邊走過時,簡直個個都像仙女下凡!當時,特別羨慕她們。我對文藝的愛好,大概就是那個時候埋下的種子吧!

《編花籃》的曲子是民間舞蹈《九蓮燈》中的一段音樂,節奏輕快,膾炙人口,幾乎每個鎮平人都能哼上幾句其中的旋律。舞蹈《九蓮燈》是清末的時候,我縣高丘鎮大陳營的村民們創作的,內容描述的是天上九個仙女下凡到人間觀燈戲樂的情景,演員一身仙女裝扮,手持兩組蓮花燈上場。隊形變化巧妙,根據音樂旋律以及文字的變化,一會兒變成一個塔型,一會兒變為一個大花轎等圖案畫面,使無數觀眾交口稱讚。

鼓兒哼是鎮平的地方戲曲,充滿了鄉土氣息,因演員使用的樂器僅一架鼓和兩個犁鏵片,演唱時,起腔及落腔的拖腔都是用鼻子哼出來的,所以被稱為鼓兒哼。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大致都看過或者聽說過鼓兒哼。為了維持生計,鼓兒哼人每晚走村串巷,為群眾們演出。觀眾大多為老年人,也只有他們能聽懂鼓兒哼的唱腔,小孩子們頂多是湊個熱鬧。還記得嗎?那時,我們總是把鼓兒哼稱做是「鼓漏哼」!至今,鼓兒哼那悠揚的旋律隨著時空一起仍在我們的耳邊迴響。

在鎮平諸多的民間藝術形式中,鑼鼓銅器最為普遍,也最為熱鬧。一班鑼鼓、銅器,一班嗩吶組合在一起,打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毛驢等眾多形式輪流上場,表演者身著彩色服裝,頭戴飾品,為了更吸引眼球,還有男扮女裝的。那男扮女裝者為了活躍氣氛總是做著鬼臉,動作誇張、滑稽,風流快活起來打敗天下無敵手!引得觀眾前俯後仰,笑彎了腰。演員們個個投入,陶醉其中,一環接一環,吸引著觀眾們的眼球!

最近這些年,家鄉人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後,特別重視精神生活的發展和提高。在閑暇之餘,自覺自愿的組織起鑼鼓銅器隊來,有的村甚至有兩三個隊。成員不分年齡大小,也沒有門檻,只要喜歡老少都可以參與。就連五六歲的娃娃也學會了打鼓,由於年齡小,個子低,表演的時候站在椅子上打。還有的鼓手把霹靂舞、太空舞結合起來,跟著節奏舞動著身姿,觀眾的掌聲、喝彩聲不斷。百姓們自娛自樂,不僅提高了精氣神,還鍛煉了身體。

如果晚上外地人從鎮平的某個村莊路過,聽到鑼鼓聲,那不足為怪,他們不是在搞什麼活動,沒準是鄉親們飯後在玩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心惠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TAG:蘭心惠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