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北宋時期,國家富裕,名相輩出。雖然北宋的軍事能力一向令人詬病,但文臣治國理政的本事是一流的。這有賴於北宋自由的社會風氣和一波又一波優秀的宰相。在他們之中,韓琦的名氣可能不算是最為響亮的,但他文武全才,人生際遇的傳奇與任何名相相比都不遑多讓。

韓琦的出身很低微,父親雖然也是進士,而且當過泉州知府,但韓琦卻是他和婢女所生。更為悲慘的是,在韓琦年僅三歲的時候,父母親都過世了,他成為了一名孤兒。

從此他由哥哥們撫養長大,按理說是非常可憐的。但是,韓琦從小表現得出奇的成熟,不光自立自尊,還有大志向,性格穩重寡言,讀書刻苦,才學過人。(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問過人)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努力就有回報,這句話古今亦然。韓琦很快就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二十歲的時候便斬獲了進士科榜眼,同榜之中就有比他大了九歲的包拯。

可能因為太過年輕,別的進士分配的工作往往是知縣起步,升遷也會很快。但韓琦卻是監丞起步,干過通判,從來沒有做過一地的最高長官,甚至在監管左藏庫這種不痛不癢的位置一干就是好幾年。很多人都為這個榜眼而鳴不平,但韓琦始終無怨無悔,不發一句牢騷。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老實的韓琦最終被宋仁宗發現,並迅速提拔他擔任了右司諫。言官就是要不怕得罪人,要大膽提意見。開始皇帝還怕他像守倉庫時那麼老實,不敢觸犯他人,後來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韓琦對於自己的利益時可以不聲張,但在該他發出聲音的時候,他從來不會沉默。

擔任右司諫的三年時間內,他「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為急,前後七十餘疏」。

特別是在寶元元年時,韓琦的一封上疏引起了朝野的震動。此時,國家發生了許多災難,出現了大批失去土地的流民。當時朝中的宰相是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是韓億、石中立。他們都不是奸臣,只不過面對如此極端的自然災難,卻束手無策。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在封建社會中,也許不貪污、不枉法也就是個好官了。然而,韓琦卻率先提出這四人庸碌無為,「罕所建明」,這也是犯錯。他向仁宗皇帝指出,大宋八十年的太平日子,都是祖先篳路襤褸,群臣殫精竭力作為,絕不能讓這些庸臣隨隨便便就斷送了。(坐付庸臣恣其毀壞)

這封奏疏就叫做《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奏疏所達不久,四人同時被免職,韓琦的名氣在京師震動,人人競相稱他「片紙落去四宰執」。

隨後,韓琦更是抨擊了「貨賂公行」、「因緣請託」的社會風氣,並指出官場上存在「僥倖日滋,賞罰倒置,法律不能懲有罪,爵祿無以勸立功」的問題。他建議宋仁宗更要大膽一些,「減省浮費」、「無名者一切罷之」。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這種直言敢諫的性格,影響了他的一生,甚至連當上宰相之後也沒有改變。北宋的文人一般都比較文弱,邊境有所衝突都希望能花錢消災,息事寧人。但韓琦一改宋廷之柔,表示對於西夏的挑釁應該堅決打擊。雖然因為沒有帶兵打仗,在好水川之戰吃了大虧。但他後來卧薪嘗膽,與范仲淹同心同德,屢立奇功,被人稱頌「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

韓琦在宋仁宗時期,冒著絕大的風險,建議仁宗不能再拖延,立趙曙為繼承人,見到宋英宗身體不好,又勸立趙頊為太子。本來這種事情是犯忌諱的,別人都不願意惹禍上身,但韓琦就是敢作敢當。兩次議定接班人不久,皇帝都駕崩了,而大宋沒有遭遇政權交替的動蕩,他功不可沒。

二十歲時,他考中榜眼;三十歲時,他的奏摺讓四位宰相罷官

當然,韓琦一直被人詬病人品不好。但是作為宰相來說,對得起黎民百姓,對得起皇恩浩蕩,對得起自己的俸祿,對得起從政時的理想,不畏權貴,體恤萬民,絲毫不將個人的榮辱和安危放在心上。這樣的能吏,這樣的賢相,對他還有什麼好苛求的呢?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七十歲才認識乾隆,恩寵二十六年,死後卻被翻案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