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說山西好風光,到底哪裡好,你知道么?

人說山西好風光,到底哪裡好,你知道么?

「我在北方的窯洞里,冬暖夏涼;你在南方的土樓里,四季如春。」中華大地上,不同的地域環境沉澱出了建築材質不一、形式各樣、風格迥異的中國傳統建築,這是適應自然的「天工之物」,更是歷代建築師智慧的結晶。中國32省均擁有專屬的建築風格,深入解析與傳承各省地域上的傳統建築是對祖先優秀營造智慧的推崇,為此,住建部組織建工出版社出版了31省《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書籍。山西篇「人說山西好風光,古建歷史最悠長」。

山西省簡稱「晉」別稱「山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文物遺存眾多,居全國之首。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又一次證明了山西古建的「實力」!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古建築28027處,佔總數的52%。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452處。古建築368處,佔山西省國保單位總數的81%。在現有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9處中古建築計有122處,占省保單位總數的39.5%,具有「時代早,分布廣,類型全」特點。

山西外河內山,山川形勢險固,素有「表裡山河」之美稱,形成背負西北高原大山,俯瞰東南廣袤平原的雄渾地勢。黃河中游,華北平原的西部是內陸省份山西的標籤。山西東與河北省毗鄰,太行山是其天然屏障,西與陝西省相望,兩省之間以黃河大峽谷為塹,北有內、外長城,與內蒙古分界,南接河南省,以中條山、黃河分野,東、西、南三面的天然界限,是山西自然地理內向、封閉的表現。

晉省境南北長680多公里,東西寬380多公里,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看起來猶如平行四邊形,東則太行為之屏障,西則大河為之襟帶,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而句注、雁門為之內險,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

山西傳統建築有「五最」,分別是「最古」、「最多」、「最高」、「最險」、「最大」。概而觀之,這裡有全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數量最多的元代早期木構建築,世界現存最高的全木結構佛塔,最為險峻的佛、道、儒三教合一寺廟,面積最大的院落式民居靜升鎮王家大院。目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為唐代和五代時期所建,共有8處,其中有7處位於山西,包括3處唐代和4處五代時期遺構。

唐代三座木構建築,五台縣南禪寺大殿,芮城縣廣仁王廟正殿,五台縣佛光寺東大殿,而南禪寺大殿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五代時期四座木構結構,平順縣天台庵大殿,平順縣龍門寺西配殿,平順縣大雲院彌陀殿,平遙縣鎮國寺萬佛殿。南禪寺為研究我國唐代建築的形制、結構、手法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例證。造型渾厚、風格粗獷,建築部件用材碩大,梁架舉折和緩,梁栿間結構件的製作追求樸實實用,平梁之上施以大叉手直接捧戧脊槫

佛光寺東大殿由長安女弟子寧公遇布施、願誠和尚主持修建,屋脊兩端,安有兩個高大的琉璃鴟尾,整個大殿雄偉整飭,堅實穩固。大殿經7次5級以上地震而無損,可謂堅實穩固。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四阿頂。佛殿正中五間各開門,裝板門,兩盡間裝直欞窗,大殿外表樸素柱、額、斗栱、門窗、牆壁全以土朱塗刷,未施彩繪,檐柱柱頭微向內傾,角柱增高,故而側腳及生起都很顯著,顯示了唐代建築的風格。

宋、遼、金、元時期的早期木構建築在山西頗多。遼代殿堂建築桁架的建造,繼承並發展了唐和五代時期的營造技術,梁栿之間,施以完整的「十字」卷頭斗栱隔墊。遼代建築若設平棊其草栿做法近唐代風格,如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和下華嚴寺海會殿。托腳上端向上移動斜戧於平槫外側,直接分解槫部荷載,是遼代木結構建築不尚華麗,注重實效而樸實大方的體現。

山西現存最早最高的木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1056年)的佛宮寺釋迦塔,平面為八角形,建於高台之上 塔身共分五層六檐,繼承唐代建築風格,粗獷大氣,乃一座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建築。

懸空寺,雖經多次地震,整體結構仍安然無恙,可謂是建築史上的奇蹟。由於晉北多險峻的高山,因此境內也存在許多迥異於官式建築的異形建築,此類建築中構思絕妙的建築便是懸空寺。古寺建在半山上,遠望懸空寺,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匠人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整座寺廟由立木和橫木支撐,這些以橫木為梁者叫做「鐵扁擔」,乃用當地特產的鐵杉木加工為方形木樑,深深插進岩石中去而成。

王家大院,晉商發家致富多返鄉建造規模宏大、裝著精美的宅邸大院,王家大院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目前,王家大院中保存較為完整的是高家崖堡和紅門堡。明清時期,山西商幫將票號和商行開遍全國,以地域關係、鄉土紐帶為特徵,通過經商,最終形成了以晉中渠、喬、王、曹為代表的金融資本集團。王家大院,是靜升王氏家族歷300餘年修建而成,中有五巷六堡一條街,規模宏大、格局嚴整。

建築材料及建造方式決定建築空間屬性和特徵,對於祠廟等大型公共建築而言,不同歷史時期,大木作有不同的做法。唐、五代時期,建築多由鋪作層支承屋架,斗栱形態碩大,高度約佔檐柱高的一半,檐柱略顯粗壯。五代時期的鎮國寺萬佛殿,檐下空間由低矮檐柱和柱頭卷殺共同構成,營造出威壓的氣勢。

山西傳統建築裝飾部分較易損毀,現存案例中,以明清時期建築居多,例如太原南郊的堯廟廣運殿、太原竇大夫祠獻亭的天花藻井,太原晉祠的水鏡台的廊廡雀替和額枋華替,晉祠鈞天樂台的檐下透雕,介休玄神樓的平座勾欄和檐下懸柱等。

寺觀祠廟中的裝飾更多,以彩塑、壁畫、藻井等著稱,體現了興建之時社會發達和宗教繁榮的景象。山西全境,自唐以來的彩塑現存約一萬二千餘尊,壁畫也是傳統建築中的重要組成,山西現存寺觀璧畫,約有兩萬多平方米,保存較好的約七千平方米。明代彩塑中,太原崇善寺洪武間「三大士」像,高大魁梧,神態端莊,尚承金元豐潤風格。

平遙縣橋頭村的雙林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的彩塑和壁畫,都是稀世珍寶,寺中兩千多尊彩繪泥塑,在明嘉靖間塑造完成,包括佛、菩薩、羅漢、天王、金剛、閻君、護法、供養人等

民居建築的裝飾則較為克制,裝飾細部依託建築構件,圍合院落的照壁、影壁、儀門,建築屋頂的脊獸、瓦當、滴水,構架部分的掛落、雀替、斗栱,牆體部分的墀頭。

抱鼓石、欄板、鋪首、窗扇、鐵、楹聯等,或者雕刻祥瑞圖案和吉祥紋飾,或者飾以彩繪,無論是何種雕飾手法 其題材廣泛、意蘊豐富,植物紋樣、器物圖案、動物形態、文字元號,既能傳達院落主人的美好願望,又可以闡釋生活日常道理、教化後人。

漫步中國傳統村落,我們願以獨特的視角和多元的形式,帶你回到一個個記憶深處最難以忘卻的村落。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喚醒你我內心深處熱愛傳統村落、傳統文化的基因。此刻,願浮世萬千中你我都是一個中國傳統村落的守護者。(編寫組:住建部山西編寫組)(圖片來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山西編委薛林平;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傳統村落 的精彩文章:

村落漫步 中國徽墨畫里的古色鄉村

TAG:中國傳統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