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量子思維讀《大學》開篇

以量子思維讀《大學》開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

這段文字簡直把生命的意義價值,實現價值的方法次第都說完了。《大學》這些經驗,讀到她,然後放在心裡,越活會越感恩她的存在。

你看就這麼簡單幾句話作為大學的開篇,曾子的智慧與慈悲盡顯。今天學者們都依然在爭論何為《大學》?其實全文讀下來就不會再有爭議。

中國人用字,中國文字本身就是量子文字,一個詞語通常都兼顧多重意思,而且大有綿綿不絕之意。像水波一樣。所謂波粒二象性嘛。

孔子認為人的一生就是學習,他的弟子自然也會這麼認為。孔子讚揚他的弟子從來不是因為這個弟子學出來的結果比較好(比如子貢很會賺錢,但是他不太誇;許多弟子做官很大,他還喜歡罵他),而是關注那個學習的過程和心態(比如有弟子總覺得自己還沒學好,不敢做官,他很欣賞;子路學一點東西,趕緊去轉換,在轉換之前寧願不再學了,唯恐有聞。他很喜歡;顏回得一善拳拳服膺,他很欣賞)。孔子完全活在生命的過程中。

所以,孔子吹牛說:方圓十里,忠信跟我差不多的人還是有的,但是好學嘛…應該沒有。孔子有時候自信起來特別不講道理。

曾子敢就「學」字寫一篇文章,那就表示他真正理解了老師。不用說,他是孔子真正的傳人。

但是曾子在「學」的前面加了一個大字,這個很有講究啊。其實這個「大」字反而表現了曾子的謙卑,因為老師之「學」怎麼窮盡?加個「大」字,表示他只敢就此類學習發表一下看法。

所以,這個「大」字的意思絕不是曾子標榜自己是廣博之學(許多學者這麼認為),是高大上之學,這個真的是誤會曾子了。

這個「大」意味著一個事物成熟了,應該展現出的樣子(去止於至善)。亦或者表示這篇文章只針對一些有過經歷的、犯過許多錯誤的、走過許多彎路的成人而探討。

這兩者估計曾子兼而有之,一則智慧,一則慈悲。

這是大學的開篇。應該就是所謂的三綱八目。宋儒最大的失敗就是去解構大學。這麼一解構,大學的真意反而失去了。

就跟茶館文章中調侃羅輯思維一樣的,成功挺好的,但是你去解構成功,把成功歸結於某些東西,這個真的很淺薄。

中華文化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文章的全息性。你可以全部讀完去感悟,你也可以摘一段去感悟,你也可以從一句話中直接體悟。她不關心知識或者道理,她只關心你,她就像無數道門呈現在那裡,等著你進入。無論你從何處進入,你的生命從此就轉變了。

《大學》第一段已經講完了大學的全部,也講完了生命的全部。如果你能去體悟的話。

大學之道,在找到自己內心的光明;在讓心與人連接;在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中。

書茶友們讀儒釋道經典要習慣於一些分類方法和進階模式。我把她叫做中國式進階。

許多學者會分成三個次第:首先明明德,進一步則親民,最後達到無比圓滿的境界。他們錯過了核心。中國式進階既是進階模式,又是平等模式,還是回到原點模式,這個思維本身是量子思維。

她像一個圓。從明明德開始,到親民,到止於至善,這是一個圓。好像根本就沒有進步,但是又明明進步了。

同時中華文化知道所有的分離都只是概念,你無法真正分離任何事情。所以你常常會覺得她看起來在分類,實際上說的好像又是一個事情。

比如這裡明明德,那不就是找到內心的光輝嗎?內心擴展了那自然是親民的,而擴展自己的心量不就是止於至善嗎?這等於說的一個事情啊。

但是如果你去實踐,又發現可以分一個次第。我們一定要下決心為學,去提升自己,然後去這個世界和人交往去檢驗自己,以至於到達人我無別的完美境界。

你這麼去體悟去實踐,就發現中國文化根本是非邏輯的,因為她知道邏輯是一個假象。所以我一直認為把中華經典歸於以邏輯為基礎的哲學簡直就是莫大的侮辱。

所以,讀這些原典真是一種享受啊。好像讀一遍就凈化了自己一般。

我們將用最純正的力量

完成對教育的理想

歡迎教師掃碼入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境書茶館 的精彩文章:

《神秘巨星》:其實這不是一部電影

TAG:無境書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