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孟子》的世界

走進《孟子》的世界

楊汝清老師

字杭之,號水木心齋。著名儒家學者,虔誠的儒門守護者。

葦杭書院山長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美國舊金山燕京書院導師,南京國學聯盟導師,江南書院高校傳統文化社團聯合會指導老師。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文化大使,幸福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多年來致力於儒家文化傳播,奉行「以儒家解釋儒家,用經典詮釋經典」的治學理念,立足先秦儒家原典,系統研習《孝經》與「四書」,深入探求儒家核心價值。

何謂「大丈夫」

我曾在一次對公益律師的講座中激勵他們擔當社會責任時講過四句話——從容優雅,不疾不徐,張弛有度,卓爾不群。我認為當代的律師要守住卓爾不群的氣質。這同樣也是當代儒學復興時期一名儒者應有的精神,這種精神所體現的就是儒家所談的大丈夫精神。

大丈夫首先要有正氣、有擔當,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們現在都很熟悉後三句,我認為前三句更提氣兒,儒家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有清晰而堅定的定位。

朱子《孟子序說》

當今儒門淡薄,要復興必須有大丈夫的擔當,而孟子恰恰提供給我們這樣的思想資源。朱子引韓愈的一句話,「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道統之傳就是從堯開始談起,一直到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孟子尊崇孔子,讓中國人的思想回歸正統就像是在思想界治水,韓愈認為其功勞不在大禹之下。

程子講:「孟子性善、養氣之論,皆前聖所未發。」性善論雖然在有些人看了只是儒家的一種思想,但這一思想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儒家思想最終極的價值和思考,凡在認識上對性善有懷疑或者偏離的儒家思想者最終都或深或淺偏離了儒家,比如荀子、揚雄、歐陽修、陽明後學中的泰州學派等。同樣孟子所講的養氣的思想也對儒家文化以及後世的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們常說「但有三寸氣在」,中國對氣是非常重視的,一息尚存就是活人,這是儒學對生命的重要思考。

孟子作為一個以道自任的儒者,面對戰國時期逐漸混淆的思想和愈發敗壞的道德風氣,不計毀譽地與各家思想抗爭、論辯,程子認為是英氣,雖然缺少了孔子精神中所體現的溫潤,但卻是儒者在當時必須要做的擔當。所以他說:孟子大賢,亞聖之次也。

楊時說孟子一書,只是正人心,教人存心養性,收其放心。」正人心首先要正君,一正君而國定。如何正君呢?便要求為臣者不可以盲目而絕對地服從國君,不做愚忠的蠢事。但在具體處理和對待上又有很大的區別。孟子講臣有兩種,貴戚之卿和異姓之卿。貴戚之卿君有大過才勸諫,勸諫無果時為了保證家族的利益不受損害,可以將此國君換下來;而異姓之卿要做到君有過則諫,三諫不聽則逃之。因為他們可以隨時選擇離開,所以面對國君之過無論大小都有勸諫的義務,反覆多次國君不聽從的話就可以選擇離開他另擇明主。這就是儒家最真實也是最有智慧的君臣關係,也就是孟子所謂民貴君輕的思想。

心得其正,然後知性之善。孟子的思想是從人性善開啟的,同樣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辨明儒家對人性的這一態度,基於對人性的根本期待,孟子認為人是可以成為大丈夫的,有情感有理性,有愛有別。親親、仁民、愛物便是善之德的體現。「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就是心得其正的體現。

大丈夫精神

大丈夫主要體現在這句話,「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學禮、加冠、成人、有擔當才是大丈夫,這是孟子說的。學禮應知道什麼是大丈夫,古代的冠禮極其隆重,「三加」之後要拜父母、拜國君,就是要讓冠者從此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可以擔當責任的大丈夫。而禮就是培養大丈夫精神的重要手段。

志和氣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知言」後面是沒有逗號的,這樣的表述自有用意在其中,需要我們仔細去體察。「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正氣是可以養人的,晨曦微露中讀一讀《正氣歌》很快就不冷了。

我一直認為儒家的修行就在於讀書,在於對經典的修習。讀書就是養氣的功夫,養志同樣也在養氣,讀線裝書的過程中,無標點豎排本的閱讀就是一個意念引導氣息,進而氣沉丹田的養氣的過程。氣在儒家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在今天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好辯

孟子無奈而且沉痛地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所以讀孟子一定要記住「辯」,也即是「辨」。整本《孟子》都在談辨:義利之辨,夷夏之辨,人禽之辨,善惡之辨(人性之辨),男女之辨,貴賤之辨、王霸之辨,天人之辨,乃至與楊墨、農家等思想之辨。可以說只要真正把握住這些思想之辨就能夠很好地把握了儒家。

儒家的思考都是經邦濟國、心懷天下的。「擇不處仁,焉得知?」先天下後個人,儒家的核心思想都沒有大部頭的專著,重要的思想都是編出來的,前人的作品被大量引入,且任何編書的順序都是內涵智慧的。儒家的寶貴的財富,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精神,這是儒家思想的本源。

攝影/編輯:媒體網路組

江南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書院 的精彩文章:

儒學研修營、經典時習班
研究儒家經典的方法

TAG:江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