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穿越回春秋時期你不得不知道的各項禮儀

如果穿越回春秋時期你不得不知道的各項禮儀

祭祀禮儀:春秋戰國的祭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先祖、先賢的祭奠,一種是對鬼神的祭祀。而這兩種,又可歸結為對鬼神的祭祀,以祈求福祿。只是前一種還帶有一種對先人的懷念、紀念。《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沉祭山林川澤。以祠春享先生,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其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冬至祀昊天於圓丘;正月上辛祈谷於圓丘;孟夏雩祀於圓丘;季秋大享於明堂;立春祀青帝於東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不僅僅是春秋戰國時期,之後鬼神的祭祀規則是傳統中國比較重要的禮儀規範之一。它在夏商周三代早已奠定,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祭不越望這條規則是諸侯國祭祀鬼神的一條基礎性的規定,也就是《禮記王制》所說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是一條關於祭祀的等級和地域範圍的規定。

超出了這個等級和地域範圍就是不合法的。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這是一條對於祭祀範圍的規定,不是對地域範圍,而是對祭祀的客體即鬼神的範圍的規定:不是本群體的鬼神不能被本群體所祭祀。滅國不滅祀。能祭祀鬼神,代表著一個群體的存在。反之亦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滅國不滅祀的規則。以上這三條基本規則,分析其根本原因,也不外乎劃分和維護各群體的既得利益。祭祀的範圍和等級的規則的原因是:掌握的權力越大,它所能祭祀的鬼神就越多。隨著周天子和諸侯的權力失衡,諸侯們通過擴大祭祀範圍和提高祭祀等級等方式求得更多利益的事情,時有發生。鬼神的祭祀規則發生了很大變化。

政治禮儀:君臣之間的禮節,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舉止性禮節,主要是站立禮與跪拜禮;二是稱謂之禮。君臣之間的舉止性禮節,不僅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施用儀制。站立禮。君主向臣下所施行的主要是揖禮,即後世所說的作揖。《周禮》記載,周王召見諸侯之時,向其中沒有血緣關係的庶姓諸侯,施以推手小下之也即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動的土揖禮。向有姻親關係的異姓諸侯,施以和手平推的時揖禮。向同姓諸侯,施以和手前推再稍向上舉的天揖禮。如果穿越回春秋時期你不得不知道的各項禮儀。

周王與自己的直屬臣下在朝儀之時的禮節,《周禮夏官》記載: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門右。跪拜禮。先秦時的人席地而坐,正規的坐姿,是雙膝跪席,臀部壓在腳後跟對同坐的對方表示敬意,則臀部抬起離開雙腳,上身挺直。若再施以手或頭、上身的其他動作,則形成各種形式的跪拜禮,如所謂稽首、頓首、空首什麼的。《說文解字手部》段玉裁的注:凡不跪不為拜,所以史籍中提到具體的拜禮,就是指的這種跪拜禮。稱謂之禮方面,君前臣名是君臣稱謂之禮的重要原則,它是說:臣下在皇帝面前自稱必須用其名;在皇帝面前提到其他大臣,也須稱其名。

它循從禮俗中的尊卑之禮而成為君臣之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卑身份的臣子在有尊身份的皇帝之前,必須謙稱其名以示尊敬。如果某位大臣被破例允許不稱其名,則屬於君對臣的極高禮遇了,贊拜不名、詔書不明等便一屬此例。被賜予贊拜不名特權者,朝儀叩拜,贊禮官在皇帝面前不像宣其他官員那樣唱出其名,因為是在天子面前,而且是正規的朝儀當眾場合,所以官員們視其為恩遇殊榮。被賜以贊拜不名者,往往還賦予君臣禮制其他方面的特權,如入朝不趨—入朝上殿時,不像一般朝臣那樣以快步趨行表示對皇帝的禮敬,可漫步而行。

劍履上殿一般官員要遵從上殿時去佩劍、脫履的尊君禮制,而有此特權者是著履、帶劍上殿。嘉禮,具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於親近人際關係、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賓禮,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賓禮親邦,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兆曰視。《儀禮士相見禮》鄭玄註:士相見於五禮屬賓禮。凶禮,即弔慰家國憂患方面的禮儀活動。

包括喪葬禮、荒禮、吊禮、恤禮、襘禮等。後多特指喪葬、持服、謚號等禮儀。《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吊禮哀禍災,以襘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軍禮、有關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周禮》所舉大師、大均、大田、大役、大封,以及《開元禮》的告太廟、命將、出師、宣露布、大射、馬祭、大儺等。《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戰爭禮儀:原則是凡舉兵必師出有名,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雙方在戰爭前規定有時限原則一般是一天,而且戰爭的地點有講究。春秋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國境線附近,雙方的軍隊拉到各自的國境線,所以打仗的戰場也叫疆場。戰爭規則,打仗的時候如果看到對方的國君,不能攻擊,並且還要行禮。不鼓不成列。要等雙方排兵列陣好了後,才能開打,也就是說別人沒準備好,就不能開打。勝利方追擊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所以有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諷刺語句。還有禮不伐喪,不擒二毛等。投降禮儀。

道德規範式禮節:男女晾晒衣服,不能在用同一個晾衣桿,不能用同個衣架,甚至不能在同一個浴室里洗澡,丈夫不在的時候,要把他的席子枕頭被子什麼的收起來。男子在內室里不說話,女子在堂上不說話,非祭祀和喪事,不相授東西,如果非得相授,則要放在筐里,如果沒有筐,則放在地上,然後另一方撿起來。內外不用同一個水井,不用同個浴室,不互相借東西,男女不能穿同一件衣服。裡面說的話不出外面,外面說的話也不進裡面。男子進入內室時,不大聲喧嘩,不指指點點,晚上走路要有蠟燭,沒有蠟燭則不能走。女子出門必須用面紗蓋住臉孔,晚上走路要有蠟燭,沒有就停止。在路上,男的走右邊,女的走左邊。男女不雜坐,不穿同樣的衣服帽子什麼的,不親自給予。叔嫂不能過問,年長女性不能洗下衣,以門檻為界,外言不入內言不出。女子要是嫁出去,除非有大變故,不能回來。要是回來的話,兄弟不能跟她們同席而坐,不能同器而食。寡婦的兒子若非有卓越的表現,不能跟他做朋友。男女沒有媒人,不互相交往,無聘禮,不互相見面。如果不是祭祀場合,男女不幹杯喝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扇輕搖定江山 《天道》戰國四公子美名傳
春秋時期的這幾位國君是逗比還是在作死?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