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春來了,大地回暖。你知道立春節令之龍圖、物候、歌訣、習俗嗎

立春來了,大地回暖。你知道立春節令之龍圖、物候、歌訣、習俗嗎

遊子奔波歸恨晚,梓桑父老倚洪槐。今天,是春天的開始,願大地「暖流」溫暖每一位回家中的遊子以及仍在他鄉的「鄉愁」。

戊戌年立春日,臘月十九卯時二刻始(早上5:30分)。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亦代表了春天的開始,因此又稱「打春」。「立」就是「開始」之意。所謂的「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即是此意。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即太陽到達黃經315°之時,2018年公曆2月4日,表示著春天的開始。按照傳統觀點,屬相(生肖)以立春作為起始點。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期間,皆稱為春季。傳統上春節標誌著新的一年的開始,而立春則是真正春天的開始。

立春這時的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據古人記載,到了這一天,你若於晚間七點仰望夜空,能夠在方位角45度之處,瞧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往東北的。此方向,即為古人所稱的八卦方位之「艮位」。

物 候

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火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蟄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陟負冰:原為魚上冰,《元史志》改為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習 俗

當立春到來,氣候重返溫暖,春耕的季節到了。民間流傳與立春相關的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農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數字,是因為從冬至開始,數到六九頭共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鞭春」

由古代的祭春典禮演變,大約從漢朝開始,京府與各州、縣官府會於立春前一日,於正門前東、西側放置用泥土塑造的耕人與耕牛像,藉以象徵春天來臨,提醒農民準備春耕。

起初只是靜態的陳列,後來演變成「鞭打春牛」的活動,土塑的耕人被活人扮演的勾芒神所代替,勾芒神身穿綠色衣服,手執楊柳或絲杖鞭打土牛,示意喚醒牛隻準備耕作,是謂「鞭春」。

按照歷代風俗,官吏鞭春後,民眾會爭奪春牛身上的土片,以撒到自家田地中,冀望當年的農作物獲取大豐收。

「咬春」

於立春當天,用餅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餅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

立春之食

說到了吃的,是不是讓您開始餓起來了呢?不過,回暖的立春代表我們的陽氣逐漸興旺的時節,在立春之時,我們得考慮藉由飲食來調養身體,所以應該吃一些辛甘發散的食物,至於酸收之味的食物,暫時先克制一下嘴饞,拿其他的美食代替吧!

立春導引龍圖

黃經 315°南回赤維-16°21」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少陽三焦相火

坐功:宜每日子、丑時,兩手相疊按左大腿上,上體連頭向右轉,目視右後上方,略停幾秒,再緩緩轉向左方,動作如右,左右聳引各十五次。然後,叩齒三十六次、吐納、咽津三次。

養生:風氣積滯,頂痛、耳後痛、肩臑(音nào,中醫學上指自肩至肘前側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痛、背痛、肘臂痛,諸痛悉治。

最後,列示古代所流傳的一首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歌訣,來與各位分享:正月立春雨水節,二月驚蟄及春分,三月清明並穀雨,四月立夏小滿方,五月芒種並夏至,六月小暑大暑當,七月立秋還處暑,八月白露秋分忙,九月寒露並霜降,十月立冬小雪漲,子月大雪並冬至,臘月小寒大寒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潤生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解說芻狗的地溝油,你還要來一份嗎?守中章悟義解說
帶你了悟透心的本質,《心經》如何才能明心見性?水潤生的悟佛心義

TAG:水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