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每個學生都是資優生 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爆發

每個學生都是資優生 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爆發

劉京海

「所有的學生都是資優生,只是他們『爆發』的時間點不一樣而已。資優的定義不是以考試成績來衡量,而應該以多元的視覺來評價。」2月3日,成都七中舉行第三屆「資優生家校共育高峰論壇」,校長易國棟在論壇上發表了這個觀點。

論壇現場請到了當代教育名家、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長劉京海,教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周彬,成都七中的優秀校友、電子科大大數據中心教授周濤等,專家們個個妙語連珠,為現場觀眾送上了一場豐盛的教育類饕餮盛宴。

周彬

周彬教授說:預習是態度問題,一個會預習的孩子,遲早有一天把老師幹掉;一個不會預習的孩子,遲早有一個會被老師幹掉!孩子的地位太高,意味著捧殺!興趣不是學習的起點而是學習的結果,把學習的興趣還給孩子。」

周濤

七中校友周濤在論壇上說:「我始終相信,一個人付出的努力決定著他的收穫,這是不二法則。」周濤說,七中給學生提供的視野和格局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他在上高中時候,學校就邀請了很多名師大家給學生開設講座,為他們開闊了眼見。「什麼是資優生?就是要知道全世界最厲害的那批人在幹些什麼,資優生有一種潛能,他們能夠在未來二十年成為世界上引領某一個領域的傑出人才。」周濤說。

周濤高考之前一直參加計算機方面的競賽,他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周濤的爸爸希望他能夠報考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或者是中科大的計算機專業,而周濤的理想確實報考中科大的物理專業。周濤對他父親說:「你這輩子認識計算機方面最優秀的人也就是我了,所以你的經驗對我起不了任何幫助。」最終,周濤就讀了中科大的「零零班」,並最終在人工大數據領域成為佼佼者。

周濤對在場的家長們說,人生的路有很長,這一代的孩子將來遇到的快節奏,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會比我們這一代人更大。家長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為下一代出謀劃策,這是不科學的行為。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子女自己去選擇人生,只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通過努力從低谷到巔峰,才會體現出人格魅力。的確,放手比握緊更需要勇氣!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江冬秀:名分下的誤解、堅守,和愛
陽光明媚 400名市民鳳凰山歡樂跑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