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大利器,助你攻克血栓難題

三大利器,助你攻克血栓難題

血栓如同遊走於血管內的殺手,因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一直是心血管領域裡比較棘手的問題。

作者:金迪 王玉偉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一般認為,血栓形成的三要素為血管內皮損傷、血液成分改變和血流動力學異常,但具體到個案,其機制又不盡相同。只有溯本求源,才能有的放矢:高度依賴血小板的動脈血栓,治療以抗血小板為主;靜脈血栓對血小板作用依賴性低,治療則以抗凝治療為主;心腔內血栓對血小板依賴介於動靜脈之間,低危患者以抗血小板治療為主,高危患者以抗凝治療為主。

接下來,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抗栓三大利器——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以及溶栓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分四類: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環氧化酶抑製劑---阿司匹林,TXA2合成酶抑製劑---奧扎格雷鈉、咪唑類藥物,TXA2受體拮抗劑——塞曲司特。血小板ADP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塞氯匹定。GP Ⅱb/Ⅲa受體拮抗劑:非肽類——替羅非班,合成肽——依替巴肽。升高血小板內cAMP的藥物:磷酸二酯酶抑製劑——西洛他唑、雙嘧達莫,腺苷酸環化酶抑製劑---前列腺素E1、前列環素。另外,還有GPⅠb受體拮抗劑、血小板血清素受體拮抗劑、血小板凝血酶受體拮抗劑等。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環氧化酶抑製劑,可以抑制血小板中環氧化酶-1,阻礙花生四烯酸衍生為TXA2(血小板活化和血管收縮強有力的激動劑)。阿司匹林嚼服後約30~40分鐘血漿濃度達到高峰,腸溶阿司匹林製劑需3~4小時方可達到高峰,停用後需5~6天才能使50%的血小板功能恢復正常。早晨服用較夜間服用更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2. 氯吡格雷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體主要有 P2Y1和P2Y12兩種亞型,ADP與P2Y12受體結合後觸發穩定而持久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不可逆地阻斷ADP和血小板P2Y12受體結合,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前體藥物,需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作用形成活性代謝物,負荷量300 mg起效快速,3小時內提供全部抗血小板效果,停葯後5天血小板聚集逐漸恢復。

3. 替格瑞洛

替格瑞洛是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P2Y12受體。替格瑞洛血漿半衰期為8~12小時,需每日給葯2次。服用負荷劑量替格瑞洛後30 min內可顯著抑制血小板活性,2小時達到最大藥效,停葯後血小板功能恢復快。

4. 替羅非班

GP IIb/IIIa受體是血小板聚集最後的共同通路,GP IIb/IIIa受體拮抗劑是最強、最直接的抗血小板葯。替羅非班阻斷血小板GP IIb/IIIa受體與纖維蛋白原等配體結合,有效抑制各種血小板激活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停葯後血小板聚集恢復快。

5. 西洛他唑

磷酸二酯酶通過水解環磷酸腺苷(cAMP),降低細胞內cAMP 水平,促進血小板聚集。西洛他唑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減少cAMP降解,從而升高血管內及血小板cAMP水平,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張血管的作用,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停葯後可迅速恢復。

抗凝藥物

臨床常用抗凝藥物包括:間接凝血酶抑製劑——肝素、低分子肝素。直接凝血酶抑製劑——達比加群、重組水蛭素、比伐盧定。凝血酶生成抑製劑——Xa因子抑製劑(利伐沙班、阿哌沙班)、IXa因子抑製劑、VIIa因子抑製劑。重組內源性抗凝劑——活化的蛋白C、抗凝血酶、肝素輔因子II。凝血酶受體拮抗劑。維生素K依賴性抗凝劑——香豆素類,如華法林。去纖維蛋白製劑——去纖酶。

1. 肝素

肝素可以激活抗凝血酶III,抑制凝血酶(IIa因子)、IXa、Xa等凝血因子。起效迅速,抗凝效果顯著,半衰期短(0.5~1小時),可快速被硫酸魚精蛋白中和,容易導致出血、血小板減少症、骨質減少症等副作用,需定期實驗室檢測。

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製備而成,分子量較低的肝素,與Xa結合選擇性高,抑制Xa因子的活性,也可抗凝血因子IIa(作用較肝素弱)。與肝素比,低分子肝素經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4~6小時),不良反應少,出血發生率低,無需實驗室檢測。

3. 華法林

維生素K拮抗劑,可以抑制維生素K參與的凝血因子II、VII、IX、X在肝臟的合成。華法林口服吸收迅速,治療窗窄,與多種藥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應用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作為華法林的劑量標準,推薦參考指標INR在2.0~3.0之間。

4. 新型口服抗凝葯

新型口服抗凝藥包括直接凝血酶抑製劑、Xa因子抑製劑,不同於華法林作用於多個凝血因子,而是抑制某一個凝血因子,作用於凝血瀑布中最重要的靶點IIa因子和Xa因子。

直接Xa因子抑製劑通過與Xa因子結合,阻止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直接凝血酶抑製劑特異性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從而阻止纖維蛋白原裂解為纖維蛋白,阻斷「凝血瀑布」最後一個環節。新型口服抗凝葯口服起效快,相對於華法林半衰期較短,與食物和藥物之間很少相互作用,無需監測常規凝血指標,且劑量個體差異小,可固定劑量服用。

溶栓藥物

溶栓葯,顧名思義,溶解血栓的葯,而纖維蛋白是血栓的重要成分。那麼,先來了解一下人體內纖維蛋白溶解過程:首先,血漿或組織中激活劑活化並轉化為纖溶酶原激活劑,然後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最終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被分解。溶栓藥物的作用在於:激活纖溶酶原形成纖溶酶,使纖維蛋白降解,溶解已經形成的纖維蛋白血栓,同時降解纖維蛋白原。

第一代為尿激酶、鏈激酶,第二代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阿替普酶),第三代為TNK-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NK-tPA)、瑞替普酶(r-PA)。針對此類藥物的使用,需掌握溶栓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1. 尿激酶

尿激酶是新鮮人尿中提取的一種能激活纖溶酶原的酶,催化裂解纖溶酶原成纖溶酶,發揮溶栓作用,對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靜脈注射尿激酶後,患者體內纖溶酶活性明顯提高,停葯數小時後,纖溶酶活性恢復原水平。

2. 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的主要成分為糖蛋白,通過其賴氨酸殘基與纖維蛋白結合,激活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與尿激酶不同,阿替普酶選擇性地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結合,並激活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發揮溶解血栓的作用。

結語

在血栓預防方面,要針對血栓形成的機制選取合適的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物;而當血栓形成後,又要選擇合適的抗栓藥物或溶栓藥物補救處理。三類藥物在臨床工作中都至關重要,選擇合適的藥物,並做好預防血栓的宣教,才是攻克血栓難題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心血管 的精彩文章:

平卧胸悶,坐起好轉,這位患者到底是什麼病?

TAG:醫脈通心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