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學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愛孩子不要太用力

北大學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愛孩子不要太用力

最近不知道怎麼啦,關於父母孩子的的問題刷屏朋友圈。這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爆出驚天炸雷「北大學子萬字長文控訴父母,12年春節不歸6年拉黑父母」。這件事情大家議論紛紛,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看法,關於這個事情的原委,小編也思考了好久,今天來說道說道。

01可憐天下父母心:生活上的控制,讓我失去存在感

在萬字長文里,透過紙背能夠感受到王猛心理巨大的壓力,生活的讓人窒息。母親對他的過度「關心」變成了控制。

王猛說,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五六年級時,自己對奧數很有感覺,而一開始母親並不樂意讓自己去,一次在外參加奧數考試回來後,發現攜帶的文件夾不見了,找回後發現被人劃壞並塗抹,母親非但沒有安慰,反而說,

「這下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母親的過度的愛,變成了一種讓人窒息的控制,這是溺愛,是無知的愛。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需要有才能和淵博的生活教育。」

當孩子還是嬰兒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以生活為主,父母決定孩子吃什麼飯,穿什麼衣服,去哪裡玩等等這些生活上的事情。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的,父母慣性行為讓我們為孩子操不完的心。我們生怕孩子長大,我們不會放手。這種生活上的細緻入微的「關照」,成了傷害孩子的「控制」。

這讓我想起了黎巴嫩籍美美國作家紀伯倫的詩: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對生命本身充滿渴望的兒女。

他們由經你來到這世界,但不是因你而來,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他們只是身體居住在你的房子里,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住在明日之屋,

縱然做夢,你也無法前去探訪。

你可以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流,也不會停留在過去。

你是弓,兒女是從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瞄著未來之路的靶,

用力氣將你拉開,使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喜悅的心情,在他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就如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同樣喜愛無比穩定的弓。

今天重新讀起這首詩,有了新的理解,希望父母天下父母也能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

02可憐天下父母心:情感上的漠視,讓我的心靈流浪

小學時,因為不會剝雞蛋,他遭到同學的取笑,後來傳到家裡親戚耳里,又一次遭到了親戚的取笑,且不止一次,「但面對取笑,家人從來沒有保護過我,不以為然。」參加父母安排的一次旅遊,當導遊當著全團二三十個人的面提出「這位北大的狀元和兩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王猛瞬間僵住,「我不知所措,什麼也沒有說。」父母也沒有搭話。

向父母反映自己調座位後身邊環境變得糟糕時,也遭到了父親的打罵,「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高二時,再向父母反映學校的處境,提出想跟校方談談時,父親依然沒有支持,而是說「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

孩子身體是長大了,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很多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父母是孩子心靈的依靠,是最後的稻草。情感上的忽視,為心理不健康埋下伏筆。

這提醒父母,在滿足生活需要,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也要考慮孩子心理問題。心裡上你的孩子還不如你想想的強大。我們成人最容易犯下的兩個錯誤:生活上把孩子當成小孩,處事上把他當成大人。希望他能夠見人打招呼,卻忽視了他內心的害怕和害羞;希望他在學校受了委屈,能夠找老師說明緣由,卻忽視了他內心的膽怯;希望他能在家庭聚會時能夠完美的展示自己的才藝,忽視了對這種場面的掌控能力…………

記得小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大人開玩笑說,你不是你媽親生的,你是路邊撿的。你媽媽不要你了等等這樣的話來逗引小孩子開心。其實話造成的這些傷痛往往伴隨孩子很多年,卻不敢找父母求證。

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教授有一本書《與孩子一起長大》,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與孩子一起長大,在心理上做與孩子心靈相通的父母,了解孩子,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要求孩子。做為父母,當孩子心理感到迷惑不解或者心理上需要我們幫助時候,一定要及時伸出援手,給孩子安全感。

愛孩子要懂得進退,把握分寸。不能太用力,用力過度,孩子感覺被控制,不能成長,孩子巨嬰。也不能完全放手,孩子需要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孩子心靈的依靠。

我特別同意一句話:最好的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基於強烈的親密感,又能在孩子長大以後學會得體的推出。

願天下父母安心,孩子順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腸道益生菌的秘密
我的2017年度觀影十佳 by 張藍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