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不管經歷怎樣的苦難 生活都要繼續

讀書∣不管經歷怎樣的苦難 生活都要繼續

作者簡介: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籍阿富汗裔作家、醫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說《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

《燦爛千陽》以阿富汗戰亂為背景,時空跨越三十年,用細膩感人的筆觸描繪了阿富汗舊家族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她們所懷抱的希望、愛情...「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是貫穿全書的題眼。在胡賽尼看來,飽受苦難和不公的女性,就是阿富汗這座文明古城的徽標。

瑪麗雅姆是阿富汗一個有錢人的私生女,她和母親被安置在鄉下的一間破舊的泥屋裡生活,她的父親擁有三個妻子和十個子女,瑪麗雅姆最期盼父親每周一次的探望,她希望父親能帶她去他自己開的電影院里看一場《木偶奇遇記》,她希望去看看父親豪華的家和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妹,然而父親只陪她釣魚,釣魚很有趣,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等待。15歲生日那天,瑪麗雅姆嚷著要和父親一起住,父親沒有如約來接他,她獨自徒步來到繁花似錦的城市在父親的深宅大院前徘徊等待,與此同時她的母親因為害怕失去相依為命的女兒絕望的弔死在泥屋外的一棵樹上.之後,繼母的遊說和父親的妥協使得15歲的瑪麗雅姆被迫嫁給了40多歲的鞋匠拉西德,從此在喀布爾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了噩夢一般的生活。

萊拉是喀布爾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漂亮女孩,有相對和睦的家庭和青梅竹馬的戀人。而戰爭摧毀了這座城市,一顆炸彈奪去了她的雙親,戀人塔里克一家逃亡他鄉,她腦海中最後的幸福是和他初嘗禁果的那個下午,他要帶她走,他不斷的求婚,她不斷的拒絕,她不能推卸對父母的責任。這一別,萊拉生命中苦難的序幕就此拉開……

鞋匠拉希德從廢墟中把萊拉救出來帶回家,命令妻子瑪麗雅姆悉心照顧,已成孤兒的萊拉在稍許恢復之後突然得知戀人塔里克在逃亡中病死醫院。絕望的萊拉在發現自己懷了愛人的孩子之後同意嫁給已經50多歲的拉希德,拉希德暴躁,蠻橫專制,雖然饞涎萊拉的年輕美貌但在萊拉生下女兒而非兒子之後,很快對她如同瑪麗雅姆一般頤指氣使,拳腳相加。於是兩個善良而命運多舛的女人由敵對轉為聯盟,十多年來瑪麗雅姆生活在丈夫暴力和冷漠中,乾涸的心因為萊拉給與的溫暖而融化,她最快樂的時光是和萊拉在繁重的家務之後做下來喝幾杯下午茶,吃幾塊餅乾,聊自己過往的日子,和父親在一起的稀疏而快樂的時光。她更沒想到的是萊拉剛誕生的女兒竟然和自己一樣是私生女。

萊拉和瑪麗雅姆開始策劃逃跑,這一場失敗的逃亡使得萊拉和女兒差點被拉希德活活餓死,瑪麗雅姆被打的奄奄一息。而阿富汗被塔利班佔領,局勢混亂,法律不許女人出外工作,獨自上街,拉希德的鞋店被燒毀,他們陷入了饑荒的困境,此後萊拉又生了個兒子,女兒被寄養孤兒院,生活舉步維艱,在這時萊拉居然見到了深愛的塔里克,塔里克就站在她的面前,高大而消瘦,英俊,分別了8年,23歲的萊拉覺得自己青春消亡容貌枯竭,只有因他而死去的心忽然活了……

殘暴的拉希德很快從年幼的兒子那裡得知了萊拉和塔里克的重逢,他承認自己當年買通他人欺騙萊拉戀人已死的無恥行徑。這一次這個妒火中燒的男人幾欲殺死萊拉,瑪麗雅姆為救萊拉,執起鐵鍬向這個恨之入骨的男人頭頂拚命敲下去,她覺得這是她第一次決定自己生活的軌跡。瑪麗雅姆含淚送萊拉帶2個孩子投奔塔里克,自己坦然接受了死刑。

描寫瑪麗雅姆走向死亡的這段寫的相當細膩,相當感人。這個出身卑微,又所遇非人的柔弱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里卻表現得勇敢而堅強,她在回顧自己一生僅有的幾個幸福片段時覺得滿足,她所遺憾的是不能再同親愛的萊拉一起喝午茶,看不到與她情同母女阿茲沙長大成人,但她覺得自己終於成了別人眼中的重要人物,甚至是英雄,這以死亡換得的殊榮感並不算糟糕。瑪麗雅姆悲慘的一生也許正是阿富汗婦女最為典型的代表。

劫後餘生的萊拉終於能和心愛的人及2個孩子在一起了,瑪麗雅姆用生命成全了她這隻飄在夢境里的渺茫幸福,她淚眼婆娑,滿懷感激。在這個紛亂而險境叢生的人世,生死相鄰,絕望和希望交織,他們回到政局稍穩定了的故鄉喀布爾,他們相信他們能重建家園,長相廝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對貴族政治、紳商社會等幾個概念的理解
嚴歌苓《陸犯焉識》筆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