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理解《易經》中的泰和否

如何理解《易經》中的泰和否

泰卦乾在下坤在上,否卦坤在下乾在上。按照傳統易學的解釋,乾為天,坤為地,偏偏泰卦天在下面,地在上面,按理說天在上地在下那才是泰呀,為了解決 這個矛盾,只能創造一個新概念,叫做天地相交。泰卦之所以是泰是因為它代表天與地相交,所以便產生了天地相交為泰,天地不交為否觀念。那麼什麼是天地交?什麼又是天地不交呢?那麼還得創造新觀念,什麼地氣升而為雲,天氣降而為雨,這其實是內經里的觀念。好傢夥,你看易有多神奇,中醫的道理它都知道!真是愈出愈奇了。

我們講過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上下相疊而成的,如果我們將每個三爻卦都看作是一個整體,那麼六爻卦可以看作是上下兩位二爻卦。二爻卦的下位,不僅代表位置在下,還代表位置在里。二爻卦的上位也不僅代表位置在上,也可以代表位置在外。所以泰卦我們可以看作是乾在里,坤在外。乾三陽,代表陽多,陽盛。坤三陰無陽,代表沒有陽。所以乾可視為大,坤可視為小,這樣泰卦就是大在里小在外,親近大的遠離小的。比如,得到西瓜捨棄芝麻,把重要事情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把次要的事情安排在次要的位置上。再比如,處理事務分別輕重緩急,將重要的,緊急事務優先處理,把相對次要的不著急的事務可以適當延後,或者為了重要的利益犧牲次要利益,為了長遠的利益而犧牲近期的利益。泰卦親大遠小,大近小遠,其實就是本末相順、主次分明、輕重緩急不失其序、失小得大、舍遠謀近、不詳枝葉,專務根本,這些概念,所以泰即是順。否卦親小遠大,小近大遠,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明、輕重不分、捨近求遠、捨本逐末、因小失大、丟了西瓜撿了芝麻,這些概念,所以否就是逆。所以,泰和否,就相當於我們常說的順和逆這兩個範疇。我們完全不需要牽強多餘的觀念來解釋它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紅振 的精彩文章:

《周易》乾卦經文解讀
探究國學經典之本義,尋找未來文華之方向一一我的國學觀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