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介入治療術前常用藥物一覽

介入治療術前常用藥物一覽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指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療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療不僅是用器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引起的機械性阻塞,它還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預防及解除冠狀動脈痙攣等,因此,術前需要應用多種藥物,才能保障手術的順利開展。小編整理了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前使用的藥物,供大家參考。

【葯說】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相關用藥

作者·Alice來源·醫格心領域

出血是抗凝、抗血小板治療的一個重要併發症,抗栓不足很可能會誘發支架內血栓的形成,而抗栓過度時又會誘發或加重出血,因此,做介入時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術前恰當用藥,對患者的遠期預後非常重要。

一、介入治療術前的抗血小板治療

對於未服用過抗血小板藥物的擇期治療患者,建議術前3~5天開始口服阿司匹林0.3~0.5g/d,同時口服氯吡格雷75mg/d或噻氯吡啶0.25g,2次/天。

對於已經口服阿司匹林7天以上的擇期治療患者,繼續阿司匹林0.1g/d,提前3~5加服氯吡格雷75mg/d(或噻氯吡啶0.25g)。

二、抗心絞痛藥物的術前使用

病情穩定的患者介入術前繼續使用原有的抗心絞痛藥物。對於心絞痛反覆、不穩定發作的患者,應該及時給予硝酸持續靜脈滴注,10ug/min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至癥狀緩解或達到最大耐受量。

術前長期口服β受體阻滯劑者,若基礎心率在50次/分以上,可以繼續原量服用,若基礎心率<45次/分,手術當日應減量服用或暫停服藥一次。對於懷疑有冠狀動脈痙攣情況者,術前應服用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

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術前準備

術前應該嚴格控制患者的血容量,積極防止液體瀦留,進而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必要時可使用利尿劑利尿,同時也要避免患者血容量過低導致腎臟灌注不足而誘發腎功能不全。

術前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鈣離子拮抗劑可提高心肌 對介入治療過程中球囊擴張所致的缺血的耐受性,對能耐受的患者應給予使用。對於明顯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左心衰竭行緊急介入治療的患者,應該使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治療以盡量維持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穩定,以保障手術的安全進行。

四、長期口服華法林抗凝患者的術前準備

持續性房顫或更換了人工心臟機械瓣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華法林進行抗凝,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生。如果在服藥期間進行血管穿刺,局部發生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將增加,應該在介入術前5天左右停用華法林,同時監測PT或INR,其指標恢復正常時安排介入操作,術後重新服用華法林。需要強調的是,從患者術前停用華法林到術後華法林重新發揮穩定的抗凝作用期間,應該使用肝素抗凝。

總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損傷冠狀動脈內皮細胞,甚至引起內容撕裂,導致血小板在局部的粘附、聚集、活化,形成血栓,並且植入血管的支架也可能作為異物激活血小板誘發血栓形成,因此,介入治療手術前應用相關藥物,降低血栓發生風險,保障手術的順利開展,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格心領域 的精彩文章:

1個病例帶你了解:災難性抗磷脂抗體綜合征
掌握結合臨床so easy

TAG:醫格心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