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曾大破劉備,力保東吳江山,晚年卻捲入太子之爭已致身死

此人曾大破劉備,力保東吳江山,晚年卻捲入太子之爭已致身死

我們知道的陸遜在三國中第一次登場時在夷陵之戰中大破劉備,一戰成名,後來又在石亭打敗魏國名將曹休,最終官拜丞相,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被贊為一代社稷之臣。

然後這樣一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的名臣晚年卻因為因為捲入了吳國的太子之爭,落了個被逼身死的下場。

陸遜,出身於江東傳統的四大家族顧、陸、朱、張的陸家,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祖父陸康在孫策的兵鋒壓力下病死,幾年以後,孫氏全面掌控江東。等到二十一歲那年,為了家族,年輕的陸遜眼前只有兩條路能選,要麼取得孫氏的信任,為孫吳做官,要麼眼看家道中落,對於任何人來講,第一條路是唯一的選擇。

於是,陸遜出仕孫吳,征伐山越,協助呂蒙謀取荊州,夷陵大破劉備保江東安危,石亭大破曹休,陸遜的一生,謹小慎微,戰戰兢兢,極盡謙恭之能事。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幾乎都在表達一種態度:我已經恭順你們孫氏,請相信我。

而孫權也確實給了他應有的信任,不但給了與他的才能相等的位置,還把自己哥哥孫策的女兒嫁給了他,這一切,直到孫權晚年太子之爭的爆發。

赤烏四年,孫權長子孫登逝世。孫登死後,太子之位空缺,孫權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同時,一批權臣圍攏在孫權四子魯王孫霸周圍,企圖奪取太子位置,朝廷上逐漸行了太子黨與魯王黨兩派。

以全琮為代表的江東全家支持魯王,而以顧譚、顧承為代表的顧家全力支持太子,不久,孫權因為聽信了讒言準備廢掉孫和的太子之位,此時的陸遜貴為丞相,又得孫權信任,完全可以充耳不聞,高高掛起。但他背後的陸家卻與顧家有親,陸遜身為丞相,而自己的家人卻明裡暗裡參與黨爭。這個時候,即使陸遜想要明哲保身,也已是不可能,最終導致他已被莫名拖進了這場二王之爭中。

更要命的是,陸遜又是個擰巴的人,既要保護家族,又對孫氏忠心耿耿。眼見黨爭愈演愈烈,江東各個大小士族皆被捲入其中,陸遜萬般焦急。於是,他做出了那個毫無政治眼光卻不得不做的無奈決定,他上書孫權,在陸遜的信里,他闡明了太子應有的地位,並要求回到建業,當面陳述自己無法寫進信里的意見:因嫡嗣而起的黨爭,將是朝政紊亂,國本動搖的災禍。

但他的忠心,卻得來了孫權的大怒,在當時的孫權眼中,陸遜,儼然變成了太子黨一方的領袖人物。而後者,也確實有著這樣的形象:誰讓他是丞相,誰讓他是東吳四大姓之一的陸家,陸遜想沒想到他的結局,我們不會知道。在上書孫權的時候,他是否考慮過自己的身份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們也無法了解。但孫權不會理解他,因為這已經觸及了他的紅線。為了將可能的危險掐死在搖籃里,孫權痛下殺手,處死與陸遜關係密切的太子太傅吾粲,流放與陸遜有姻親關係的顧譚、顧承、姚信,同時不允許陸遜返回建業,並多次派使者前往武昌,責罵陸遜。

眼見身邊的密友親朋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並且自己多次被孫權派人責罵,陸遜憂傷過度,於赤烏八年含恨而亡,終年六十三歲。

也許在死掉之前,他會朦朦朧朧的明白,自己的忠誠找錯了對象。

而太子與魯王的二王之爭的結果也是誰也沒有料到:公元250年,孫權廢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立最小的兒子孫亮為太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策遇刺後,為什麼要把江東留給孫權?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孫權不敢稱帝是因為他只想守住江東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