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崛起成為科技大國帶來的挑戰

中國崛起成為科技大國帶來的挑戰

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實驗室:中國崛起成為科技大國帶來的挑戰

研究概要

中國在知識密集型領域正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在2050年前成為科技創新全球領導者的雄心似乎也觸手可及。中國GDP中研發經費支出的佔比已經超過歐盟,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博士生數量也超過了美國。

中國期望發揮本土科學人才的作用,但其科學發展模式仍然包括將本土培養的學者輸送到世界頂尖研究機構,在他們能力充分發展並獲得人脈網路後回國繼續開展職業生涯,國家再從中獲利。美國仍是中國學生最嚮往的目的地,這使得中美之間建立起互利的科技網路與聯繫:中國得以崛起,而美國繼續維持其科學前沿的地位。歐盟與中國的科學聯繫則要弱於美國。歐盟應逐步與中國建立更多的聯繫,以免被遺落在未來的多極化科學技術世界之外。

文|Reinhilde Veugelers,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引言

歐洲和美國過去在科學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已崛起為新的科技強國。中國在科技領域崛起的一個關鍵標誌是其研究開發(R&D)投資的大幅增長,增速遠超美國和歐盟。中國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國,佔世界整體研究開發資金的20%。

從高科技製造業整體附加值的角度來看,中國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在商業知識密集的服務業(商業、金融與信息)附加值方面,中國如今已超過日本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歐盟。

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並非偶然。連續幾屆中國領導人都將科技視為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著力發展中國的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崛起為科技大國很可能影響到歐美的科技地位。美國的科技模式一直非常開放,因為美國的科學和技術人才高度依賴於移民,特別是來自亞洲的移民。中國的崛起引發了人們對美國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可持續性的擔憂。另外,美國還不願配置公共資金來支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其移民政策也日益嚴苛。

歐盟希望在科技領域趕超美國,但難以吸引或留住頂尖科學人才。歐盟最關注的是構建其一體化內部研究市場(歐洲研究區,ERA),以及取消歐盟內部對研究人員的流動限制。儘管歐洲研究區旨在打造開放區域,但其國際戰略的重點在於歐盟的內部合作,極易忽視美國及新興亞洲國家的夥伴作用。

走向多極化的科學世界

美歐都曾在科研論文的發表上領先於世界,但如今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在工程領域中國發表的論文佔全球總數的1/3以上,而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國發表的論文則佔全球總數的1/5以上。從研究質量上看,美國的科研論文被引率以無可爭議的優勢位列第一;歐盟在努力趕超,但仍低於美國。雖然目前中國論文在全球被引率前1%區間中的佔比仍低於1%,但中國正在不斷進步,並已經與日本並列。

中國研發人員數量不斷增加。2014年,中國全職研究人員約為150萬人,超過美國的130萬人,是日本研究人員總數的2倍,約為歐盟研究人員總數的85%。科研人員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理工科教育的進步。

多極化的科學世界:對西方科學界的影響

科學力量向中國的轉移是否會切斷科學人才從東方向西方的流動?正在興起的中國是否會成為西方開展科學合作的新夥伴?

首先,學生及學者的國際流動出現變化。中國科學力量的提升使得西方國家擔心中國人才流動速度會放慢。美國大學中相當數量的科學人才來自國外,特別是中國,因此美國尤為擔心無法繼續吸引世界頂尖人才。

中國正通過外派學生前往頂尖研究機構(主要是美國)並使其學成歸國的方式來打造中國的科技實力。儘管多數中國科學家不會在畢業後馬上回國,但這些科學家可能會在其職業發展中後期選擇回國。為將更多本土人才吸引回國,中國為這些學者提供職位、住房、設備、研究團隊、資金以及優惠的稅收政策。如果中國科學家推遲其歸國時間,美國仍有很大機會從引進的人才中獲利。

在歐盟就讀的外國博士生,包括中國學生相對而言很少留下來。2007年歐盟實施了新的資助計劃,用以支持科學家的研究計劃。除了支持歐盟的科學家,該資助還用於吸引歐盟以外的頂尖科學家加盟。這一資助計劃現在吸引的科研人員超過9000人,其中來自中國的比重最大,佔18%。這一案例表明中國研究生也會被吸引去歐盟,至少被吸引去優秀的科研中心。

第二,科學的國際合作也有所變化。國際合作使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得以與其他地方的頂尖專家合作,參與國際合作的科學家往往能做出更高質量的研究。

歐盟是最傾向於國際合作的,但對於歐盟而言,國際合作首先意味著是歐盟內合作。中國的國際合作相對較少,但2000年以來開展的國際科學合作在全球佔比不斷提高。美國與中國開展合作越來越多,但歐盟與中國的合作卻沒有大幅進展。美國與中國密集的科研人員流動無疑強化了中美合作網路,但歐洲國家卻很少成為中國合作的關注點。

多極化的科學世界:科學之外的影響

中國崛起為科技大國這一事件將超越科學本身,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創新、企業家精神、經濟增長潛力都會造成影響。中國企業將利用中國的科技力量提升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會增加對電子硬體和軟體的投資,向西方競爭者發起挑戰。

中國科技的興起對西方國家還有其他影響。西方企業和經濟體依賴於全球範圍內可訪問的知識庫。如果中國將更多科技人才留在本土,那麼西方企業的知識庫來源就會減少,其以科技競爭力為基礎的發展戰略也會受阻。

跨國企業及其子公司在國際技術合作中也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鑒於當今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市場的增長潛力、科研資源質量以及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聯繫渠道,中國愈發成為外國科研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跨國企業也紛紛來此開展科研活動。

多極化的科學世界對歐盟的啟示

中國將投資高等教育和科技列入其經濟發展政策當中,增強知識密集型領域的全球競爭力,由此快速崛起為科技大國,創造了更加多極化的全球科技格局。與美國相比,歐盟與中國的科技聯繫並不完善,歐盟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首先,歐盟必須展示出其致力於參與科學全球化的強烈意願,並確保歐盟經濟從中獲益。為此,歐盟必須構建一個具備卓越科學技術的一體化歐洲科學與技術區。這將幫助歐洲研究機構吸引海外優秀人才,並成為國際科技合作及與海外頂尖研究者構建網路聯繫的優先對象。

其次,歐洲科技政策制定者應推動科技合作,不僅在歐盟內部,還包括與非歐盟國家。歐盟應儘力吸引最好的國外人才,同時歐盟的人才也應該走出歐盟去世界其他頂尖學府及科研機構交流。

最後,歐洲不需要在歐盟層面提出重大的新倡議,只要現有的那些旨在趕超世界科技前沿的倡議得到更切實的實施即可。與中國、美國等前沿國家簽訂雙邊科技協議應當成為歐盟國際科技關係的優先事項。在這些科技協議中,歐盟應確保雙邊合作投資項目的相互開放度,並為雙向流動項目提供支持。

END

薈萃智庫思想

推動智庫合作

提升智庫成就

中國智庫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智庫網 的精彩文章:

斯德歌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中俄在北極展開合作
中國新型C919客機:不明朗的未來

TAG:中國智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