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在科學中,地震的產生情況十分的複雜,但是也不排除地震形成的多種方式,根據德克薩斯大學科學家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慢動作地震或「慢速滑動事件」可能破壞斷層的淺部,而這一部分在大型海嘯地震中也會發生。這一發現是在海上俯衝帶進行厘米級海底運動的首次詳細調查。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美國科學家勞拉華萊士指出,這些數據首次揭示了海上俯衝帶慢動作地震的真實程度。來自美國,日本和紐西蘭的國際研究小組研究稱,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海嘯是由俯衝帶附近發生的地震所產生,這些地區存在一板塊開始下潛或在另一塊板塊「俯衝」現象。這次在紐西蘭海上發現是世界上最淺的慢動作地震。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科學家表示,早在2014年,就已經利用了高度敏感的海底壓力記錄儀網路進行了測試,這塊區域處於Hikurangi俯衝帶,位於太平洋板塊俯衝在紐西蘭北島的下方。經過科學研究小組兩周緩慢滑動事件的觀察。發現沿紐西蘭與太平洋板塊之間的斷層運動距離大約在15-20厘米。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科學家表示,依照這樣的距離運動情況,如果這次運動突然發生,而不是緩慢地震,那將會導致6.8級左右的地震。活動期間,海底感測器記錄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這種慢速滑動事件與地震類似,地震是在數秒鐘內釋放板塊斷裂或者是移動能力,而緩慢地震是在幾天到幾周的時間內完成,所以存在厘米級的地形變化。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在科學的紀錄中,這些小變化與引發破壞性地震有關並且已經發生過,在2011年日本海岸發生的9.0級的東日本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災難。並且1947年發生7.2級地震也是同一地點,並引發了大規模的海嘯。這一發現增加了對慢速滑動與正常地震之間關係的理解,表明這兩種地震事件可以發生在板塊邊界的同一部分。

海底向上移動約5.5厘米,斷層20厘米!科學家:緩慢滑動是超強前兆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伊東義弘稱,我們的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淺而緩的事件源地區也能夠承載地震破裂和海嘯。這增加了在俯衝帶不斷監測淺海離岸慢滑事件的需要,使用類似於日本近海建立的永久監測網路。並對日本現在說的威脅係數高的海溝有幫助,已經利用監控。地震是不可預測的事件,但是,慢速事件和地震之間的聯繫最終可能有助於預測地震破壞的可能性。(感謝讀者閱讀,如有問題可留言,樂意解答)


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 本文由作者「環球科學貓」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 的精彩文章:

日本海槽地震可預測,美國科學家:新技術可提高準確率,已獲突破!
北美板塊脫落,美國3540公里以外斷層異常!科學家:地震大小未知

TAG:環球科學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