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裡鄉音如歌,一生親情相伴,僑胞在《人民日報》發表關於鄉音的話

夢裡鄉音如歌,一生親情相伴,僑胞在《人民日報》發表關於鄉音的話

前不久,接到《人民日報》海外版「學中文」版《夢裡鄉音》欄目約稿,讓我「寫寫對鄉音的懷念」。因為突然,也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但我喜歡「夢裡鄉音」這個充滿詩意的話題。「鄉音是每個人心底最溫暖的記憶」,《夢裡鄉音》「徵稿啟事」勾起了深埋在我心底的那份刻骨的鄉情。

我的一切源於故鄉,故鄉的記憶是我的父母親。他們窮困潦倒,含辛茹苦哺育了我兄妹四人。他們沒有文化,每到逢年過節,總是跪求「菩薩」保佑兒子好好讀書,將來博取功名,改變命運。如今太鶴山後還有我父母親的墓園,他們已經永遠長眠於斯。故鄉的山山水水,是我今生永遠走不出的世界。

「夢裡鄉音如歌」,漂泊海外二十多年,故鄉枕在夢中,往事歷歷在目。我記著懵懂時代的同學,記著少年歲月的朋友,記著「上山下鄉」時的「知青」……「一生親情相隨」,鄉音是最樸素的感情。我總是常常想起當年諸多朋友對我的幫助和支持,想起在困難之際,那些始終與我「風雨同舟」的兄弟……

「夢裡鄉音」有說不完的故事,有說不完的真情。限於篇幅,限於「學中文」的命題,我只寫了「情天愛海」中的點滴。

我感謝《人民日報》海外版《夢裡鄉音》的約稿,也非常感謝記者的編輯,讓原本無華的文字顯得如此熠熠生輝!

2018.1.26

【人民日報按】

當被問到手頭是否有《青田話「西班牙常用詞」詞典》時,麻卓民回復說:「我找了好多年,因為是手抄本,如今早已下落不明。」言下頗為遺憾。

為了留住鄉音,也為了讓初到西班牙的華僑華人學會當地的語言,融入異國的生活,麻卓民的朋友汪秀民老師編寫了一本手抄的「土詞典」。後因汪秀民老師讓孩子們「學中文」的願望,麻卓民開啟了華文教育之路,如今更成了歐洲最大的華文學校的掌門人。

從「土詞典」到「最大的華文學校」,對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鄉音不僅是相互溝通了解的鑰匙,更承載著他們的鄉愁。正因為有一大批像汪秀民和麻卓民這樣為華文教育而不懈努力的人,才有了華文教育的不斷發展,才能讓華僑華人藉助鄉音這個載體「找到回家的路」。

青田人的鄉情和親情

上世紀90年代歐洲華僑華人聯合會開大會,浙江青田人非常活躍。每次聚會都有人問我這個青田人:「青田很大吧?青田話怎麼比外語還難聽懂?」 在青田人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會說青田話,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的口氣有點「牛哄哄」的,乍一聽,以為吹牛。其實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說世界各地都有青田人,二是說在海外的青田人很有互助精神。

很多年前,西班牙巴塞羅那一個老華僑對我說:「青田華僑真好。一天我在某地一家青田人開的飯店吃飯,結果他們沒收我的錢,說『我們都是中國人』。」這就是青田人的性格,特別重親情。青田人在歐洲發展,靠的就是這種融入血脈的親情。

我到歐洲,也是靠朋友。1992年我到巴塞羅那後,曾有很多青田朋友慷慨幫助過我。有的素昧平生,得知我開店的消息,竟託人帶給我100萬比塞塔西幣;有不熟悉的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你開店需要錢,一定要告訴我 ……」;雖然後來沒有向這位給我打電話的朋友借錢,但我記得他那句「暖心窩」的話。

青田有句俗話:「青田豆腐縣,不是親就是眷。」這句話的意思是青田很小,繞來繞去,大家都有親戚關係。從地理面積來說,青田確實不大,只有2400平方公里。它地處浙南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

據舊志和宗譜記載,從唐代至清代,共有93個姓氏遷入青田。這些帶著各自語言的移民來自福建、廣東、江西、江蘇、安徽、河南、湖南、陝西等地,經過融和,形成了今天的青田方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青田距溫州只有50公里,可青田話與溫州話卻完全不同。封閉的山區環境也塑造了青田人獨特的品格,為了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青田人需要團結和互助,這也是青田人特別重親情的歷史淵源。

一本有趣的詞典

在很長時間內,海外的青田人是一個孤獨的群體。因為不會說居住地語言,他們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因為普通話不好,他們也很少跟其他中國人來往。為了在海外發展,青田人開始尋找學習當地語言的途徑。20世紀80年代,一本簡易的《青田話「西班牙常用詞」詞典》應運而生。這本詞典由巴塞羅那青田華僑汪秀民整理,出國前他是華僑中學老師。

《青田話「西班牙常用詞」詞典》雖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準確,但很實用。比如:

西班牙語「你好」念「汪拉」,青田話「汪」字不念「Wang」,念「o」;

西班牙語「請」念「棒爾發棒」,青田話「棒」不念「Bang」,念「Bo」;

這本詞典很有趣,只是限於篇幅,我無法一一列舉。

汪秀民的「土詞典」當時很受初到西班牙的青田人歡迎,它是早期青田華僑智慧的結晶,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旅居西班牙的青田人學習簡單的會話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他們日後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看到新一代華僑說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時,我仍然會想起汪秀民老師,很懷念他編寫的那本「土詞典」。

鄉音如歌,親情似酒

在很長時間內,海外的青田人是一個孤獨的群體。因為不會說居住地語言,他們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因為普通話不好,他們也很少跟其他中國人來往。為了在海外發展,青田人開始尋找學習當地語言的途徑。20世紀80年代,一本簡易的《青田話「西班牙常用詞」詞典》應運而生。這本詞典由巴塞羅那青田華僑汪秀民整理,出國前他是華僑中學老師。

如今,我創辦的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有2800多名學生,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華文學校。當年汪秀民老師編寫《青田話「西班牙常用詞」詞典》是為了一份鄉情,我在巴塞羅那辦華文學校的初衷,和汪老師一樣,也是為了一份鄉情。

前不久,我在巴塞羅那郊區小鎮的一家華人百元店買東西,有位老人直瞪瞪地看著我。看他那副模樣,我估計是老鄉,於是我用青田話問他:「你是青田人?」他聽了興奮得不得了,連聲回答:「是,是!我是青田人!」當他的孩子告訴他「他就是麻卓民」時,他便拉著我的手不放,說:「我的幾個孫子、孫女都在你的學校讀書,如果他們再不學中文,將來連青田都回不去了……」

鄉音如歌,親情似酒。那天我們如同久別重逢的朋友一樣聊了很久很多,聊故鄉的變化,聊曾經熟悉的人和事……我離開時,老人堅持要送我。寒風瑟瑟,走了很遠,我回過頭看他,他還站在路口朝我揮著雙手。

漂泊異國他鄉,故鄉常常枕在夢中。生為青田人,永遠是青田人。

作者: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

校董麻卓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僑聯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早的街道僑聯組織——溫州麗嶴街道僑聯海外聯絡部在巴黎舉辦迎新會

TAG:浙江僑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