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順帝北回蒙古帶走的寶藏之謎

元順帝北回蒙古帶走的寶藏之謎

「應昌寶藏」之謎

自達里諾爾湖向西2公里,便是元朝末都、北元皇都—應昌路遺址。應昌路亦稱「魯王城」。《元史》記載,特薛禪原住呼倫貝爾草原的額爾古納,協從成吉思汗起兵,其女為成吉思汗的原配夫人。

1214年,成吉思汗在達里諾爾湖駐夏,將賽罕壩、達來諾日、熱水塘以北,西拉沐淪河以南至圍場北部分封給特薛禪的兒子們。1270年,弘吉剌氏斡羅陳和他的妃子囊加真公主向朝廷請求在達里諾爾湖邊建城以居,得忽必烈應允,建城設應昌府,後升為應昌路。1287年4月,忽必烈率軍50萬征討乃顏,駐蹕應昌路。1295年,特薛禪重孫蠻子台奉命討伐叛軍海都篤哇,一戰告捷。元成宗晉封蠻子台為魯王,統領山東濟寧路。自此,人們稱應昌路為魯王城。

魯王城呈長方形,南北長800米,東西寬650米。設東南西門。城內設內城,呈方形,邊長230米,初為魯王府第,後為皇帝宮殿。粗大的漢白玉石基清晰可辨,古迹文物比比皆是。歷史上,魯王城是南接元上都、六大都,北連錫林浩特、和林、烏蘭巴托的樞紐,也是中國南貨北上的聚集地及旅蒙客商的貨棧。當時,在魯王城西山上建的白塔猶如路標,指示著駝隊、商車的往來。公元1368年,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在明軍的進逼下,撤出元大都——北京,北走應昌,在此城固守二年,1370年病故於應昌。

順帝子愛猷識里達臘在應昌路繼位,改元宣光,史稱北元,應昌路從此成為北元皇都。明初改應昌衛,明成祖失棣北征時曾四次駐蹕應昌,後改清平鎮,清初毀於火。應昌路這座元代的最後一座皇都蘊藏著無盡的寶藏。

當地人很早就聽說,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撤北京北走應昌時,帶有大量的寶藏。《明史》記載,應昌失陷後,明軍曾在此繳獲大量金錠、玉冊、鎮圭、玉帶、玉斧的珍寶。當地很久就傳言,元順帝從應昌逃遁時,將來不及帶走的大量奇珍異寶沉入達里諾爾,或埋在曼陀山凈梵天水雲洞里。

據當地旗志介紹,元代傳國玉璽就是在達里諾爾湖畔發現的。史料記載,元順帝逃到應昌時,就攜帶著傳國玉璽,應昌失守,玉璽丟失。二百多年後,一牧羊人在湖畔見到玉璽。元後裔博碩克圖汗所得。林丹汗滅博碩克圖汗得璽,為蘇泰太后所珍藏。1635年,林丹汗子降多爾袞,蘇泰太后將玉璽獻多爾袞。皇太極稱帝時,在瀋陽迎璽。

日、俄等都以考察的名義,在應昌路殖民考古,掠奪過文物等珍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族具有代表性飲食是什麼?
臘月到,年將近,說說滿洲人的年味兒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