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塞北風光】黃旗海

【塞北風光】黃旗海

【塞北風光】黃旗海

黃旗海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境內。蒙古語為「昂蓋淖爾」(又稱乞爾海子),因清朝時期在察哈爾正鑲黃旗兩蘇木境內,故漢語意為黃旗海或二蘇木海。北魏時稱南池、乞伏袁池,遼朝稱白水濼,金朝稱白水泊,明朝稱集寧海子,清朝始稱黃旗海。呈不規則三角形,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69公里,湖水面積約1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深處約35米,露水量5億多立方米。

湖水補給主要來源於霸王河、泉玉林河、磨子山河等19條河溝。湖盆封閉,無泄水路,消耗於蒸發,水呈鹼性。水面四周盛產蘆葦。水面遼闊,湖邊沙灘細軟,可進行日光浴、沙浴和游泳。

黃旗海系第三紀地殼斷裂運動形成的斷陷盆地。四周環繞低山、丘陵、台地,岸畔曾是平闊的草原,蘆葦叢生,水草豐美,水鳥翔集,牛羊成群,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樂土,也是察哈爾蒙古族的主聚居地,史為正黃旗,列八旗之首。正黃旗下設20個蘇木,黃旗海位於兩蘇木境內。據史料記載,察哈爾原是大汗的護衛軍,或稱做大汗統領的「親軍」,在蒙文《成吉思汗箴言》和《青年婚禮的皇臣史源》中,曾將「察哈爾」贊喻為大汗的護身「寶劍」和「盔甲」。達延汗,成吉思汗嫡系子孫,元順帝妥歡帖木爾之後第17任大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為了鞏固汗權,分封諸子領有各部,逐漸形成察哈爾8部。明崇禎七年(1634年),察哈爾部林丹汗(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世孫)兵敗病逝於青海撤拉裕園草原,察哈爾部在內的整個蒙古盡被清朝收復,並將原察哈爾8部分為8個札薩克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林丹汗後裔起義反清,平叛後,康熙對察哈爾部甚為擔心,便廢止察哈爾8部的王公札薩克旗制,改為總管旗制,將察哈爾編為左、右翼各4旗。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設都統駐張家口,管轄察哈爾8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憶中的往事 的精彩文章:

鄂倫春族結婚儀式
《珍惜願意為你做飯的那個人》

TAG:記憶中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