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小齡童,為什麼越活越討厭

六小齡童,為什麼越活越討厭

「聲道」第8篇人物特刊

我是看著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長大的。小時候,為了練他那轉金箍棒的絕活,沒少被樹棍子打臉。

誰能想到,30多年後,那曾經的童年偶像美猴王,還能活躍在自媒體平台變成網紅,還修鍊成了自我打臉從不紅腫的絕技。

01、Mai Rox,史前年代的盜火者

最近,微博擁有595萬粉絲的大v六小齡童,又在微博上轉發了這樣一條評論:

如果不是常玩微博的人,大概容易被這虛懷若谷的大度所迷惑,可這種「微博掛人」神功,是很多擁有腦殘粉的網紅所慣用的——

把批評自己的言論不加表態的轉發,吃瓜群眾看見的是大度,可底下自有腦殘粉把批評者噴得不分西東,有苦難言。

是的,這有點誅心。可是沒辦法,這些年六小齡童先生實在做了太多言行不一、自我打臉的事。不妨梳理下被討論比較多的兩個問題:

1、自封權威,貶斥同行。

最知名的莫過於他對周星馳版孫悟空的貶低。六小齡童在很多場合抹黑過大話西遊,對孫悟空談戀愛,對那些戲謔的台詞不滿,並上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

六小齡童參加節目批評戲說西遊

六小齡童的名言是:「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揚是可悲的;有了優秀文化,國人自己還在踐踏是可恥的。」

周星馳版的西遊記,傻子都能看出來,那是對文學作品的重新演繹,忠實不忠實原著,仁者見仁,正常的批評也無可厚非。可把別人的演繹貼上踐踏民族文化的標籤,可真是霸道的不知自己姓甚名誰了。

六小齡童難道真不知道,他那版的西遊記,本身也是演繹,和原著存在相當的區別,別的不說,就是孫悟空的形象,已是極度美化而背離原著的。

原著形容孫悟空的尊容,「真箇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可六小齡童版呢?俊俏到像是童話里的猴寶寶。

周星馳導演下的孫悟空造型,更貼近原著形象

再退一步,六小齡童覺得對經典要以嚴肅的態度,不能戲說演繹,那你言行一致我們也服。可你為啥拍出個《吳承恩與西遊記》這樣的大爛劇?

這電視劇在豆瓣上得4.5分,44%的人打了一星。吳承恩又是俠女愛妻又是到處耍猴戲,是嚴重背離史實的胡編亂造。對文學作品戲說演繹都是踐踏民族文化,對於有據可考的吳承恩,如此戲說又算什麼?

更為離譜的是,六小齡童前兩年出了一本書——《西遊記》。請注意,這不是他的再創作,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吳承恩的原著刪掉些所謂糟粕或者迷信類的內容,然後把自己的大照片明晃晃的印在封面上。什麼是真正的西遊記,看起來六小齡童比吳承恩還權威。

六小齡童版《西遊記》

請問,誰給了六小齡童先生這個權力,可以把吳承恩的小說當作自己的,隨便刪減隨便貼上自己照片就去賣書了?古人是沒法捍衛版權,可活人多少得要點臉。四大名著被拍的影視作品多了,就沒見哪個演員敢隨便把小說刪刪減減,再貼上自己照片去賣的。

2、自我美化,歪曲事實。

這一點被提及最多的,是孫悟空的替身問題。六小齡童一直堅稱當初再苦再難的戲,都是自己親自上。

可六小齡童不是孫悟空,那些做過替身的人,不是他拔根汗毛變出來的,所以不可能掩飾掉。已經有多個親歷者指出來,當年六小齡童有過多個替身。

西遊記第一集中,孫悟空劃著竹筏漂洋過海的鏡頭,是山東的一個漁民演的;「弼馬溫」騎馬的鏡頭,是一個養馬的戰士演的。

這都是《西遊記》的導演楊潔親口所說,而且得到劇組其他演員的確認。可以說這些臨時替身,和現在逐夢演藝圈的專業替身不同,但替身就是替身,事實不容否認。

可時至今日,六小齡童在微博還是陶醉於再難再苦親自上的幻覺中,讓人不明覺厲。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故事不得不說。楊潔導演出過一部書,《我的九九八十一難》,裡面提到一件傷心往事,說有年春節,六小齡童師徒四人,跟導演請病假、請事假,事實卻是瞞著劇組跑去山東走穴撈錢。矛盾不斷激化,後來新加坡有關方面邀請商演,師徒又抱團排斥導演,連唱西遊記主題曲的蔣大為都看不下去,在接受採訪時直言師徒四人不義氣。

出自楊潔導演的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陳年往事,要說清具體誰是誰非不容易,不過據此想像,《西遊記》的拍攝過程除了技術方面的困難,各種人際、制度矛盾也是不少。楊潔導演早早被踢齣劇組就是明證,多少年後,楊潔導演多少還觸及這些矛盾,這是對待歷史應有的態度。因為只有真實的面對和反思,才談得上前進。

可是反觀六小齡童,他一再宣揚的都是雞湯式的美好。過去就和他演繹的孫悟空一樣,被極度美化而又簡單化。作為西遊記的最大獲益者,你的記憶空間只余美好那是個人自由,可見不得別人陳述事實,就太過自欺欺人了。

02

這些年,在微博、知乎、貼吧等平台上,六小齡童粉和黑時不時就撕上幾輪,翻來覆去爭論的,大底就是上面這些問題。有人只願看見他演繹的美好孫悟空,有人忍不了他對其他版本孫悟空的貶斥。不同陣營那裡,好像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六小齡童。

記憶中最美好的孫悟空

其實,六小齡童只有一個,他從來沒有變過。他是個好演員,他演繹的孫悟空也是停留在無數人記憶中的經典。他努力、勤奮,在過去那個時代做到了最好,現在年近花甲,拍戲依然很拚命。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六小齡童總結的這個西遊文化淺薄的讓人嘲笑,可是作為六小齡童成功學,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至少表面上,他從未落伍於時代。他始終像昔日《西遊記》主題曲所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他踏平坎坷、斗罷艱險,拍胡編亂造的西遊電視劇,接以孫悟空形象代言的皮鞋廣告,客串口碑爛到渣的電影,參與最時髦的綜藝節目,把孫悟空在這個時代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極致。

這算不算惡搞西遊文化

無論新時代舊時代,六小齡童都可以七十二變,混的風生水起。在追求個人成功的道路上百無禁忌、不設禁區,可為何他對別的孫悟空卻百般苛責?

六小齡童是像李宗盛唱的那樣,越過山丘,儘力卻仍不明白身邊年輕人的老漢,是跟不上新一代的審美需求嗎?也許有這個因素,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在精神上的落伍無可避免。

可六小齡童絕非這麼簡單,他並非沉浸於過往的遺老,而是擁有數百萬粉絲的時髦網紅。昔日成就所累積的資源和影響,是他在新時代的通行證,也是金箍棒——可以隨時揮向那些不如己意者。

那個時代成就了六小齡童,他成了事實上的既得利益者。捍衛自己的西遊代言人權威,就是捍衛利益。他是真誠還是虛偽,也就不重要了。

這就是人性,現實有太多這樣的人。他們是舊時代的獲益者,於是很真誠地選擇無視昔日的黑暗和錯誤,把過去美化、權威化,才可以捍衛現在的話語權。和他們爭論過去其實毫無意義,他們在乎的是今日之權威和利益,只要否認過去會影響現在,他們就會變成真正的裝睡者。

所以,六小齡童不惜把他的孫悟空和西遊記抬高到讓吳承恩泉下都只能汗顏的地步,我們唯一可以慶幸的是,他還只是個演員,無論怎麼吐槽抹黑,也擋不住一個個新版孫悟空冒出來。如果他是手握權柄的人,很有可能世間再無至尊寶了。

只是這世間,總有些不甘老去的六小齡童,還手握金箍棒,隨時砸向後來人。那金箍棒,還不是紙糊的。

--- E N 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聲道 的精彩文章:

TAG: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