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挨罵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

挨罵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小樹媽媽


成長樹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輸入「授權」





- 01 -




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關注的一位美妝女博主發了這樣一番感慨:




我記得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或許更早,我媽就跟說我「你怎麼都不跟我說話了?」「你不跟我說話我怎麼知道你每天在想什麼?」「怎麼養你還養出了個敵人呢?」初中的時候叛逆期,這種話幾乎每天都要聽一遍。




但我只是記得我剛上學的時候每天回家裡都很興奮的跟爺爺講,我每天在學校里做了什麼,老師又講了什麼新鮮的東西,同桌帶來了超好吃零食,玩了從來沒玩過的玩具。雖然我爺爺耳朵不好,但他從來我都認真聽著,笑逐言開的說好好好。




等我媽媽下班我便又把這些話跟她講,可每次她不是應付的嗯嗯啊啊,就是不耐煩的跟我說趕緊去做作業,她還很忙,叫我不要搗亂。




慢慢的有什麼事我都不講了,熱情得不到回應誰也不可能總是貼上去。要麼就是我偶然信任了我媽一次,被她哄著說了些什麼,比如放學跟朋友去了哪裡玩,喜歡上了一個偶像,年級里有哪個男生追我。




她當時裝模作樣地聽著,可每到期末出成績就會跟我吼,說我就是因為做了這些這些這些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才導致學習成績不好。

後來我就什麼都不說了,我學會了怎麼做她們會最難受。







- 02 -





其實把這種描述放大到所有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中,也有普遍的適用性。




我們養育一個孩子,實在是太不容易。僅僅是照顧好他的吃喝拉撒,保證他的衣食溫飽,對很多家庭來說,已經是耗盡心神。有時候耐著性子跟孩子講道理,可發現還是吼一吼,威脅一下,甚至打一下,孩子才更聽話,更省心。




更「美好」的一件事是,當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們怎麼凶他,他都會愛我們。




明明才因為滔滔不絕的各種碎碎念被吼過「能不能消停會兒」,沒幾分鐘又拿著自己的畫過來說「媽媽媽媽,你看這個」;




剛剛因為走路磨蹭被嚇過「你再不跟上來我就不要你了」,他們就馬上小短腿抓緊倒騰兩步,過來牽住我們的衣角;




偶爾因為一些小事情被責罵一番,被人問起還是會回答:「媽媽好,我愛媽媽」……




可是這段時間真的不會太久,這種奢侈的幸福也有盡頭。跟孩子相處,就是一個耗時耗力耗神的事情,只能用尊重和理解來溝通,不能有「不信他不服軟」的勝負心,更不能有「他是我孩子,就必須聽我的」「我就不讓你做這件事,看你能怎麼樣」這種控制欲,否則即使暫時達到目的「贏」了孩子,最終輸掉的也一定是我們自己。



總有一天孩子們會有自己的思想,會在心裏面有一桿秤,記住那些父母的愛和守護,也會記住父母用

強權、暴力,讓自己無助丟臉的那些時刻。




當我們享受著不跟孩子講清楚道理帶來的「省時間」時,也意味著以後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管教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當我們炫耀著一個不吵不鬧,超級聽話的孩子時,也意味著可能以後會跟孩子十分疏遠。







- 03 -





最近被廣泛報道的北大畢業,美國留學歸來的高材生王猛(化名),寫了15000字的長文數落父母的事情,就是這樣的一種悲劇。




王猛連續

12年春節沒有回過家,

拉黑父母聯繫方式也已經整整6年了。

記者問他原因,他把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

「過度關愛」。




他提到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

「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王猛至今記憶深刻的一件事發生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




那時,班裡要搞文藝演出,前一天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參加,但演出時卻只有王猛沒按要求著裝。




「我母親不由分說地讓我穿長褲,我提出帶上短褲備用的請求也沒被准許。」在穿衣的事情上,這不是孤例。王猛說,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信中提到的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從這些簡短的控訴,可以感受到王猛自身的壓抑和痛苦。他沒有自主選擇朋友的自由,也沒有自主選擇專業的自由,任何事情都需要聽從父母的安排。結果就是雖然考上了北大,卻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癥狀」,

這其中肯定有他自己本身性格和心態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王猛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干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值得我們每個做父母的人提高警惕。







- 04 -





王猛的父母絕對是為孩子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也絕對是很愛孩子的。他們應該一直都知道,父母對孩子,天然的有撫養他和管教他的責任,只是可能沒有分清管教的基礎應該是愛、包容、鼓勵,而不是指令、監視和控制。




從規定孩子每天必須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到指定孩子每天必須吃多少分量的飯,這些都是基於父母權威性的管制。這些矛盾本身,並沒有原則性的問題,只是涉及到孩子是不是聽話,父母有沒有「贏」得絕對的話語權而已。




健康的家庭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無論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應該是基於孩子自身狀況的理性分析,而不應該存在控制和輸贏。




看過一部韓劇《請回答1988》。裡面有段劇情是圍棋天才阿澤的爸爸的講述:




「阿澤一開始說要下圍棋的時候,你知道當初我有多反對的。我一看就覺得這孩子,一輩子都會被圍棋盤所困住。所以我當天就把他的棋簿和圍棋盤,全部拿去扔掉了。」







「但是好像第二天吧,我估計他已經睡著了,所以打開他的房間門,結果發現這小子偷偷在房間里看著棋薄。」




「明明我都扔出去了,沒想到他偷偷藏了一個。怕被我說,一副很害怕的模樣。瞪著眼睛一直看著我,但在那種情況下,他也拚命守著棋薄不想被搶走。」




「這樣的孩子,我怎麼能說得過。從那天起,我就開始兩眼一閉,同意他下圍棋」




「我當初是沒有自信一個人供他,也希望還能平凡一點。但這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子女的事並不是那麼順心的。」







看這段的時候感觸很多,這段劇情里,父親是輸給了孩子的。面對孩子對圍棋的熱愛,即使自己心裡沒底,預見到了種種困難,也只好選擇了妥協,硬著頭皮隨了孩子的心愿。




但同時,他又沒有輸給孩子。因為他從來沒有把這件事當成一場博弈,從來沒有勝負心,從來沒有戰場,當然也無所謂輸贏。他阻止,是因為太愛孩子,怕孩子受苦。他同意,也是因為太愛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父母,不是不可以批評孩子,不是不可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予必要的糾正和責罰,而是所有互動的立足點,必須是愛,是跟孩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的溝通。







- 05 -





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會有比父母更愛自己孩子的人。孩子快樂,父母會比他更快樂。孩子難受,父母會比他更揪心。孩子生病,父母會恨不得替他病,替他疼。所以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呢?」




可是啊,這世界上,沒有人能跟對不夠接受自己,不夠熱情,永遠高高在上的人交出真心,良好互動。也沒有人能夠一直無條件的聽從另一個人。當親子溝通演變成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博弈,結果往往是父母累,孩子累,事情越來越糟糕。




真的愛孩子,就始終跟孩子站在一起。去

引導他,鼓勵他,陪伴他。

即使他犯錯,也要讓他明白你批評的是他的行為,而你還是愛著他這個人的。別去跟孩子賭氣,爭高低。

因為這世界,沒有能贏過子女的父母,孩子永遠是父母一輩子的軟肋,除了跟他站在一起,用心守護,別無他法。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賈島《尋隱者不遇》


王翰《涼州詞》


柳宗元《江雪》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劉禹錫《烏衣巷》


……


- 英文有聲繪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麼?《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別讓鴿子開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衛不可以《No,David》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媽媽嗎《Are You My Mother?》



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個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聲繪本 -





《接著,春天來了》


《蒲公英小豬》


《第四隻狐狸》



《小喬逃跑了》



《白色的小貓頭鷹》



《月亮跟著我們走》



《誰說烏鴉不會唱歌》



《鼴鼠和雪人》



《孵不出來的小雞》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成長樹

關注

收聽上千部兒

童有聲繪本、唐詩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家風,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 | 精選
那些極度自律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丨精選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