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冥王星被開除的真實原因

冥王星被開除的真實原因

在外界質疑冥王星太小,運行軌道太怪異,而可能將它排除出行星之列的氛圍下,這顆遙遠的天體終究在2006年被降級了,原因是它本身的引力太小,無法清除軌道中的一些殘骸碎片。

第一批矮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修正「行星」的定義之後,斷定冥王星不符合行星資格,將它改列為第一顆矮行星。矮行星是新定義的一類天體,冥王星則被視為這類天體的原型。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也變成了八大行星。

引發冥王星失去行星資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2005年發現了一顆名叫2003 UB313的天體。曾有人根據某虛構的戰士公主之名,將它命名為西娜,但不久就廢除了。它繞著太陽運行,直徑2400千米,比冥王星(2302千米)稍大,但天文學界並不想將它定為第十顆行星。

從某個可能是冥王星新衛星的候選衛星上見到的冥王星系。位於圖中央的大圓球即是冥王星,冥王星右邊較小的圓球,則是冥王星的衛星卡戎。冥王星左邊遠處的那個亮點,則是另一個候選衛星。(NASA /ESA 提供)

為了防止之後又有類似天體被發現而引發爭議,天文學界如今將行星定義為繞太陽運行,具有足夠形成球體的質量,並能清除軌道內或附近的太空垃圾。矮行星大約都符合這些條件,卻無法通過自身引力清除附近的太空垃圾。2003UB313、穀神星和冥王星也因此同時被列為第一批矮行星。在這之前,穀神星一直被視為最大的小行星。

冥王星遭除名不久,天體2003UB313便被正式命名為鬩神星(Eris)。這個名字是由發現鬩神星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麥可·布朗教授所領導的團隊提議的,它源自專司不和的希臘女神厄里斯。這也許和長久以來關於冥王星身份的爭論有關。此外,他們也建議以厄里斯女兒之名──戴絲諾米婭(Dysnomia),作為這顆矮行星的衛星名字。戴絲諾米婭的直徑約150千米,距鬩神星37 000千米,繞鬩神星一圈需花16天。

矮行星鬩神星和衛星戴絲諾米婭

(NASA / ESA提供)

2007年6月,有人計算出鬩神星的質量比冥王星還大了27%。這個發現對那些希望冥王星保住行星身份的冥王星迷又是一大打擊。布朗教授領導的團隊,利用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凱克天文台的數據,計算出繞太陽一圈要花560年的鬩神星,質量是166億兆千克,而冥王星只有130億兆千克。

鬩神星呈淡黃色,研究人員認為,那是由內部滲到表面的一層甲烷凍結形成的,因為鬩神星的表面溫度遠低於204℃(比冥王星還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堅持做好自己 的精彩文章:

2036年小行星「阿波菲斯」是否真會撞擊地球?

TAG:堅持做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