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科幻巨炮率先上艦,美軍最忌憚的中國5大武器

中國科幻巨炮率先上艦,美軍最忌憚的中國5大武器

作為世界老大,美軍向來以軍事科技遙遙領先中俄等主要競爭對手為榮,但現在,這個趨勢怕是要徹底改變了。2017年底,美國國會有報告稱中國有6大先進武器取得重大進展,令人生畏,居然很快就得到印證了。近日,一艘中國老式登陸艦改造後的照片曝光,照片顯示該登陸艦裝備了可能是電磁炮的武器,這是全世界範圍內首次做到電磁炮系統上艦,而美軍研製的電磁炮卻面臨下馬窘境,此消彼長之下,中國擁有的新概念武器再次彎道超車,將擁有「改變遊戲規則」的能力。


中國電磁炮率先上艦 美軍項目卻面臨下馬


「電磁軌道炮」這個概念從問世之初就充滿科幻色彩,採用電磁作用力作為動力,可發射極高速的炮彈,有著巨大的潛在優勢。因此美國率先完成電磁軌道炮原型樣機的測試時,全球都驚嘆這種炮彈理論最高速度超過每秒7000米的新概念武器是「劃時代的突破」。據外媒報道稱,就在美軍以技術難度大為由,打算在2019年停止電磁軌道炮研製專案,中止後續經費撥款,中國媒體上1月31日便出現一組疑似中國海軍電磁炮上艦的照片。


中國新概念武器——電磁炮系統上艦,為世界首例


美國汽車網站The Drive下的戰爭頻道發文透露,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多張關於一艘中國登陸艦的照片,這些照片顯示,該登陸艦裝備了可能是電磁炮的武器。文章稱,如果這一消息得到了證實,將是全世界範圍內首次做到電磁炮系統上艦,即使只是用於測試目的,而這對中國軍力來說,將是一場「改變遊戲規則」的發展。


目前正在網上流傳的照片顯示,人民解放軍海軍072Ⅲ型登陸艦海洋山號(舷號936),正停在武昌造船廠內,在它的船首部分安裝了一個新的大型炮塔。炮塔的安裝看起來是全封閉的,並且具有大口徑的炮管。文章稱,相同級別的其他艦艇在同樣位置只安裝了一門明顯要小得多的雙發37毫米艦炮。


文章還透露,在該艦的中間位置,還有數量較多的船運集裝箱,可能裝有電磁武器系統所需的大型電源。其中一個箱子還裝有空調,可能用於發動機或其他電子系統的冷卻,也可能意味著該集裝箱是一個人工控制站,用於操控武器,或者用於工程技術人員收集現場火力試驗的數據。



中國電磁炮與登陸艦「合體」


然而,文章指出,考慮到有如此之多的設備暴露在甲板上,將電磁炮與登陸艦進行「合體」似乎不是一個可行的設計,但作為試驗平台還是可以的。

文章還談到,這門電磁炮的規模與形狀,以及附近的集裝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海軍的電磁軌道炮原型。不過美國的這套系統還沒有進行上艦測試,但美國有關部門已經發布了一組陸基測試照片及視頻,在這組照片及視頻里可以看到一個固定在支架上的方盒狀大炮,該炮的電源及其他的控制系統則在炮身下方的集裝箱中。


根據美國海軍的計劃,他們設想一種武器,可以使艦艇的炮火範圍大大超過現有的大炮,可以使這些艦船更快地打擊目標,並且有能力在陸上和海上擊中敵人, 擊落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文章稱,這種武器對於包括海上控制和兩棲作戰在內的不同任務都是有用的,這兩點對於擁有廣泛的海上領土要求的中國來說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中國電磁炮上艦令美憂心


文章最後說道,配備電磁炮甚至混合武器系統的中國軍艦,可以顯著地幫助中國海軍部署軍力並對嘗試進入太平洋上被其視為領土的區域的行為採取拒止措施。而這反過來又會對區域內的競爭者,尤其是美國,帶來新的挑戰。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另一個非常尖端的領域,北京方面可能會迅速與美國平起平坐,這一現象在五角大樓內正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


而美軍電磁軌道炮項目卻正瀕臨下馬。美國在電磁軌道炮領域起步較早,但進展卻並不順利,美國戰略能力辦公室發言人2017年底表示,目前電磁軌道炮不符合美軍現有發展技術能力,因此將把著眼點放在傳統火炮上。可是到當時為止,美國已為電磁炮投入了約10年時間,砸下的經費超過5億美元。



美國電磁炮樣機,體積巨大


原本按照美軍2016年規劃,電磁軌道炮原型去年應該上艦接受測試。但是到了去年底,不但沒看到電磁軌道炮實際裝船,反而傳出2019年將停止撥款的消息。

由於技術難度大,美海軍不得不數次降低技術指標。相比中國的進展,美國海軍只進行過電磁軌道炮原型樣機的陸上發射試驗,還沒有進行上艦測試。但也有分析稱,目前美國研製電磁軌道炮時遭遇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軍方的苛刻要求造成的。從改裝後的「海洋山」號照片來看,整套系統的集成度不高,似乎仍處於難度較低的技術驗證階段。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少將也曾透露,中國在電磁武器領域也獲得了重大突破,此次這款疑似電磁炮上艦測試,標誌著中國在電磁武器領域的進展非常迅速。


日軍官曾稱電磁炮讓中國顫抖 今天被中方用行動打臉


打臉的是,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幕僚長渡部悅和在2016年發表題為《讓中國顫抖的秘密武器——電磁炮的實力》文章寫道,他對於定向能武器的發展一直保持關注。渡部悅和認為,如果美國海軍的電磁軌道炮在前沿地區進行部署,則中俄兩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將大大減弱。而對於美軍來說,裝備電磁炮則將重塑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技術優勢。



日軍寄往美國電磁炮壓制中國,慘遭打臉

渡部的文章甚至預測稱,電磁炮將抵消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能力,並鞏固美日同盟所能提供的安全保障,堪稱對付中國的秘密武器。沒想到,只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這個所謂「制華的秘密武器」已經率先裝在了中國軍艦上,而美軍電磁炮卻面臨下馬,日本自衛官若再回看自己寫的這篇文章恐怕會非常尷尬。


美國神預測:中國電磁武器突飛猛進


近期,美國國會下屬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度報告》。該報告特意在最後部分增設了「中國謀求先進武器」的新內容,其中就包括電磁武器。美國會報告認為,截至2007年,中國已有多達數十個不同的科研部門正在研究電磁技術運用。中國的電磁武器可能在未來用於打擊海上和地面目標、執行反導作戰任務,並將電磁技術應用於航母彈射器。


電磁炮是指利用電磁力代替火藥爆炸力,來推動和加速炮彈(彈丸)的一種動能武器。其中,以通電導軌(軌道)產生電磁力發射炮彈的電磁軌道炮,是電磁炮中的典型代表,因為它的實戰化進程最快,美軍近年來密集試驗的就是這種電磁炮。電磁炮目前還遠非完美武器,仍有不少缺陷。電磁軌道炮射程想要遠,它的炮彈初速就必須非常快,炮彈加速時將承受極大過載,遠遠超過現有電子設備的極限。這種限制將意味著電磁軌道炮實施超過300公里的遠程打擊時無法精確制導,嚴重影響了它的實戰效能。


既然用電磁力能發射炮彈,當然也能用它發射其他物體。比如,用電磁發射裝置取代運載火箭,以電磁力發射衛星等航天器或彈道導彈;用電磁彈射裝置取代蒸汽彈射裝置,以電磁力彈射艦載機,等等。所以,電磁發射技術簡單地說,就是以電磁力發射或推進物體行進的一種技術。



電磁發射技術原理


類似於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與傳統武器相比,電磁炮在殺傷和破壞機理、功能特點等方面都不同,其概念比較新也比較超前,但攻擊效能卻很高,都屬於新概念武器。它一旦投入實戰應用,很可能改變『遊戲』規則,對戰爭的勝負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它畢竟創新性太強,要真正走向戰場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電磁彈射技術目前已經趨於成熟。美國在其今年服役的新型航母「福特」號上,已經用電磁彈射裝置取代了原來航母上所裝備的蒸汽彈射裝置。而據公開資料,中國緊隨美國之後,也研製出了電磁彈射裝置,雖然還未投入實際應用,但已多次成功地進行了陸地彈射飛機升空的試驗。這說明,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航母艦載機所用的電磁彈射技術,而且據領銜的專家馬偉明院士透露,中國的電磁彈射裝置,其技術比美國更加合理、更加先進。媒體據此推測,未來它很有可能在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上使用。


最讓美軍忌憚的中國武器 電磁炮之外還有5個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2017年度報告》還認為,除了電磁軌道炮武器技術,中國還取得了重大進展的5個領域,包括機動再入飛行器技術、高超聲速武器技術、定向能武器技術、空間對抗武器技術、無人作戰系統與人工智慧武器技術。同時,大力渲染近年來中國先進武器研發「突飛猛進」可能對美國及其亞太盟友產生「重大影響」。


1、機動再入飛行器


美國會報告稱,我國於1991年開始再入技術預研,2002年已經在多型中程彈道導彈上應用該技術,而這都是我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導彈技術專家、核戰略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教授介紹,機動再入飛行器技術是指各種飛行器,包括導彈、飛機、衛星等,再入大氣層的技術。根據當前世界再入大氣層飛行器的技術水平,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以拋物線狀的飛行軌跡慣性再入,特點是攻角較大,與大氣層磨擦有比較固定的參數,便於設計和使用合適的耐高溫殼體材料,也便於設計利於突防的飛行彈道,但是這種再入方式也便於敵方實施偵察、捕捉和攔截。二是以機動變軌飛行軌跡再入,好處是敵方不易最終確定己方飛行器的飛行規律及軌跡,使突防能力提升。三是以滑翔飛行軌跡再入,特點是攻角小,可以更加安全可靠的進行回收,便於使用空間飛行器進行大地測量、資源勘探、地球水文資料拍照等,更加利於安全回收。


楊承軍表示,「美國在報告中提到的中國『六大令人生畏的先進武器』,排在第一的就是機動再入飛行器技術。但實際上,中國圍繞機動再入飛行器技術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發展經濟,便於對本國的各種資源在更高角度進行勘察。同時,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有利於隨時洞察和發現對本國安全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各種動向。當然,根據現實和長遠軍事鬥爭的需要,我國會有選擇的在相關中程導彈型號上使用該技術。」


2、高超聲速武器  


美國會報告指出,中國已發展出2種高超聲速武器:一是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二是超燃衝壓發動機飛行器。報告認為目前中國的高超聲速武器尚處於研發階段,且不確定今後何時才會具備實戰能力,但其對美國海上力量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


「高超聲速飛行器指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的飛機、導彈、炮彈等有翼或無翼飛行器的總稱。」軍事研究員蘭順正介紹,高超聲速飛行器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依靠自身先進的推進系統就可實現大氣層內數倍音速的飛行器。超燃衝壓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是這類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關鍵技術。超燃衝壓發動機是指燃料在超聲速氣流中進行燃燒的衝壓發動機。第二類高超聲速飛行器又被稱為助推滑翔高超聲速飛行器。該飛行器特性可以描述為,在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增加了進入大氣層後的利用氣動控制系統以實現有限的機動,具備有效升力拉起,並且能在大氣層內長時間滑翔飛行。



東風-17實彈打靶,載高超音速彈頭


「個人認為,美國會報告對於中國在高超速武器技術上估計較為客觀,中國相關武器距離實用化應該還有一段距離要走。」蘭順正對此表示。他說,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於2014年1月首次測試的一種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美國軍方將其稱為WU-14,國內也有輿論將其稱為「DF—ZF」,據稱該飛行器速度高達10馬赫。在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中國已對該超高聲速滑翔載具進行了7次測試,其中6次被認為成功。而在2017年11月央視公布的一篇有關國產JF12激波風洞的報道中,也出現了多種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模型,這些都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相關武器存在的印證。

美國《外交》雜誌網站這篇文章聲稱中國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連續進行了2次東風-17彈道導彈的實彈發射,導彈攜帶了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戰鬥部,準確地命中了位於新疆西部的靶場,這是世界上首次可投入作戰使用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武器。


3、空間對抗武器 


美國會報告稱,中國正在研製的空間對抗武器,或對美國的各型衛星系統產生巨大威脅,成為與美國展開太空軍事技術對抗的資本。


軍事研究員蘭順正表示,空間對抗技術是指為了因奪取制天權可能引發的軍事對抗而專門研發的相關技術。主要包括:空間監視技術(如雷達探測、光電監視和電子監視系統等)、防禦性空間對抗技術(如為了保護衛星系統免受電子干擾、信號攔截及核爆炸而採取的加固措施和抗干擾措施等)、進攻性空間對抗技術(如陸基反衛星導彈、共軌反衛星武器系統、地基定向能武器和空天飛機等)。


2015年6月,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掛牌成立了中國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檢測與應用中心,有能力跟蹤近20000塊太空碎片。外界據此推斷中國目前的地基太空監視能力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反衛星導彈攻擊衛星


我國在2007年使用上升式動能反衛導彈,成功擊毀了位於863公里高度的已經失效的風雲一號C氣象衛星。在隨後的2010年、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國又接連進行了多次反衛星導彈實驗和中段反導實驗。

2013年8月中國的「創新3」「實驗7」和「實踐15」號衛星在太空測試了機械手技術。2016年6月中國長征七號發射升空,火箭的載荷中有一台名為「遨龍一號」的航天設備。中國官方對外宣布該航天器上裝載了一台機械臂,可模擬在太空抓取廢棄衛星和一些其他碎片,並帶到大氣層進行燒毀。這些都被外界視為中國在進行共軌式反衛星技術試驗。


對此,蘭順正表示:「這些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我國確實在空間對抗武器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因此,此次美國會報告對於我國的空間對抗技術評估較為切合實際。」


4、定向能武器


美國會報告稱,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定向能武器技術,並已在微波反導系統技術和高能激光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前者可用於攔截敵方彈道導彈,後者則可能被用於打擊太空系統。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介紹,定向能武器也稱束能武器,是指利用電磁波、聲波或微觀粒子的定向傳輸,來攻擊目標的一類新概念武器。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都是定向能武器,因為它們分別是以定向傳輸的激光和微波等電磁波殺傷或破壞目標。理論上講,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可以放置在陸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平台上,用來進行包括攔截彈道導彈和打擊空間系統等很多方面的作戰應用。


王群認為,「美國的年度報告關注中國的這些武器的發展,應該是有意誤導輿論、轉移視線。其實美國的這類武器才是對世界最大的威脅,因為美國在新概念武器的研究方面,基本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目前都已接近實戰應用,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尚未到達這一階段。」


「當然,公開的信息透露,中國對這些武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尤其是激光武器,水平可以說是緊隨美國之後。比如,最近幾年我國的激光武器多次參加了有關國際武器展覽會,它們在對抗無人機方面展示了不俗的性能,可以用於安保等非戰爭軍事行動或低強度的作戰中。儘管如此,但美國說中國的這兩種定向能武器將用於攔截彈道導彈和打擊衛星等空間裝備,卻明顯是不負責任的誇大其詞之說。」王群說。


5、無人作戰系統與人工智慧武器

美國會報告認為,近年來,中國的無人作戰系統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未來可能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巡航導彈、無人機和無人艦艇等裝備。相關技術將大大提高中國的軍事打擊能力和作戰效率,並在相當程度上抵消美國高技術武器系統的優勢。



中國自主研製的無人機,已在國際市場打出名號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啟超教授介紹,國內外對於無人作戰系統並無嚴格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無人作戰系統是由可在陸、海、空、天等領域機動的無人平台、偵察與毀傷載荷以及通信、指揮與控制系統等構成的綜合作戰系統,由人類通過信息網路和數據指令遠程操控,替代有人作戰系統或單元執行偵察、監視、干擾與打擊敵方目標的各項任務。而人工智慧則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分支,廣義的人工智慧主要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如何應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狹義的人工智慧主要研究機器人及其相關技術。


「從內涵上講,人工智慧與無人作戰系統緊密相關,是無人作戰系統的重要支撐技術。」朱啟超指出,「雖然從近年來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成效看,以各類型無人機為代表的無人作戰平台呈現井噴態勢,但與美軍相比,無人作戰平台種類、數量、性能仍有很大差距。美軍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就不斷研發包括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作戰機器人在內的各類無人作戰平台,並將計算機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應用於情報、偵察、監視與指揮控制等領域。」


「其實,美國國防部2014年已啟動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頒布面向2040年的無人系統發展綜合路線圖,試圖在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高技術領域保持全球絕對領先優勢。此次美國國會報告對中國無人作戰系統與人工智慧等高技術領域的評估,與其第三次抵消戰略中的腔調並無二致,暴露出其為了維持軍事霸權地位而再一次不遺餘力地誇大渲染所謂的外部威脅,從而賺取國內眼球和國會撥款支持的意圖。」朱啟超說。



美軍依靠超級武器為所欲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從電磁軌道炮武器技術,到機動再入飛行器技術、高超聲速武器技術、定向能武器技術、空間對抗武器技術、無人作戰系統與人工智慧武器技術,無一不是國家絕對保密的前沿科技,而美軍的預測竟能如此之准,也說明其情報收集能力實在不可小覷。當然,美軍的分析相信也不乏「捧殺」的成分,有借中國威脅論加速自己軍事發展的企圖,

但這次曝光的中國電磁炮系統展示的卻是實實在在的進步,再一次證明了中國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與美國正全方位展開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此前美軍依靠領先1-2代的超級武器(比如F-22隱形戰機)在世界上為所欲為的時代,已是昨日黃花,一去不復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馬雲打臉特朗普,中國搶盡美國風頭,危機卻已迫在眉睫
台灣為什麼不接受「一國兩制」

TAG:國科環宇 |